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前几天,解剖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教授,接受了媒体采访,并且向社会披露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之所以说是“关键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让医护人员挽救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尤其对于新发现的感染者来说,这些信息更是福音。

知道了这些信息,他们或许不再容易变得呼吸衰竭,这也就代表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活下去。

那遗体解剖到底发现了什么关键信息呢?今天,我就给你深入解读一下这件事。

· 01 ·

见到遗体,我先要鞠一躬

我们先来说说那位负责解剖遗体的专家,他的名字叫刘良,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的一位教授。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顾名思义,刘教授是一位法医专家,专业就是解剖遗体。然而,解剖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遗体,即使对这样一位专家,也绝对是一个非常高危的举动。

刘教授告诉我们:“呼吸道传染病人的抢救中,仅仅是气管切割,都会导致大量病毒喷出。”而解剖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剖开的可不是气管,而是肺部——新冠病毒在人体滋生的大本营。

一旦切开肺部,有多少病毒喷涌而出,谁也拿不准,何况解剖室还是一个不通风的环境。

换句话说,近距离、体液接触、环境密闭——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染的三个因素,在那个小小的解剖室里都占全了。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当我们都在极力躲着新冠病毒的时候,刘良和他手下的年轻人,几乎把脑袋伸到了一团病毒当中。记者问他们怕不怕,他们都说“怕”。

但多亏了这些人的冒险,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正式公布。

截止到现在,中国累计已经对12具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进行了病理检验方向的解剖工作,而其中的9例都是由刘良教授的团队完成的。

记者问:进了解剖室,您的团队第一步要做什么?

刘良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先要给遗体鞠躬,这是规矩。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 02 ·

骇人的黏稠液体,在病人的肺里

等到刘良把遗体的肺部打开之后,他大吃一惊。

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特殊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呈现出“黏液性”,不仅非常黏稠,而且位于较深的气道里。

这跟他们之前的想象不太一样。

我们可以跟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比较一下。比如人们平常得了感冒,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分泌物是“清鼻涕”,这种“清鼻涕”并不会堵塞呼吸道,更不会堵塞肺部。

但是,新冠肺炎引起的黏稠分泌物,可就不一样了。这种黏稠的分泌物会堵塞呼吸道,而且进入肺部。

正常人的肺部,是像海绵一样的,是蓬松的;被这些黏稠分泌物充满之后,人的肺部就变得比较硬,肺泡也失去功能了。所以病人会呼吸衰竭。

在解剖室里,刘良用手捏了一下病变之后的肺部,他的感觉是:“这个肺已经不是肺了,里面被别的东西取代了”。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 《柳叶刀》上发表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肺部病理表现图片

这个重要的发现,也验证了一个人的猜测。这个人就是钟南山

院士。

早在大约1个月前,他就猜测:重症患者的肺里面,或许有非常黏稠的分泌物。现在一看,果然如此。

以前,由于一直缺乏系统尸体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学资料,研究人员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损害等影响,始终无法确切做出判断。

现在,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 刘良和他的团队

· 03 ·

什么是缺失的“关键的中间因素” ?

发现了大量黏稠分泌物充满肺部这个现象,医学专家们实际上找到了一个“关键的中间因素”

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果推理演算法专家朱迪亚·珀尓(Judea Pearl),曾经在一本名叫《为什么》(The Book of Why)的书里,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关键的中间因素”。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所谓的“因果关系”,就是一个东西引起了另一个东西,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直接引起了“果”,而“果”肯定是这个“因”引起的。这就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

我们拿新冠肺炎为例解释一下。新冠病毒是那个“因”,它引起了病变,造成人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这就是那个“果”。

但是,这个因果关系还不够完整,中间缺了一环。缺的那一环就是“关键的中间因素”。

“关键的中间因素”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它既是结果,同时也是原因。

新发现的那种黏稠的分泌物,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的中间因素”: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它是“结果”——病人肺部里黏稠的分泌物是病毒导致的;但是它又是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分泌物,肺部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失去了呼吸功能,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死者遗体解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我们找到因果关系当中缺失的那个“关键的中间因素”。找到了这个“关键的中间因素”,新冠肺炎的整个因果关系,就更加完整了。

找到了它,就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 04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前医生发现病人呼吸衰竭的时候,主要的办法是“通气”。但是,如果肺部都被黏稠分泌物堵住了,通气不光不能治病,反倒会“适得其反”,加重病人的病情。

打个比方,这就像交通拥堵,路面都快要被堵住了,还要往那个路段派汽车,那肯定是越派车越堵,到最后就“堵死”了,谁也走不了。

办法是什么呢?用刘良教授的话说就是,“连路都被堵住了,要赶快把道路松开”。

因此,从今往后在救治轻症感染者的时候,医护人员可能会使用新的方式——不仅仅是给病人“通气”,辅助病人呼吸,还要尽可能把黏稠的分泌物稀释、溶解、消除,保证病人肺部的功能正常。

这样,哪怕病人的肺部已经被感染一部分,只要还有能正常工作的部分,就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再给他们“通气”,就能起到效果。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医生:我们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找到那个“关键的中间因素”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光是一个因果关系是否完善的问题,它关乎很多人的生命。

然而,新冠肺炎背后的“因果关系”,不止这么简单。

现在,假如我把整个逻辑颠倒过来,不是从“得病”的角度去看新冠肺炎背后的因果关系,而是从“治病”的角度去看这个因果关系,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从“治病”这个角度上看,弄清病理是“因”,而治好疾病是“果”。

但是,这中间还有一个“关键的中间因素”,那就是怎么才能有效控制病人身上正在发生的病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尸检。

正是为了这个“关键的中间因素”,以钟南山院士和刘良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们,一直在强调尸检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没有病人本人和家属的同意,没有他们完全奉献出自己,又谈何尸检呢?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那些“白衣天使”,我们还要对那些同意捐献遗体的人和他们的家人,致以极高的敬意。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从病魔那里“偷听”到了一些消息;又用自己的身体,把那些消息传给了我们。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用自己被病毒侵害的身体,为我们揭开了“关键的中间因素”的秘密。

那些人,可能比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更加“无名”,他们只不过是手机新闻里的一串数字,或许谁也不会记住他们。

但是,今天我想说:

这些“无名者”,为人类健康、为子孙后代、为我们的未来,给出了他们最后拥有的东西,做出了他们最后能做的贡献。

我们所有活着的人,都欠他们一个鞠躬。

请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的人,就当作是我们对他们的一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