03.05 “舊院黑雞”為何沒做成大產業?

屈小營


早在1963年,中科院西南考察組專家在四川省萬源市舊院鎮發現一種雞,渾身羽毛和皮肉烏黑,母雞產綠殼蛋。當時,在國際上有記載的此類雞種只在南美洲發現過,這是世界第二次發現,而在中國尚屬首次。後來,專家將這種罕見的雞種命名為“舊院黑雞”。

萬源處在富硒產業帶上,“舊院黑雞”無論在口感還是營養價值上都很突出。從上世紀80年代起,萬源便將此作為一大產業來發展,本世紀以來,當地也曾提出“千萬黑雞下江南”的口號,但時至今日,“舊院黑雞”仍未大規模走出萬源。 舊院黑雞’被發現後,收入了萬源地方資源志,並列入四川省資源保護名錄。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有人小規模養殖,產品獲四川省優良品種、全國地方優良品種等榮譽。2000年後,因政府重視,開始出現規模養殖。”萬源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漁業股股長鬍渠說。

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種雞,剛開始,最原始的辦法是從農戶家收購。“但數量根本無法滿足,一些養殖戶便從外地引進類似的黑雞,經雜交,品種便出了問題。”胡渠說。

為了保護品種,政府將舊院鎮等相鄰7個鄉鎮列為“舊院黑雞”原種保護區,禁止外來雞種進入保護區。但這種保護實際上沒有具體措施,外來雞種進入仍然沒有完全杜絕。

儘管如此,“舊院黑雞”因物以稀為貴,在川內名氣日漸增大,到了2008年前後,活雞即使賣到30元/斤,雞蛋賣到3元/個,產品仍供不應求。於是,更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萬源市恆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宇就是這時入的行,當時,他可是位軟件工程師。

2010年,萬源市政府提出“千萬黑雞下江南”的口號,政府投入大筆項目資金,鼓勵發展“舊院黑雞”。“最重要的政策是給予雞苗補貼和圈舍建設資金補貼,每平方米圈舍補貼資金最高達到150元。”胡渠說,而發放補貼的雞苗最高峰一年竟達到60萬隻。

到2012年時,全市存欄黑雞竟高達300萬隻,這麼大量一到出欄季節,洪水一樣湧入市場,價格便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活雞最低賣到8元/斤,雞蛋也跌倒1元/個,已經跟大型養殖場普通雞和雞蛋沒有區別,於是導致大片養殖場虧本甚至倒閉。”胡渠介紹說。

養黑雞不賺錢、“舊院黑雞”不好吃等等聲音開始在市面上流傳。“說不賺錢是因為價格跌得兇;說不好吃主要是因為濫市,加之很多人急於拋售,沒到出欄期限就賣了,相比一般養殖時間長的其他品種土雞來說,同樣的吃法當然口感上差點兒。”王宇說。

隨著大量養殖戶開始拆欄棄養,全市存欄量急劇下降,到2014年最低谷,全市存欄量僅存100萬隻左右,10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只剩下100家左右。


殺豬飼料n


扎堆上市 鎩羽而歸

  “‘舊院黑雞’被發現後,收入了萬源地方資源志,並列入四川省資源保護名錄。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有人小規模養殖,產品獲四川省優良品種、全國地方優良品種等榮譽。2000年後,因政府重視,開始出現規模養殖。”萬源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漁業股股長鬍渠說。

  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種雞,剛開始,最原始的辦法是從農戶家收購。“但數量根本無法滿足,一些養殖戶便從外地引進類似的黑雞,經雜交,品種便出了問題。”胡渠說。

  為了保護品種,政府將舊院鎮等相鄰7個鄉鎮列為“舊院黑雞”原種保護區,禁止外來雞種進入保護區。但這種保護實際上沒有具體措施,外來雞種進入仍然沒有完全杜絕。

  儘管如此,“舊院黑雞”因物以稀為貴,在川內名氣日漸增大,到了2008年前後,活雞即使賣到30元/斤,雞蛋賣到3元/個,產品仍供不應求。於是,更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萬源市恆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宇就是這時入的行,當時,他可是位軟件工程師。

  2010年,萬源市政府提出“千萬黑雞下江南”的口號,政府投入大筆項目資金,鼓勵發展“舊院黑雞”。“最重要的政策是給予雞苗補貼和圈舍建設資金補貼,每平方米圈舍補貼資金最高達到150元。”胡渠說,而發放補貼的雞苗最高峰一年竟達到60萬隻。

  到2012年時,全市存欄黑雞竟高達300萬隻,這麼大量一到出欄季節,洪水一樣湧入市場,價格便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活雞最低賣到8元/斤,雞蛋也跌倒1元/個,已經跟大型養殖場普通雞和雞蛋沒有區別,於是導致大片養殖場虧本甚至倒閉。”胡渠介紹說。

  養黑雞不賺錢、“舊院黑雞”不好吃等等聲音開始在市面上流傳。“說不賺錢是因為價格跌得兇;說不好吃主要是因為濫市,加之很多人急於拋售,沒到出欄期限就賣了,相比一般養殖時間長的其他品種土雞來說,同樣的吃法當然口感上差點兒。”王宇說。

  隨著大量養殖戶開始拆欄棄養,全市存欄量急劇下降,到2014年最低谷,全市存欄量僅存100萬隻左右,10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只剩下100家左右。

  品種保護和品牌維護是“短板”

  “舊院黑雞”因長期被農戶散養,從一開始被發現時,就已經存在跟其他雞種雜交的現象,母雞生下的蛋有綠色,也有淺綠色,還有淺黃色以及淺粉色等,品種已經不純。

  究竟什麼樣的黑雞才是“舊院黑雞”?沒有進行標準化研究。在這種前提下就開始產業化發展,當然要出問題。一些養殖戶急功近利,引進外地黑雞雜交,使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舊院黑雞”屬於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也是一個區域公用品牌,“區域公用品牌往往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政府部門要鼓勵產業發展,但對使用該品牌的經營戶又不好限定得太死,這就有可能導致一些不法商家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胡渠說。

  “本來是好貨,卻因我們自身忽略品種保護和品牌維護砸了牌子,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問題。”王宇說,其實阻礙“舊院黑雞”發展壯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整個產業鏈沒有打通和延長,以至於無法掌控終端市場價格話語權。

  “過去我們只注重養,只顧把養殖數量盲目擴大,加之僅僅提供鮮活產品這一個品種,高昂的物流運輸成本,如果再遭遇收購方壓價,產品便會滯銷。大量的活雞在養殖場賣不出去,多一天就多一份成本,久而久之,整個產業就會出現嚴重問題。”王宇對此很是感慨。2007年他涉足“舊院黑雞”養殖,投入的資金基本血本無歸。2008年,他改養殖為販賣,因此對整個產業鏈有了初步的認識。2009年,再次進入養殖環節,發展至今,他的養殖場佔地近400畝,常年存欄種雞1萬餘隻。

  王宇以“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方式,提供雞苗給農戶養殖,然後回購商品雞,向外銷售,一年活雞外銷量達10萬餘隻。“我現在正在進行全產業鏈佈局,線上線下同時拓展,線下以直營店為主,在市場和產業鏈沒有完全打通的情況下,不打算盲目擴大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