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臨渭大事記(二)


臨渭大事記(二)

西晉永嘉三年(309)

大旱,渭河枯竭。

永嘉四年(310)

關中經數年荒亂,流民多在南陽,詔書遣還鄉里,流民不願歸,徵南將軍山簡遣兵送之。京兆郡流民王如(系京兆新豐縣人,今臨渭區西塬人)帶領壯士夜襲簡所遣之軍。馮翊人嚴嶷和京兆人侯脫,各聚眾和王如遙相呼應。後因嚴重缺糧,降晉。不久被殺害。

永嘉五年(311)

八月,劉聰遣趙染與安西將軍劉雅率騎兵2萬人進攻長安,趙染擊敗晉軍於潼關,直趨下邽(今臨渭區故市鎮春光村)。

東晉升平四年(360)

一月,前秦割新豐(今屬臨潼區)、鄭縣(今華縣)部分地置渭南縣(治距今渭南老城北一里),屬京兆郡。

登國元年(386)

將下邽縣治移到雄霸城(今故市鎮巴邑村)。為避北魏拓跋珪名字忌諱,改稱夏封縣,屬馮翊郡。

太元十五年(390)

七月,前秦貴族郭質在廣鄉塬(今東塬)起兵,討伐後秦主姚萇。十二月,失敗。

南北朝北魏和平六年

據《宋書》載:“泰始元年(465)十二月,鳳凰三見馮翊下邽……”。

孝昌三年(527)

設渭南郡,改渭南縣為南新豐縣。築郡、縣城於明光塬(今臨渭區向陽辦盧村、孟村附近)。

永熙三年(534)

渭南境設東陽驛和杜化驛。

九月,魏將高歡舉兵反北魏孝武帝元修,元修自洛陽奔關中,魏帥宇文泰在渭南境東陽驛迎見。

西魏大統十六年(550)

文帝命賀蘭祥在石川河造富平堰(今富平東南20裡),開渠引水,東注於洛。今臨渭區官底、下吉等地用水灌溉。

廢帝二年(553)

恢復渭南縣。在今陽郭鎮高家村設靈源縣,在東塬一帶設中源縣,均隸屬渭南郡。

北周建德三年(574)

撤銷渭南郡,在雄霸城(今故市鎮巴邑村)設延壽郡,轄夏封、蓮勺二縣。

撤靈源、中源二縣,併入渭南縣。

隋 唐 五代

隋開皇三年(583)

撤延壽郡。夏封、蓮勺屬馮翊郡。

開皇四年(584)

文帝令宇文愷率水工開鑿廣通渠(仁壽四年更名為永通渠),引渭水自大興城(今西安市)經渭南等縣入黃河,全長3000裡,漕運通利。岸下農田得以灌溉,時人稱“富民渠”。

開皇十四年(594)

八月,隋文帝出巡到渭南,見明光塬缺水,令將縣治移到塬下湭水以東的符秦時縣城南(今老城街)。

大業元年(605)

夏封縣複名下邽縣,撤蓮勺縣併入下邽縣,屬馮翊郡。

大業二年(606)

在渭南縣城東15裡處(今向陽辦康家溝附近)築皇帝行宮“崇業宮”。

大業十三年(617)

九月,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西進長安,經下邽(今下吉鎮)時,釋放崇業宮宮女。

唐武德二年(619)

下邽縣東南金氏二陂擴建,引白渠水注入灌田。

武德七年(624)

在縣城西南10裡處建成杜化渠。

貞觀四年(630)

在文廟內設學宮(又稱廟學、宮)。

武則天天授二年(691)

從渭南和慶山縣析地,設鴻門縣。

武則天長壽三年(694)

下邽縣民徐元慶,因御史趙師韞任下邽縣尉時,無辜處死其父徐爽,將趙刺死,自縛投案。如何處理此事,朝廷大臣爭論激烈。陳子昂寫《復仇議狀》,主張將徐元慶先處死(因他殺了人),後旌表(因他報父仇,是孝子)。到元和六年(811),柳宗元寫《駁〈復仇議〉》,認為處死,或旌表,兩者不可兼用。

先天元年(712)

同州下邽縣人王仁皎之女,被唐玄宗冊封為正宮皇后。

開元八年(720)

十月初三,唐玄宗李隆基畋獵於下邽縣。

開元十八年(730)

建渭南倉,儲國糧。

開元二十五年(737)

在渭南縣城西11裡處(今雙王辦白楊村附近)築皇帝行宮“游龍宮”。

天寶元年(742)

三月,陝郡太守兼水陸轉運使韋堅兼奏請朝廷,復修漢、隋漕渠,兩年完工。自咸陽引渭水,東經渭南、下邽縣至永豐倉入渭河。沿途百姓用於水運和灌溉。

寶應元年(762)

關中大旱,伴生蝗蟲、瘟疫,死者盈路。

大曆八年(773)

七月,廢華州下邽縣屯田,將田分給貧民。

貞元元年(785)

夏,發生蝗災,所至草木葉及畜毛皆被食盡。

貞元九年(793)

據《新唐書·五行志》載:“關中地震,有聲如雷,河中關輔尤甚,壞城廓房舍,地裂湧。”

貞元二十年(804)

白居易從徐州符離移家至下邽義津鄉紫蘭村(今信義鄉上太莊附近)。

貞元間(780至805)

度支使(管財政的官員)為給朝廷造車,奏請砍伐長安至洛陽大道兩旁的古槐。渭南縣尉張造據理阻止,被德宗採納,保住了這批古樹。

元和八年(813)

六月,渭河暴漲,毀三渭橋,南北絕濟一月。

長慶四年(824)

五月,將下邽縣翟公鄉並隸奉先縣(今蒲城縣),以奉景陵。

開成五年(840)

八月十七日,日本入唐求法高僧圓仁在下邽縣故市店天王院傳經。

廣明元年(880)

十二月初三,黃巢起義軍攻破潼關,佔領華州,途經渭南,後攻克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中和二年(882)

五月,唐將高潯、王重榮佔領華州。黃巢派李祥奪回,遂任命為華州刺史。七月,黃髮覺李陰謀降唐,在赤水鎮將李斬首,派其弟黃鄴接任,被唐軍趕走。黃巢再派王遇接任,王遇降唐。

中和三年(883)

元月,黃巢軍與唐雁門節度使李克用(沙陀族)軍在渭南縣境內大戰失敗,唐封李克用為東北行營都統。二月,黃巢命王璠、林言軍居左,趙璋、尚讓軍居右,以10萬兵力與李克用、王重榮(河中節度使)、王處存(易定節度使)等在渭南縣城西良田坡大戰,又敗。黃巢率軍東撤。

乾寧三年(896)

七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領兵逼近長安。十三日,唐昭宗離京師到渭水之北,經下邽,於十七日到華州,依附鎮國節度使韓建。

天覆元年(901)

十一月初,東平王(即朱溫)領兵7萬由河中進至同州,匡國留後司馬鄴迎降。朱領兵渡過渭水,鎮國節度使韓建降,獻銀3萬兩助軍,又西進赤水。

五代後梁貞明六年(920)

九月,李存審(內外蕃漢馬部總管)紮營於朝邑,分兵攻華州,毀其外城。隨後,李存審大敗劉鄩(河東道招討使),乘勝攻城掠地,一直進抵下邽。

後唐同光四年(926)

四月,後唐莊宗之子魏王繼岌伐蜀獲勝,返洛陽途經渭南,獲悉其父在兵變中被殺,知大勢已去,遂自殺。

後晉天福八年(943)

四月,關中各地發生蝗災,人死十之七八。

宋 金 元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

六月,渭河暴漲,沖壞浮橋,溺死54人。

明道二年(1033)

十一月,宋仁宗為寇準昭雪,並將其歸葬故里下邽縣(今官底鎮左家村南)。

熙寧六年(1073)

渭南降為鎮,屬鄭縣。

元豐元年(1078)

渭南恢復為縣。

金皇統二年(1142)

十二月,大旱,饑民逃散,城池空空。

正大七年(1230)

十月,蒙古軍與金兵轉戰於渭南周圍等地,金兵節節敗退。

元至元元年(1264)

渭南縣兼管下邽縣。

至元十八年(1281)

設立屯田所。時有屯田戶811戶,佔田地122231畝(折今8148.73公頃)。

至正十九年(1359)

關中各地,飛蝗蔽天,人馬不能行,饑荒嚴重,饑民食蝗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