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当前情况下,你觉得如何帮助大家做好防疫期间的心理调适工作?

心理咨询师马俊


疫情让人深感恐惧,宅家久了身心也烦躁,乏力,可以坚持运动,没有什么是出一身汗解决不了的事,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看看书和电影,调节心情


一颗彩虹波板糖


这次疫情,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带来不可避免的巨大经济损失,很多企业不能复工,员工无法上班,还要承担租金以及其它开支等等生活上各种压力。如果平时没有储备一定存款,这个时期的他们,心理上可能存在着无法淡定的焦虑,从而带来情绪低落,暴躁易怒,失眠等等一系列的心理上的问题。如何调适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我的建议如下:

1. 疫情期间培养一些手工技能,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需要时间,从而可以把我们的注意力成功转移。

2. 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阅读电子书或者纸质书本,都可以让人进入书中的世界,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

3. 听音乐或者大声唱歌,音乐可以让大脑神经兴奋愉悦,大声唱歌还能增加肺活量,提升免疫力。

4. 睡前打坐或者练习静心瑜伽,有助于放松神经,帮助改善睡眠。

5. 制定一个减肥或者健身目标,每天做好数据记录,当你看着自己一点点接近目标数据,会带来成就感。

6. 制定一些疫情结束后的工作目标和旅行计划,这能让人看到希望,鼓舞着我们一起渡过目前这个艰难的时刻。

7. 陪伴家人,改善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如果你们感情很好,整日的相处会让你们更加甜蜜。如果你们平时因为繁忙而忽略对方,感情淡漠,可以趁机加深沟通交流,让你们恢复如初,这对于消除心理上的失落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疫情完全结束的时间,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我相信离那一天越来越近了,希望大家都能自我调节好心态,储备好力量,来迎接胜利曙光的到来!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才能在疫情结束后更好地投入奋斗中,去得到你想要的人生。



安妮日记2020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习惯了和平安逸的环境,习惯了两点一线的规律,习惯了生活压力的循环。

两点一线的规律。疫情来临,打破常规,国家采用类似战时机制管理社会,以一种强制方式打断了这种习惯,而不是渐变式的改变,所以一时间难以适应。

基于国家防疫要求。要培养新的习惯来替代这种断崖式的改变带来的不适。上班-回家-休息这个习惯被打断,我们可以培养新的习惯来代替。制定一个时间表,比如早上起床,做简单运动。洗漱早餐。看新闻了解疫情进展及其预防措施和相关管控措施。打扫消毒,领菜。午饭,午觉。亲子游戏,阅读,家庭时光,做手工,给孩子讲解疫情期间安全防护知识。晚饭之后,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小品,相声。泡澡泡脚睡觉。尽量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平时我们总是说如果有时间。。。现在就有时间,安排一些想做能做的事情。

生活压力。上班-赚钱-花钱。这个循环就是上班工作的压力,到养家糊口的压力的循环。现在上班的缓解被打断了,但是花钱依然停不下来。这是最为现实的一种焦虑来源,赚钱无疑是最迫切的环节。可以在平时培养一些小技能或者开辟第二职业。也可以利用职业技能做些兼职来缓解这种压力。政府也会进行各方面的减免补助等。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维持原有的状态,尽力缓解经济压力。

和平安逸。身处和平年代,国逢盛世,国泰民安。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紧急情况。一旦感受到生命的威胁,便会惊慌失措,不知所以。

人最恐惧的是未知。首先要关注专家对病毒致病特点,传播途径,发病表现的相关解读。了解认识病毒。然后行动起来,清洁消毒,做好防护。必要时按照国家政府相关政策进行防护隔离和求助。化未知为已知,减少心理恐惧,多看些积极的电影电视剧。

总之,要在各方面做积极调整,做好防护,相信国家。不传谣言,一切都会好的。我们一起加油!


苗条的猪21455340


有心理专家提供了一些建议:

第一,写日记,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诉诸于文字。有实验证明,通过书写日记的方式,能够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能量及时地倾泻出来,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理的压力,对于身心的健康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

第二,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人,每每遇到见不得人的事或者不开心且带有负面情绪的事,都愿意偷偷的埋藏在心里,羞于或不善于向别人倾诉,总是把垃圾往心里面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座大山,最后,它会重重的压垮你的脆弱的神经。所以,每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侵扰时,要及时地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而且说真的,太多数情况下,那些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第三,认真专注地做好某件事情。比如说工作或读书。关于这件事,我自己也在践行着。因为工作的原因,过完元宵节,我就不得不返回城里,自己待在小区家里隔离了十来天,可是呢,我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负面的情绪,这十来天,我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每天都妥妥当地安排好工作,工作之余就是看书计划、听音乐甚至花点时间做各式美味的菜肴。我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忙碌的状态,这样一来,我就能有效的摒弃了那些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因独居而闷出来的压力和负担。

第四,积极锻炼身体。我们每天都保持适当的运动,站上跑步机跑起来,对着视频练起瑜伽,到小区或者人少而空旷的地方去散步等,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通过适量的锻炼,它可以快速地舒缓我们的情绪,让我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以上都是一些非常日常化的方法,但是效果显著。

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在喃喃幽怨:“那些普通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来哦?”

总之记住了:“一切终将过去,因为我已嗅到春暖花开的味道。”

愿,灾难过后,山河无恙,人事皆安。


端木奇haike318


我不是神也不是佛!自求多福吧!



屠尔佳哈知玉斋


如何增强心理免疫力?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华夏大地病毒肆虐,倾举国之力,与病毒展开生与死的较量。身为学生的我们不能去一线与病毒做斗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待着,不给国家添麻烦。但我们在家待了20多天了,我们自己都烦了,是不是有人特别想上学,是不是有人特别想和朋友去聚会?是不是和父母因为莫名的原因发生争吵?是不是最爱想玩的手机如今也不想玩了。面对疫情,我们不能去一线与病魔战斗,唯一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待着,但种种负面的情绪又会接踵而来。这时就要看谁的心理防御系统强大了。

那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防御系统呢?

今天我们从三方面谈谈:

一、从心理学理论来理解我们的“无症状感染”

二、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三、多角度自我心理自救

一、从心理学理论来理解我们的“无症状感染”

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预计的,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心理中会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反应。那应激状态的出现总伴随着哪些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呢?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应激使人的情绪向低落或高涨两个方向发展。情绪低落时,人的面部表情冷淡,幽默感降低或消失,常有忧郁、绝望、消沉、沮丧等感觉。情绪高涨时的心情则特别激动,或兴奋,或暴躁、愤怒、怨恨、嫉妒、恐惧,并常常不分场合地表现自己。这种情绪极度低落或极度高涨的不正常情况是某种应激状态的必然反应。

.行为表现

(1)攻击性行为。这是人们在应激时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行为有关的行为。攻击可以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其方式可为嘲笑、漫骂或动手打人,甚至杀人。攻击行为也可采取间接方式,当攻击的目标过分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的对象转向弱小对象,即所谓找“替罪羊”。鲁迅笔下的阿Q惹不起假洋鬼子便去欺负小尼姑,就是典型的攻击转移的行为反应。间接攻击还可以指向自身,如采取自我惩罚,甚至自杀的行为。

(2)抑制或逃避性行为。应激状态下较多采取的一种与抑郁和恐惧等情绪有关的行为反应。抑制性行为表现为活动减少、沉默寡言、不爱交往、表情呆滞、行为退缩、躲避现实、疲乏无力等。严重时出现木僵状态,麻木不仁,陷入不能自主的深度抑制状态。逃避反应常常是出于害怕的恐惧情绪,但有时也是出于判断和思考的一种策略,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刻板式行为。这常常发生在紧急应激状态下,由于伴随着理智上的混乱,倾向于重复无效的行为动作,又称为“病态固着习惯性失眠行为。它发生在一个人经历了多次应付后仍不能解脱强刺激的挑战,而认为自己无能力改变现状的时候,表现为软弱无力、无所适从、无所作为和消极被动的行为,或在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时寻求精神寄托,信仰宗教迷信,求神拜佛以求神灵保佑。

(5)倾吐和发泄行为。处于应激状态的人往往寻求向亲朋好友诉说苦衷。一是发泄内心的积愤,二是求得别人的同情与安慰。

(6)特殊反应行为。有人吸烟猛增以驱散忧虑和烦恼;有人喝酒甚至酗酒,以便一醉解千愁;有人则要求大剂量服用镇静药;有的人则暴食。事实上这些对于应付应激是徒劳无益的。

通过以上的知识大家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最近也会听到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每天我们都会在新闻中、微信中等看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等数字,这时我们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病毒的蔓延更可怕。

2、情绪紧张

面对疫情我们感受到是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自由,而且还会担心自己会得病,面对疫情我们有

太多的不确定性了。比如何时复工复学不确定,何时可以自由出去旅行不确定,等等,所以我们会担心会紧张因而就会害怕。

3、为什么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

任何情绪都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正所谓人有七情六欲吗。

就是因为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超越了自己的应对和预期的能力,其实任何哺乳动物都会出现“应激”情绪的。比如狗急跳墙。

二、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有六种恐惧心理:对贫穷的恐惧

对批评的恐惧、

对疾病的恐惧、

对失去爱的恐惧、

对年老的恐惧、

所以如何增强我们心理的免疫力呢?可以采取一些小方法

1、可以在家做一些有氧运动

2、在纸上写上自己的烦恼与忧伤

3、可以在厨房做作饭等

4、可以和朋友打电话聊聊天。

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最大的免疫系统是内心的力量的强大,我们在危机中成长,在成长中应对,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定一个目标,慢慢地你的心理免疫力会逐渐强大起来的。

三、多角度自我心理自救

面对疫情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救能力,其实看这次疫情中治愈的患者中,他们的内心自救能力很强,三分治七分养吗?

1、表达自己

可以一点一滴地把事情的经过向关心自己的人倾诉。如果在倾诉过程中禁不住哭泣,不要克制,这对抚平心灵创伤也有帮助。当然,也可以把创伤的经历写下来,可以只给自己看,也可以与别人分享。

2、要有耐心

疫情留下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愈合。一定要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学会带着这种事实去生活,也要留给自己充分的时间为失去的一切而感到悲伤。

3、接纳自己

经历疫情,可能会感觉自己“不像以前的自己了”。要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和自己的一切反应,这样会慢慢感觉好受一点。不要试图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也不要回避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的心理反应,要顺其自然一点,不要自责。

4、寻找情感支持

不要独处太长的时间,不要脱离社会生活,应该尽量正常地生活,疫情期间多利用互联网和亲朋好友交流。或者趁机整理一下以前的日记或相册,回忆过往的美好点滴。

5、照顾好自己

保持规律的生活,保持一日三餐,注意营养均衡。尽可能睡好觉,在家里坚持做适度的体育锻炼。不喝咖啡,不吸烟,不通过饮酒、吸烟等方式麻醉自己。

6、学习新技能在疫情期间,可以跟着网络学一些以前没来得及学的手工技能、管理知识或才艺,可以看一些搁在书架上一直没有来得及看的书,让学习的充实感来冲淡你的恐慌。疫情过后,你会发现自己站在了人生新起点上了。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叫逆行者。我们大家会说:医生是逆行者,公安干警是逆行者,科学家是逆行者,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逆行者。我们听从国家的安排,不出去玩,在家安心学习,我们也是伟大的逆行者。所谓逆行者可以理解为:逆私情行公益者。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所以这时就要看我们的定力,当这种非 这时就要看我们的定力,当这种非常态的日子过去后一切都会变得常态,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未来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报答祖国呢。


苏日娜的生涯工作室


一可以做做冥想放松训练,引导词下边图片有,大家可以每天下午放个轻松的音乐把引导词录下来,感觉情绪不安或不稳定时可以放出来冥想放松;二可以做做室内运动,比如跑步啊,有氧操,啦啦操,健美操,或者瑜伽等等;三实在不行可以可以进行情绪宣泄,比如对着一面墙或者卫生间大喊大叫,也可以对着沙袋拳打脚踢[打脸][打脸]总之不管那种方式,不要影响和伤害到家人或邻居哦[抠鼻][抠鼻]




赤儿浩淼


疫情期间,心理会有一些压力也是很正常的,不要过度紧张。

1.适当的进行锻炼,可以有效的放松心态。

2.身边的家务活,可以做做,感受生活的气息

3.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感受文艺

4.拿起相机/手机来拍拍生活的点点滴滴

5.特别流行的,在家锻炼厨艺


蛤妹


在疫情时刻,每个人做好自己工作的时候,关心家人、同事、朋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对于那些疫情防控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一声感谢。即使戴着口罩,也不能阻断我们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给他们一张卡片,给家人一个拥抱,这样相互帮助的行为,也会减少焦虑,带来安全感。


高燃动作


现在中国的疫情己得到全面控制,情况比较乐观。大家可以出门上街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了,国内很多地方企业单位也已开始复工上班了,笼罩在人们心中的乌云终于散去,从大家的笑容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国外的疫情正是暴发期,我们国家的疫情也不能掉以轻心,出门带口罩,尽量少到热闹聚集的地方去,国家政府现在投入这么大的财力人力全面抗疫,我们虽然不能像非常尊敬的白衣天使一样战斗在第一线,但我们可以至少不群聚,不感染,就是一个好公民,就有社会道德心,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挺过这个阶段就是胜利,在这里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同胞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