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蛇是對有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物種的統稱,是爬行動物當中的豪族,現存3000餘種。大者如蟒蚺,可以長到7米,小者如鉤盲蛇,只有幾釐米長。蛇類分佈廣泛,適應力強,遍佈除兩極、高寒地帶和少數島嶼之外的所有陸地。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有毒蛇共有700餘種,其中毒性能致人死亡的有250餘種。人類對毒蛇的恐懼由來已久,早在原始時期,人類就知道這些細長的動物擁有致人死亡的能力,對其敬而遠之,這種自我保護意識隨著基因代代相傳。蛇強大的繁殖能力也受到原始部落的崇拜,中國神話裡的伏羲、女媧、共工等都是人首蛇身,西方神話裡也有法力極強的蛇髮女妖美杜莎。

在目前的網絡上,有三種毒蛇名氣最高,它們就是眼鏡王蛇、黑曼巴蛇、莽山烙鐵頭,這三種蛇類被網友捧上了“神壇”,即使對蛇不甚瞭解的人,也幾乎都聽到過這三種蛇的“威名”。不過這三種蛇確實各有特點。眼鏡王蛇“蛇如其名”,它是最長最重的毒蛇,擅於獵食其它毒蛇和小型蟒。黑曼巴蛇動若閃電,速度極快,前不久意外逝世的籃球巨星科比綽號就叫“黑曼巴”。而莽山烙鐵頭是我國特有蛇類,是“國際上一級優先保護的瀕危物種”,被稱為“蛇中大熊貓”,擬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按理說,莽山烙鐵頭的珍稀度就足以讓其在蛇類當中佔據一席之地,但有些人卻不滿足,非要把莽山烙鐵頭“神化”成“體型毒蛇第一”和“毒性蛇類第一”,說得好聽點叫“神化”,說得不好聽就是“大吹特吹”。比如網上流傳的莽山烙鐵頭最大體重17.75千克,這個數據來源不明卻廣泛傳播,導致很多網友深受誤導。

本文就來帶大家看看莽山烙鐵頭的真實情況,讓大家瞭解一下莽山烙鐵頭的真實體型和毒性。

莽山烙鐵頭的概況

莽山烙鐵頭主要分佈於湖南境內的莽山、溶家洞以及相鄰的廣東省八寶山林區,分佈海拔600-1500米,分佈面積只有130平方公里。

莽山烙鐵頭身上佈滿極小黃綠色或鐵鏽色斑點,還有若干略呈三角形的較大塊黃綠色斑。頭呈三角形,身體粗長而尾末端呈白色微帶淡綠色。簡而言之就是:腦袋三角形,身上花花綠綠,尾巴呈白色,又被稱為“小青龍”。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陳遠輝

關於莽山烙鐵頭的發現史和命名史,繞不開的兩個人就是趙爾宓和陳遠輝。據傳,1984年莽山林區一名職工被蛇咬傷,找到陳遠輝治療,此後陳遠輝就一直在尋找這種毒蛇。1989年9月,莽山林管局的職工發現了一窩小蛇和兩條成蛇,這種蛇正是陳遠輝尋找的那種毒蛇。於是他帶著小蛇前往成都諮詢著名動物學家趙爾宓,1990年兩人在《四川動物》報刊上聯合署名,宣佈在湖南莽山發現了一個新蛇種,命名為莽山烙鐵頭

1993年有人提議將莽山烙鐵頭獨立為莽山烙鐵頭屬。2004年Gumprecht和Tillack等學者將屬名改為Zhaoermia,拉丁學名改為Zhaoermia mangshanensis。由於陳遠輝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故拉丁學名以趙爾宓命名。

2004年,趙爾宓、郭鵬等國內專家聯合國外專家Malhotra等人對莽山烙鐵頭進行了一系列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莽山烙鐵頭的各項特徵與原矛頭蝮屬蛇類最為接近。

2009年,Orlov等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最終確定莽山烙鐵頭屬於原矛頭蝮屬,其拉丁學名改為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 Zhao, 1990。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奈吉·馬文

2015年,蔡波等學者在《中國爬行綱動物分類釐定》中,將莽山烙鐵頭屬(Zhaoermia)併入原矛頭蝮屬(Protobothrops),中文學名改為莽山原矛頭蝮,拉丁學名依舊沿用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 - Zhao, 1990。

所以莽山烙鐵頭屬於蝰蛇科-蝮亞科-原矛頭蝮屬,莽山烙鐵頭目前正確的中文學名是莽山原矛頭蝮,但莽山烙鐵頭這個名稱先入為主,流傳太廣,因此大多數人還是習慣使用莽山烙鐵頭這個名稱。

陳遠輝目前在網上飽受爭議,他雖然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但對莽山烙鐵頭的發現和保護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莽山烙鐵頭的體型

莽山烙鐵頭的體型目前被吹得天花亂墜,比如上面提到的17.75千克,另外還有8.5千克和15千克的數據,這些數據誤導了一大批人。那莽山烙鐵頭的真實體型到底多大呢?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上面是1994年在野外採集到的3條雌蛇信息。最大的一條全長2.01米,體重3.45千克。

下面是2012-2015年間採集到的6條莽山烙鐵頭的體重信息,5條成年體一條亞成體。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最重的一條雄蛇3千克,最重的雌蛇2.8千克。

我們來看一些近十年來莽山烙鐵頭的救助記錄。

2011年一名遊客在湖南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燒坳發現一條雌性莽山烙鐵頭,保護人員測量其全長2.36米,體重3.4千克。

2015年7月廣東韶關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查處救助一條雌性莽山烙鐵頭,體長約1.7米,重3.2千克。(體長是SVL,也就是除去尾巴的長度。全長是TL,是包括尾巴在內的全部長度)

2016年5月廣東粵北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救助一條雌性莽山烙鐵頭,體長約1.8米,重3.3千克。

我們再來看一些上個世紀的體重記錄。

1992年,一條3千克重的莽山烙鐵頭被公然放在廣東一餐館門口展出。

1995年,一人在坪坑電站的後山上打死一條3.5千克重的莽山烙鐵頭。不久後,一名職工又在渠溝邊誤殺了一條3千克重的莽山烙鐵頭。1997年又有一條2.9千克重的莽山烙鐵頭被打死。

1997年5月,坪坑一帶間伐坑木,一條重約3千克

的莽山烙鐵頭在公路旁邊被打死。

1997年,莽山蛇類研究小組的蛇池中被盜走一條4.1千克重的莽山烙鐵頭。

從上面的記錄來看,莽山烙鐵頭成體全長為2-2.36米,體重2.9-4.1千克。莽山烙鐵頭的野生數量只有幾百條,基數少,產生超大個體的幾率很小,因此野生莽山烙鐵頭成體的一般體重為3千克。圈養莽山烙鐵頭體重會大一些,但受體長限制,其體重也很難超過4.5千克,其體重上限約為5千克。

不知道網上流傳的8.5千克、15千克、17.75千克這幾個數據哪來的,多半是憑空捏造。

目前最長的毒蛇是眼鏡王蛇,最重的毒蛇是眼鏡王蛇和東部菱斑響尾蛇。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Ajay Giri與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最大野生個體是在1950年10月7日捕捉並精確測量的,全長4.77米,體重12千克。最大圈養個體是紐約動物園1972年測量,全長4.4米,體重12.7千克。2017年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阿古姆雨林研究站的Ajay Giri捕獲了一條4.27米16千克重的野生眼鏡王蛇,打破了眼鏡王蛇體重紀錄。

如果此紀錄獲得公認,那眼鏡王蛇就將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裡的東部菱斑響尾蛇15.44千克的最重毒蛇紀錄。實際上眼鏡王蛇最大最重毒蛇的位置是坐穩了的,眼鏡王蛇還有好幾個20千克以上的記錄,不過都被認為不可信,但眼鏡王蛇憑藉著4.5千克的平均體重就足以傲視毒蛇界。

說完了體重,再來說說毒性。

莽山烙鐵頭的毒性

毒蛇毒性的評定標準是LD50,就是半數致死量,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之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遊離輻射的劑量”,表達方式是毫克/千克(mg/kg)。試驗方式有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LD50值越小,毒性就越強。

利用Bradfordf法測得粗毒的蛋白質含量為38.6%,莽山烙鐵頭粗毒對小白鼠的腹腔注射的LD50值為4.3mg/kg。這個毒性有多強呢?我們拿比較幾種毒蛇來對比一下。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上面是部分毒蛇毒液腹腔注射的LD50值。

眼鏡王蛇腹腔注射LD50值0.41mg/kg,世界排名45-50之間。

黑曼巴蛇腹腔注射LD50值0.256mg/kg,世界排名35-40之間。

銀環蛇腹腔注射LD50值0.029mg/kg,世界排名第五,是北半球最毒蛇。

海岸太攀蛇腹腔注射LD50值0.002mg/kg,世界排名第三。

內陸太攀蛇是目前公認的毒性最強的毒蛇,但腹腔注射LD50值未知。

從上面這幾種劇毒蛇的排名來看,莽山烙鐵頭毒性排名大概在七八十名開外,在所有毒蛇中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上面是1978年-2001年莽山及附近地區276例毒蛇咬傷事件,莽山烙鐵頭佔4例,佔比1.5%

至今為止,還沒有一起確切的莽山烙鐵頭咬傷致死的案例。一方面是因為莽山烙鐵頭是珍稀保護動物,數量極少,分佈面積小,生活海拔高,與人類接觸少。儘管很多人偷偷飼養這種毒蛇,也傳出過被其咬傷死亡的消息,但都未經證實。

前不久首次報道了莽山烙鐵頭咬傷案例。一名38歲的蛇類飼養員被一條成年莽山烙鐵頭咬傷,傷肢輕微疼痛水腫。第二天,右上肢水腫加劇,但無全身中毒症狀。第三天,水腫消退,但被咬部位依舊血腫。第五天,左臂開始水腫,該名男子只好去外科,檢測顯示有嚴重的凝血病並伴有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被送到血液科救治。凝血實驗表明,凝血時間延長至不可測值,纖維蛋白原降低。

第六天纖維蛋白低至無法檢測。莽山烙鐵頭數量極少,無單價抗毒血清。之後使用泰國紅十字的抗毒血清,使用3瓶後逆轉了凝血障礙。第七天,患者康復出院。

中國特有物種,大山深處的小青龍,被捧上“神壇”的莽山烙鐵頭

奈吉·馬文與陳遠輝

整個過程有7天,但治療時間僅為一天,說明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莽山烙鐵頭的毒性也不足為懼。但仍不可掉以輕心,不過我們這些普通人基本上沒有遇見莽山烙鐵頭的機會。

綜上所述,莽山烙鐵頭的體型遠沒有網上流傳的那般巨大,毒性在毒蛇當中也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對莽山烙鐵頭的“神化”應當適可而止。網上帶頭吹噓莽山烙鐵頭的那批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網友們自己要有判斷能力,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莽山烙鐵頭的人工繁育早已實現,但其野生數量仍十分稀少,需要大力保護。作為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其珍稀度不言而喻,但不可過分吹噓,更不可歪曲事實。“人怕出名豬怕壯”,過分的炒作會對莽山烙鐵頭的野生種群造成威脅,小青龍只想在大山裡安安心心的生活,它不想當那幾百萬一條的“天價蛇”,更不想做關在籠子裡的寵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