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理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

小僧松松


封建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维护统治,宣称自己是受到上天的选派,来代替上天统治百姓的,这样的理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界结合以后,封建统治者就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叫天子,如果不服从他的统治就是违命逆天,必将受到天子的惩罚。

君权神授是他们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同封建统治者所宣称的那样,很多政权被推翻了或者被消灭了,人们对这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同时新兴的统治者为了说服大众,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性,就把以前的君权神授的理论改成了这样的一个新的理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样一来原来的理论的漏洞就不用去弥补了,新的统治者——大多数是造反或者篡位得到政权的——他们的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统治也有了合法性。

这就是说上天的运行有它恒常不变的规律,不会因为尧、舜、禹这样的圣王在位就发挥作用,也不会因为有夏桀这样的暴君当权就不发挥作用。这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承认了宇宙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这个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换句话说,不会因为人们欢迎就增多,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就会减少。

这样的思想比原有的天命思想更加进步更加积极,要求人们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违背客观规律,这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增加了中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的因素。

这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地影响,是人们在面对他人、面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时都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能够客观的认识和处理好这三对关系。

这种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皇帝的影响也不小,这也是进一步的告诫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也不能肆意妄为,而要按照上天的恒常的规律行事,不然会引起社会的动乱和国家的败亡,这对于限制皇权和规范统治阶级的执政行为是有积极作用的。

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很广泛的,不但对于治理国家有好处,也有利于个人的进德修业,只要个人按照宇宙的自然规律去修养自己的德行,精进自己的技艺,就可以获得很好地结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轻举妄动,胡作非为,就会给自己引来麻烦。

这句话和《道德经》里的“不知常,妄作凶”有相同之处,不懂得宇宙间的恒常大道就轻举妄动,会导致凶险的结果,看来荀子对《道德经》也有一些研究。

总而言之,这句话就是告诉古代的统治者,不能随心所欲的滥用权力,必须要了解宇宙运行的恒常大道,也就是客观规律——行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国家的效果,如果违背了这个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皇帝和各级官僚滥用权力,胡作非为,给百姓增加了无穷的痛苦的情况下,荀子发出的警告。


小小嬴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天论》,这句话中尧是三皇五帝时期非常优秀的部落首领,而桀是夏朝暴虐的君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皆是根据其自身的规律而变化,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停止变化,更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亡。这句话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理解。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翻看历史时可以发现,一定会有朝代变更,制度变更,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一历史事实来看,秦始皇所做的这些统一变更,也是顺应事物的变化,统一六国,为了更好的发展,这是必须所做改变。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清朝的灭亡虽然与慈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清朝在后期的腐朽,顽固,即便清朝有康熙皇帝那样的千古一帝,但是仍然没有办法阻止其后代子孙的腐朽,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灭亡,更是人、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

另一方面,我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更好的理解这句话,适者生存,我们现在经常会将恐龙时代成为侏罗纪时代,在那个时代恐龙对地球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是他们的强大并没有阻止地球发生改变,在这期间,恐龙灭绝,冰川活动,开始出现类人猿,而随着气候,温度,所处地球位置不同的经纬度,人类的进化也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非洲人深色皮肤,亚洲人黄色皮肤,欧洲人白皮肤,而大自然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地震,海啸,冰川融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这些都是人类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即便现在的人类已经很强大,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没有用,上面的情况不愿意看到又能怎么样呢,甚至来说现在的一切因素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不断变化,不断进步而得来的,是在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就如同《荀子天论》中的这句话一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其运行规律,它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一屉汤包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出自《荀子天论》,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得先从题目中涉及的三个人——荀子、尧和桀说起。

(一)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曾经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应该有相当了不起的学问。我们对荀子的熟悉应该是他那篇被选编在语文课本里的名篇《劝学》,当时是要求必须背过的文章之一。

荀子是儒家思想流派的传人,但他的思想观念又不完全相同于孔子,比如孔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就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一出生就用口咬母亲的乳头而不管母亲是否痛苦,本质是是自私和丑恶的,大多数人在后来变为好人,就是因为后天改造的结果。

本题中荀子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强调的也是人的后天改造问题。

(二)尧和桀

尧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落首领,被称为中华民族著名的“五帝”之一。他被后人广为传诵的美德是将部落领导权传贤不传子,开启了禅让制的先河。据说他领导部落70年,在年老体衰之年开始选择继承人,让全体部落人都认为贤能的舜接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最美的佳话,由此,尧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之一。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君,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在位时以荒淫无度,暴虐无常而著称,他的亡国也与众叛亲离有关。所以,后世人一般在说到国君的贤与昏对比时,往往把尧与桀放在一块,本题中荀子仍然是用这两个人来说明贤君与昏君的问题。

(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不够完整,其实荀子在说这个话时,还有下句,即: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连贯起来看更容易理解。整体解释就是:

大自然是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它并不因为世上有尧这样的圣人而长存,也不因为有桀这样的昏君而灭亡。人如果顺应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得到吉祥,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就有祸患。

结语:

荀子的这句话很有哲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今天的人处理同大自然的关系上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一定要正确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时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更不能盲目、过度、无序地搞掠夺式开发,那样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去年年末到今年春天以来世界上多个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包括澳大利亚持续半年之久的山火,也包括在我国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都是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过度伤害大自然的恶果。


方圆居文化


您好!非常高兴能探讨这样的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摘自《荀子·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首先我觉得要看原文的相对完整的表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其次从中我们要学会对于自然的规律的敬畏之心;

第三我们要学会如何跟自然规律和谐相处,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用自己的勤劳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


老季悦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于战国荀况的《荀子·天论》。“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松柏”出自于战国荀况的《荀子·大略》。

《荀子·天论》原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用导致安定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吉利,用导致混乱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殃。

他的另一个含义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反映了荀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原文节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人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吉祥,人以暴乱而不以礼仪来配合天就会凶险。努力农业生产而节约用度,那么天不能让人贫穷。保养周备而行动合时,那么天不能让人生病。依循礼义正道而没有什么差错,那么老天不能加祸给人,所以水灾旱灾不能让人饥荒,冷热变化不能让人生病,自然灾害不能让人凶险。荒废农业生产而用度奢侈,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富有。

保养简略而行动逆时,那么天也不能让人保全.违背礼义正道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吉祥。所以水灾旱灾还没来就闹饥荒了,冷热还没逼迫就生病了,自然灾害还没产生就有了凶险。这些所接受的时间和治世完全相同,然而灾殃灾祸却和治世不一样,这不可以怨天,那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明了到天和人职分的不同,那就可以称得是至人了。

其实,这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的,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采利用,最后毁灭的还是人类,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照样运转。

恐龙灭绝了,大自然依然存在,“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就说明人不过是世间万物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在面对天灾、人祸,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事物的时候,你根本不值得一提。比喻力量弱小,无足轻重。

总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夏桀的暴虐而改变。


不定时读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我来答

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出自春秋时期荀子作品《荀子天论》。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学官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雨落一方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客观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件而改变。也就是说这个规律不会因尧的圣明存在或是桀的暴虐而改变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延伸至这句话的现代释意也就是说:尧是我国古代最圣明的帝王,而桀又是我国古代最暴虐的帝王,而大自然却不会因为这尧与桀的一好一坏,而改变其自身的客观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天论》,主要是揭示了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着客观规律,和人事变化没有关系。其主要思想是社会的清明富足还是动荡飘摇,全是人事的结果,与自然界和人们所说的天,也没有什么关系,荀子的这种思想用力的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思想。强调了人力的作用,放在战国时期的那个年代,是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的。

我们都知道荀子是战国末年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了,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学宫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在人际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人道有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荀子即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末年时期赵国思想家,今天的山西安泽县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称他为‘’荀卿‘’。他曾经三次‘’稷下学宫‘’祭酒,后又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重整儒家典籍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有其重要的思想意义。深刻的阐述了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客观运行规律,那些人为的违反或破坏大自然现象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孤山杜康酒


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出自春秋时期荀子作品《荀子天论》。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学官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丹朱命理


“天竹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出自春秋时期荀子的巜荀子天论》。

注释:在中国古代,“天行”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即客观规律。

“尧”即上古三皇五帝中的尧帝,被后人认为是一个圣明君主。

“桀”即夏代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翻译: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是明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

其实后面还有半句沒说完:“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翻泽:根据客观规律,用正确的方法治国,天下就会安定兴旺。反之,有错误的方法治国,就有亡国的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