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小諸葛寓所——白崇禧公館

走在鬱鬱蔥蔥的汾陽路上,遠處隱約可見一幢古老的洋房,閃爍的路燈使得這棟屋宇略微顯得有一絲孤寂和神秘。殊不知這一家叫“寶萊納”的餐廳,曾經是國民黨參謀部總長、著名桂系將領、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的寓所,因為牆面灰白,主人姓白,故又被稱為“白公館”。

小諸葛寓所——白崇禧公館


位於汾陽路150號的這座花園洋房建於1920年,原系法商私宅。整幢建築屬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典雅穩重。所謂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是指17~18世紀歐州宮廷、府邸、官方建築中的一種建築風格,它起源於法國。當時的法國是歐州最強大的中央集權王國,古典建築的秩序感、莊嚴宏偉的形象最能體現中央集權和君主政體以唯理主義哲學為基礎的思想。具體的是這種建築在風格上模仿古羅馬建築,崇尚古典柱式,嚴守古典建築構圖法則,在總體佈局、建築平面立面造型上強調軸線對稱、主從關係,突出中心和規劃的幾何形體,提倡富於統一性和穩定感的橫三段、縱三段的構圖。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在廣場、花園的佈置上也注重幾何構圖,將樹木和花草都修剪成幾何體。

小諸葛寓所——白崇禧公館


這座白崇禧公館的建築形體為方形和橢圓形結合,共3層。因為建築的外牆和自東牆下直上二樓陽臺的大理石螺旋樓梯都呈白色,整個建築立面更加洋溢著濃濃的法國風情。為了顯示氣派,設計者將地下室設計為半地下室,南立面底層由8個臺階躍上統長露天平臺,中間為寬敞的愛奧尼克柱式的大門廊,兩側為對稱的水平間縫的牆面和櫥窗。平頂,有較厚的水平挑簷。建築轉角有凹凸處理。二層也有愛奧尼克式壁柱。窗過樑採用拱券式,並有券心石,部分窗上有帶狀裝飾圖案,窗格呈幾何劃分。建築頂部部分有三角形山花和圓形透氣窗,建築的弧形室外樓梯採用了花瓶狀扶攔。三層為大陽臺,有塔什干柱式支撐雨篷。雨篷女兒牆上置酒杯形裝飾物與柱式對應,女兒牆為漏空的連續弧線花飾。建築牆面的壁柱通過色彩區別於其他部分。從“白公館”的北大門進入,一樓是廚房、倉庫。二樓是橢圓形的大客廳,當年也曾用作舞廳。東西兩頭原來是白公館的餐廳。大廳南面是陽臺,面對著花園。三樓是白崇禧夫婦的臥室。內部盡顯豪華。

小諸葛寓所——白崇禧公館


1948年,白崇禧之子白先勇離開上海前夕在此居住。那年新年,他與兄弟姐妹邀集上海的同窗好友,在這裡跳舞盡歡。1987年春,已經成為臺灣著名作家的白先勇,舊地重遊,步入當年的大客廳時,40年前的往事滄桑頓時湧現在眼前……。三樓白崇禧夫婦臥房東面的一間,曾經是上海越劇院名譽院長袁雪芬的辦公室,正巧是當年白先勇的房間。

小諸葛寓所——白崇禧公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