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賈慶臣:倒在戰“疫”一線的志願者先鋒

賈慶臣,男,1989年4月出生,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先鋒村人,生前常年在濟南一家快遞公司從事物流運輸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賈慶臣同志積極參加村疫情防控“泰安小美”志願服務隊,連續9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2020年2月8日,因勞累過度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31歲。

胸懷大愛,敢於擔當,爭做“泰安小美”排頭兵

面對疫情,賈慶臣胸懷大愛,心繫家鄉,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唱響“泰安小美”戰“疫”之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在全國打響,農村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看到疫情蔓延的情況,賈慶臣憂心如焚,想著儘快為控制疫情做點什麼。他跟妻子商量說,如果有需要、有可能,他要去武漢參加志願服務。他還特意把自己的貨車加滿了油,就為了隨時出發,他曾在朋友圈裡說:“油已加滿,隨時待命!加油武漢!”

他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信息,積極響應市、區關於號召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隨時準備參加志願服務。正在這時,他在先鋒村“父老鄉親”微信群中,看到村支部書記李繼明發布的招募“泰安小美”志願者的消息,就第一個回覆:“需要支援時打電話,在家隨時待命!”在家等了幾天的賈慶臣按捺不住,1月30號再次聯繫村支書,強烈表達想要加入“泰安小美”志願服務隊的意願。於是,村裡安排他從1月31日開始和其他8名“泰安小美”志願者走上了疫情防控一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賈慶臣完全可以在家中自我防護,卻義務反顧地“逆行”站在了戰“疫”一線。最讓人心痛的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還在朋友圈裡發出值班的圖片,並配文:“村裡的硬核防疫,加油我的國!”有好友給他評論:“辛苦了!”他在2月8日一早還回復好友:“應該的。”誰也不會想到,這條消息竟然成了他最後的遺言。

滿腔熱忱,不懼艱險,勇做戰“疫”一線“逆行人”

疫情防控期間,他認真負責,耐心細緻,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辛勞和堅守、奉獻和汗水,織就了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用一腔熱血書寫了最美“逆行人”的慷慨壯歌。

賈慶臣雖然剛剛加入“泰安小美”志願服務隊,但憑著一股認真勁兒,很快就熟悉了排查、測溫、登記、消殺、勸返等各項工作。考慮到村裡疫情防控需要緊急用車,他還把自己的廂式貨車開到執勤點。雖然防護裝備只有一隻小小的口罩,但是,他工作起來卻一絲不苟。他頭一天上班就遇上了“棘手事”,一位從武漢返鄉居家隔離的村民要強行外出,並與執勤人員發生衝突。他不怕危險,耐心細緻地講解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有關規定,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個小時,最終成功地說服其回家。

先鋒村設置了兩個出入口,一個在村南頭,一個在萬馬嶺,相距1公里。因為值班人員有限,賈慶臣主動申請了通宵值班的差事。他對村支書說,“我年輕,扛得住。”他每天上午入戶摸排,下午在一個防控點值半天班後,回家吃口飯,顧不上休息,就立即趕到另一個防控點去值班守夜,天天如此。

為了守住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線,賈慶臣和其他志願者從強化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叮囑督促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從做好村莊封閉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搞衛生;從做好村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務,到解決大家各種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等,都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始終用自己的傾情奉獻,守護全村人的平安。正是他和戰友們晝夜堅守,不辭辛勞,不怕危險,才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犧牲我的時間,換來大家平安,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賈慶臣說。他上午入口摸排,下午在萬馬嶺值班,晚上又到村南頭防控點守夜,連軸轉的工作讓身體有些吃不消。有一天,他感覺胸口疼。妻子不放心,讓他去檢查。為了不耽誤值班,他挑了一個值班間隙,到鎮衛生院進行檢查,沒有查出任何問題。大家看他很難受,都勸他回家休息。但他總是說,“沒事,我能扛得住。”他幹得更賣力,每次回家吃飯,都是狼吞虎嚥,不出半個小時就又回到崗上。2月8日早上,他連續奮戰9天后,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倒在了防疫一線,年僅31歲。這天,正是元宵團圓節。先鋒村卻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失去了一位好兒子。

作為家中的獨子,他肩上的擔子不輕,妻子偶爾打點零工,兒子才剛9歲,父親患有股骨頭缺血壞死,母親患有抑鬱症多年,還有84歲的奶奶生活不能自理。他是整個家庭的頂樑柱。他曾想努力賺錢養家,給父親治好病,買套四居室的房子,讓全家不再租房住。然而,這一切就這樣戛然而止,賈慶臣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戰“疫”一線。李繼明書記心裡充滿了惋惜,“臨走前一天晚上,他還對我說,過幾天,準備給武漢送一批消毒液,幫武漢抗擊疫情。”李繼明痛哭著說,“沒想到,貨沒送到,他先走了。”

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甘做志願精神踐行者

賈慶臣始終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堅持學雷鋒、做好事,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譜寫了一曲動人心絃的志願者奉獻之歌。

從小就在先鋒村長大的賈慶臣,以家鄉為傲。這裡曾培養出 9 名博士、3 名留美碩士,素有“博士村”的美譽。身為先鋒人,賈慶臣時刻把家鄉勤勞樸實、勇於爭先、樂於奉獻的村風民風記在心中,事事走在前,時時講奉獻。2017年,賈慶臣貸款買了輛廂式貨車,到濟南市濟陽區跑物流運輸。事業越幹越好的時候,他想的最多的,是幫助同行兄弟。2018年7月,他牽頭成立“先鋒車隊”,免費為同行提供物流信息。他成立車隊,不僅僅為了賺錢,更是為了傳遞互助友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他作為隊長,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自己掏錢訂製工裝,積極為大家義務服務,帶領車隊對內提升服務質量,對外樹立車隊良好形象,得到了同事和客戶的廣泛讚揚。

去年“雙十一”期間,既是物流運輸最忙的時候,也是收入最多的一段時間。但得知朋友閆少林的家人生病在醫院無人照看,賈慶臣二話不說,放棄掙錢的黃金時間,就去醫院幫朋友照護病人。“那段時間,賈哥如果搞運輸,一天能掙1000多塊,可是為了幫我,他卻一個單子都沒接。”閆少林說,“他還安慰我說,老人病好了比什麼都要緊,錢以後可以慢慢再掙,我真的很感動。”

還有一次,海爾倉儲物流調度員孫振利接到一個急單,100根太陽能集熱管要在4個小時內,從濟南歷城區運送到平陰縣,客戶要得很急,但又騰不出車。情急之下,他撥通了賈慶臣的電話。賈慶臣二話沒說,就應了下來。由於太陽能集熱管屬於易碎物品,為保險起見,他把一根根太陽能管小心翼翼地裝到車廂裡。所有貨物清點完後,還專門拍照發給孫振利。當天,他不僅將貨物準時送達,還保證了物品完好無損,客戶非常滿意。

母親鄭淑香回憶,一次,賈慶臣拿著一個紅馬甲,自豪地向她展示。她後來才得知,賈慶臣加入了一個叫“卡友地帶”的卡車司機互助平臺,已連續參加了五次救援,紅馬甲是對他的褒獎。在賈慶臣的帶領下,先鋒車隊十幾名工友也都紛紛加入。他常說,“誰都有難的時候,關鍵時候有人搭把手,或許難關就能渡過。”

如今,賈慶臣走了,但他的精神永不磨滅。同事孫善鑫說,“先鋒車隊不會解散,我們要把賈哥的志願服務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希望賈哥一路走好!”

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在登門慰問賈慶臣遺屬時說,“賈慶臣是新時代最美志願者,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奉獻、捨己為人、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正體現了新時代志願服務精神。我們一定要發揚好,傳承好,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泰安市文明委、岱嶽區文明委先後授予賈慶臣“泰安小美”最美志願者榮譽稱號;山東省文明辦、泰安市文明辦分別評選他為“山東好人”“泰安好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萬莉 孟慶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