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們覺得人們有哪些常見的對汽車的錯誤認識?

跑車資訊


銷售小D只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




車子不是越重越好


現在汽車越來越輕量化設計了,讓一輛車開起來穩定的的方法有非常的多,重量越重的未必開車最穩,因為車輛的穩定系統和軸距和底盤調教等都有關係,但是你的車越重,油耗肯定是大的。






防爆胎


不要以為你的防爆胎不會爆,爆了之後還可以行駛一段時間,不要盲目的自信一直開。






鋼板薄不等於不安全


車的安全性和車身鋼架,和用了多小高強度鋼,或者用的是激光焊接還是等離子焊接等等都有關,你看看帕薩特,關門聲多好聽,敲起來boomboom聲的,但是A柱偷工減料,安全性全國最低。




不要亂熱車,浪費時間而且傷車


原地怠速熱車不僅僅容易讓發動機加快產生積碳,而且浪費自己時間。



路過走過,不要錯過,關注小D,更多精彩,如期奉上


睇真D


轉速越高越費油。

這個可能是國人最嚴重的誤區,而且很少被糾正。一般的家用汽油機在高負載情況下的最佳效率區間在2500-3200轉之間,國人駕駛手動擋轎車日常駕駛,2000轉換擋也算合適,兼顧油耗和噪音。但即使是需要急加速的情況也常常2000轉就升檔,導致升檔後轉速掉到2000轉以下的低效區間,反而因為動力過差要補油,正確的換擋反而應該是到3000轉以後再換擋,此時轉速掉到2300-2400轉,反而省油。

排量越大越費油。

實際上高速超車大排量一般轉速可以保持在高效區間反而省油。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這個適中的排量,對於緊湊型車是1.8-2.0(有些車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錯,這個是一些14年換代的新車才出現的新情況,也是技術提高了,新的1.6和1.5發動機動力達到了之前1.8發動機的水平),對於中級車是2.0-2.5。渦輪增壓可以比這個小一點。太小的排量實際上導致發動機很多時候超過最優工況工作,反而更費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車重,第二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會費油,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


用戶1833610992163763


我覺得常見的錯誤認識有以下幾種

1、新車要拉高速:很多人買了新車都要聽老司機的話,去高速公路去“拉高速”,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愚昧的方式。拉高速是20年前的車在磨合期需要做的一件事兒,通過“拉高速”來把發動機氣缸裡的毛刺兒衝擊下來,然後換機油,完成磨合。但這種方式一是過時了,二對拉高速的認知有偏頗。

所謂拉高速,拉的是發動機轉速,可以說,你在原地掛空擋轟油門,就可以輕鬆的完成拉高速的工作,發動機通過高轉速運轉,把氣缸裡的鑄鐵件毛刺磨平,根本不需要你去高速公路去搏命。而現在很多氣缸都是鋁合金缸,根本就沒有磨合期,連原地拉高速都免了。

2、原地熱車:這個說法來自於老的化油器發動機,在冬天的時候,必須打開風門並且猛轟油門,讓發動機裡的機油能夠迅速熱起來,否則車身發抖,容易熄火。而現在的電噴、直噴發動機都有行車電腦控制,冷天啟動的時候,發動機怠速會自動提高,根本不需要你原地熱車。原地熱車容易產生積碳,對發動機有很大的弊端。

3、燃油標號:很多人認為燃油標號跟酒精標號一樣,數值越大越純,數值低的就不純,還有加錯標號的,聽老司機的話加入高標號的油“洗發動機”。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

汽油的標號是辛烷值,柴油的標號是適應溫度,都跟純淨度無關。所謂辛烷值,實際上是汽油添加劑,這種添加劑是抗暴用的,汽油是可揮發的易燃燃料,在發動機做工的過程中,容易受壓而自然自爆,因此需要抑制燃燒的添加劑“辛烷”來平衡,辛烷值越高的抗爆性越好,但同時燃燒性能也越低,因此不要認為你的車標號是92號,你加95號就會好,實際上92號的車長期加95號的油,會因為燃燒不充分而導致積碳。


白希文


些?

 1.鋼板薄的不安全,鋼板厚的車就安全,用手按一按,哎喲這個好居然按不動,買買買!

 2.家庭用車:家用車出了保修期沒必要去4S店保養了,用SM級以上的機油換機油週期可以達到10000公里,而不是廠家規定的5000或者7500了。

 3.最常見的是日本車薄,沒有防撞梁,紙皮做的,非常不安全……

 4.SUV能越野。

 5.最錯誤的認識就是很多人認為開車技術是天生的,所以都是憑感覺瞎開車,然後就出車禍了!小禍堵路、大禍送命!開車這事理論考試裡面已經有寫了:提前預防!再怎麼能開也要預判你能不能搞定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情況,而不是憑感覺瞎踩油門瞎打方向盤,不要給自己和別人製造危險 。

 6.燃油寶一類的燃油添加劑能降低油耗,提升動力。 -----有些廠商宣傳起自己的產品來簡直不要臉,如果真有這種東西我們還得著用為降低0.2L/100km的油耗做幾個月的實驗嗎,其實只要能保證去正規加油站加油基本上發動機就夠用到你換車了……(某些中小城市除外,連兩桶油的油品都不合格)。

 7.覺得車子鋼板厚就安全耐撞!買車跑去敲車門試試厚不厚的簡直是折翼的天使。

 8.你不是說新車嗎?怎麼碼錶已經50公里?我不要了! 9.原地熱車:這個說法來自於老的化油器發動機,在冬天的時候,必須打開風門並且猛轟油門,讓發動機裡的機油能夠迅速熱起來,否則車身發抖,容易熄火。而現在的電噴、直噴發動機都有行車電腦控制,冷天啟動的時候,發動機怠速會自動提高,根本不需要你原地熱車。原地熱車容易產生積碳,對發動機有很大的弊端。




鱷魚愛洗澡KK


剛好相反,一般大排量發動機都是低速高扭類型的,並帶有轉速保護,除了少數豪華品牌不用轉速保護以外,其它基本如出一轍。

錯誤的認識很多啊,你從頭到腳想一通嘛。比如從腳想起,輪胎氣壓高容易爆胎還是氣壓低容易爆胎,壓了釘子會不會爆胎,壓到了帶尖尖的小石頭會不會爆胎?再往腳上面一點想嘛,比如發動機進水一定會報廢嗎?少量進水有百益而無一害。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很多事情比如毒藥少量能治病過量就掛科了。量變引發質變,順著這樣的方法想,你就能找出一堆錯誤認識來。拿去裝逼吧,不用謝。


瘋教授說車


關於油耗

1.排量越大越費油

這個我覺得是國人最嚴重的誤區,而且很少被糾正。實際上高速巡航大排量一般轉速低反而省油,加速超車油門也不用踩很深。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這個適中的排量,對於緊湊型車是1.8-2.0(有些車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錯,這個是一些14年換代的新車才出現的新情況,也是技術提高了,新的1.6和1.5發動機動力達到了之前1.8發動機的水平),對於中級車是2.0-2.5。渦輪增壓可以比這個小一點。太小的排量實際上導致發動機很多時候超過最優工況工作,反而更費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會費油,第二是車重,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

有的時候,用戶數據確實反映出緊湊型車上,1.6的排量比1.8和2.0的省油,中級車上2.0比2.4 2.5的省油,但這個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小排量發動機的駕駛者駕駛車子用到了更少的動力,即使動力不夠也因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願意大油門的緣故。

2.小一級別的車比大一級別的車省油

小一級別的車一般比大一級別的車輕,在低速運行下因為主要阻力是受車重影響很大的滾阻,確實有油耗優勢。但是小一級別的車往往變速箱,發動機的技術比較低,加上因為車身較短又要保證空間,無法做出最流線型的設計,中高速行駛風阻較大,也不利於省油。同時小車發動機配置過低,小馬拉大車導致油耗上升的情況,也比大車多些。上述情況在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之間尤為明顯,實際上緊湊型車現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車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車優勢較大的城市駕駛,有一些緊湊型車比一些小型車也還是要更省油

3.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

這句話在自動擋發展早期是正確的。傳統的5MT相比4AT,檔位更多,巡航轉速更低,加上沒有液力變矩器帶來的損耗,確實一般來說更省油。但是現代的自動擋通過改進換擋程序,增加檔位等等,已經可以做到跟手動擋差不多甚至比手動擋更省油。而CVT因為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換擋間隔極短而且傳動效率極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動擋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臺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動擋,在一個掌握不好離合和換擋時機的新手手下,也可能會比自動擋更費油

4.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省油。

這句話不全是錯的。對於高檔車來說,如果要追求額外的動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數,不改變排量但增加渦輪的辦法,一般確實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當於是在你不需要那麼多動力的時候,發動機就是一臺普通的適中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沒有大排量的費油,同時發動機的重量也可以減輕,而大排量發動機本身重量還是比較明顯。

但對於家用車,特別是緊湊型和小型家用車,卻未必能更省油。為什麼呢?小排量發動機在快速路上中速勻速行駛,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動的時候,渦輪不介入,進氣量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為小,可以省油;剛上高速路或快速路持續加速,或者高速上加速超車的時候,因為最大扭矩輸出的轉速寬廣,也可以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區道路,紅綠燈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狀態下,頻繁減速再加速,渦輪遲滯的影響較大(大馬力渦輪增壓車此時渦輪可以維持不介入),油門下去動力過一會兒才上來,會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時候渦輪保持介入,油耗也會稍高。總的來說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眾一些1.4T+dsg的車省油,主要還是變速箱和輕量化設計的功勞)。但是同樣是四缸機,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成本其實更高,而保養維修更貴,同時平順性靜音性也有劣勢,所以並不是很推薦。

5.工信部油耗即使不準確,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趨勢。

中國工信部採用的歐洲測試循環,方法比較落後,速度變化太少,渦輪增壓+雙離合的組合會表現的尤為好。在真實的用車環境下,渦輪在速度頻繁變化的情況下因為渦輪遲滯有很大劣勢。而雙離合需要預齧合檔位,速度變化頻繁而不可預測會因為頓挫和增加換擋試駕而帶來劣勢。美國的工況測試循環要合理的多。具體關於這些標準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 @云云 的這篇回答:各國汽車排放油耗試驗採用的循環工況都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

6.同樣的發動機,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費油。實際上高功率版因為同樣動力轉速可以更低,是更省油的。證據可見汽車之家的測試:

【圖】結果出乎意料 高/低功率發動機對比測試

7.德系美系費油,日系韓系省油

根據汽車之家的用戶平均油耗數據,都比自動擋、緊湊型車,百公里油耗如下:

新明銳1.6 8,1.4T(高功率版)6.6

高爾夫7 1.6 8.2 1.4T(低功率版)7.2

新速騰 1.4T 7.9

新福克斯 1.6 8.7,2.0 8.9

新科魯茲 無數據,根據媒體評測預估1.5版本大概8-8.5,1.4T大概7-7.5

英朗 1.6 9.5,1.8 9.9, 1.6T 10.1

凌派1.8 8

思域1.8 8.4

雷凌1.8 7.6

軒逸1.6 7.1,1.8 7.6

昂克賽拉1.5 7.5,2.0 8

朗動1.6 8

菲翔 1.4T 8.6

308 1.6 10

傳祺GA3 1.6 8.2

帝豪1.3T 8.1

艾瑞澤7 1.6 8.3

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實都很省油,老一點的思域和新速騰相比更新的車型要稍費些油。美系和韓系平均稍差一點,但是車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體上來說略弱於日系德系。最差的是誰呢,是動力、變速箱、輕量化設計都較落後,同時在華緊湊型車引進嚴重滯後的法系車。甚至比近兩年自主品牌裡好一點的緊湊型車還要差,真的不推薦(中高端車型成本壓力小,PSA的車比其他合資品牌特別是日系德系用的東西更厚道,相對比較值得入手)

關於安全性

1.車皮厚就會更安全。車皮厚薄會影響小碰撞的損傷,進而影響維修成本,也會影響整車的隔音和檔次感,但是對於保護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對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鋼架強度,能否在碰撞後保持車體完整。

2.車越重越安全

這個原理上完全錯誤,比上一個更荒謬。其他情況不變,車重增加反而會使操控極限和制動性能下降,更不安全。舉個極端的例子,一輛車難道只要在車裡多放磚頭就可以提高安全性?當然雖然因果性不存在,很多時候車重和安全性的相關性還是存在,原因是重的車,比如大卡車,高級轎車,一般結構剛性也更好。但同級別兩輛車一輛輕,一輛重,往往是因為後者輕量化設計水平不夠,或者鋼架的強度不夠好只好做的更粗壯,往往不能說明後者安全性最好。實際上目前A級車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爾夫7,恰恰是最輕的。

3.SUV比轎車更安全

SUV在市區駕駛,和高速的一般追尾來說,確實位置高會佔便宜。視野高看的遠也是一個優勢。但suv在中高速行駛有一大劣勢就是因為重心高,彎道行駛會比較容易側翻,而側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對於雨雪天氣多的地方尤其明顯。而同樣價位的SUV平臺往往比同價位轎車低一級別,有時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設計上。總得來說同價位SUV和轎車的安全性其實差不多。很多人因為SUV看起來粗壯厚實而覺得SUV更安全,但其實這個如上兩點所說沒有影響

4.碰撞後整車變形越小的車安全性越好

其實好的安全性,應該是車前部充分潰縮吸收能量,但駕駛室卻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話,沒有車來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動能,其實更不安全。

5.簡配防撞鋼樑,是廠家對消費者安全的漠視

防撞鋼樑主要的作用是減少低速碰撞下車體的損傷,對於減小小碰撞的維修成本是有意義的,但對於真正威脅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沒有作用。

6.美國車安全,日本車不安全

就世界普遍情況來說,最安全的低價車,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魯,都是日系,iihs小偏置碰撞測出來比奔馳寶馬都要好。不過最不安全的車,也是日產和鈴木之類。總得來說,看iihs的數據,平價車裡面,第一檔是本田,斯巴魯,第二檔是大眾,福特,現代,道奇,馬自達,三菱,豐田(豐田其實最新的車型碰撞成績不錯,但剛出小偏置碰撞的時候成績較差,有應試嫌疑,好處是改進較快,壞處是可能會在測試反映不到的方面減料第三檔是),第三檔是雪佛蘭,日產(日產的特點是軒逸以下的小車安全性很差,但天籟以上的安全性不錯),第四檔是鈴木。平均看下來,其實德系,韓系,日系都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點。

不過國內市場是有些不同的。國內日韓系(日系主要是豐田和日產的小車,本田不含在內)可能由於碰撞標準不夠嚴格,和消費者缺乏安全知識的緣故,安全配置節省較多,會比國際市場再差一點。而德系雖然安全簡配較少,但是因為有大量老車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狀況也比國際市場要差。而美系在國內市場確實安全配置相對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對好一點。不過總的來說綜合各車系還是差不多,還是應該主要考慮具體車型和品牌。

7.三廂車比兩廂車安全。很多人覺得兩廂車追尾保護較差。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兩廂車一般車尾會特別加強,所以很多時候雖然車身短,比同平臺三廂車還要重,可以彌補緩衝距離小的劣勢。真正有問題的是三排座MPV和SUV的第三排,因為各種測試缺乏對第三排的測量,保護是很成疑問的。如果一定要買三排座,全尺寸設計的MPV,第三排空間較大,坐滿三排後車尾距離也較長,可能會好一些。

8.主動安全比被動安全重要

網上有很多人說主動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比事故發生了以後才用來減小事故損傷的被動安全用處更大。所以很多人會優先選擇ESP而不是側氣囊或者碰撞成績整體更好的車。這個說法不是完全對。

市區駕駛,最危險的事故往往是因為你沒注意或者對方沒注意,在路口一輛車垂直撞向另一輛車,這種情況下一般你是無法躲避的,主動安全根本無法發生作用,而側氣囊氣簾和好的車架剛性就會很有用。

而在高速上行駛,大部分情況下出現險情,正確的做法是剎車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盤(即使有ESP,還是很容易側翻),這種時候,好的車架剛性,和頭部氣簾、膝部氣囊的配備,也比ESP更有用。

中速緊急避險,ESP有幫助,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貿然變線,還是可能會撞到側面的車,造成更大的損傷。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優先踩死剎車。在有正面氣囊,全車人都有安全帶,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況下,市區正碰基本不可能對乘員造成什麼傷害。

ESP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是雨雪天氣可以防止車身打滑。對於北方一些地區,這個影響確實很大,ESP應該被優先考慮。但絕對不是對於所有地區所有人的駕駛環境都更重要。

總得來說,兩者都很重要,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至少選擇ESP和側氣囊都配齊的車型。

(ABS可能確實是比任何氣囊都更重要的安全設備,但因為很少有車型不配備,這裡就不討論了)

關於選車

1.德系美系較為運動,日系韓系較為舒適

這個真的要分車型來說。大眾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定位舒適的,不過一般能同時比較好的兼顧操控。

福特福克斯很運動,很硬,有駕駛樂趣,但蒙迪歐在中級車裡也是舒適向。通用的底盤比較紮實,但別克注重靜音也算舒適。本田整體比較均衡,運動性不差,舒適性也不算很突出,還有思鉑睿這樣很偏運動的車型。馬自達比本田還要更偏運動。斯巴魯三菱就更運動。豐田整體偏舒適居家風,但銳志也屬於均衡偏運動的車。日產的小車主打空間大舒適,但天籟也是舒適定位裡面運動性不錯的。朗動穩定性其實在同級合資車平均水準之上,缺點反而是底盤稍單薄振動稍細碎。而奧迪在豪車裡屬於最舒適的幾個之一,英菲尼迪卻是最運動的之一。

整體上日系的內飾氛圍,中控的易用程度,內空間的人體工學設計確實更好,算是日系居家風的一個佐證。但大眾擅長把內空間做大,同時轉向調教的最容易上手,其實也是一種舒適。

2.SUV比轎車更適合家用

家用選擇SUV確實有很多好處,比如郊遊去鄉下還是有很多土路,城市裡也有爛路或者有溝坎,北方冬天停車場還有冰雪,SUV高底盤不怕磕碰和陷車。同時坐姿高可能會更舒適,視野也更好。後備箱一般也比較大。但是同時SUV相比同價位的轎車,更高更重,操控,動力都更差,油耗也更高,因為低一個級別,行車品質比如穩定性舒適性平順性和靜音也更差。安全性如前文所說也沒有優勢。如果對SUV的通過性需求並不多,只是為了視野和空間實用性的話,並不算很好的選擇。

實際上,如果喜歡SUV的高坐姿和大後備箱,家用MPV或旅行車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往往在價位比同平臺SUV更低的情況下,乘坐和行李的空間卻更大。同時操控和油耗卻更接近轎車。如果是小型SUV跟稍貴一點的緊湊型MPV相比,比如繽智對比傑德,實際上高級感和安全性也是後者更好。空間就更不用說。在市場無法接受大車和高油耗的日本和歐洲,此類車型因為其實用性很受歡迎。

3.三廂車比兩廂車更實用

常規的尾箱對比,三廂車一般比兩廂車容積更大。但是兩廂車的後備箱有幾個優勢:

1.兩廂車後備箱更規整且尾門開放性更好,裝東西方便很多,三廂車即使能塞下更多的東西但是要調整半天;

2.兩廂車後排放倒以後連成一個大尾箱可以運冰箱,樹苗,自行車等大件,三廂車不可能;

3.兩廂車後排可以4/6放倒,從而更靈活的根據人數和行李數量分配乘坐空間和行李空間(三廂車很多也可以但是畢竟不能完全連通);

4.去掉遮物板以後加上向上的空間往往超過三廂車,雖然全部放滿會阻擋駕駛視野,但放置嬰兒車,寵物狗等較高的物品還是實用很多;

5.長途旅行可以不停車從後備箱取物品,對於小車坐滿4人之後儲物空間有限的時候,或者是臨時要找東西的時候,或者有車載冰盒之類的東西的時候,會很方便;

6.掀背式尾門可以在郊遊的時候作為tailgating Party的平臺,比如下圖這樣:

當然,圖中這輛雪佛蘭HHR更多情況下被歸類於旅行車。兩廂車執行這種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車還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廂車提供了更多可能當然,圖中這輛雪佛蘭HHR更多情況下被歸類於旅行車。兩廂車執行這種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車還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廂車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兩廂車因為屁股短,還有過彎併線的操控更好,以及側方停車、穿街走巷更為靈活方便的特點。

當然兩廂車也有劣勢:

1.因為沒有尾箱,風阻大風噪大共振效應大,而且後部沒有遮擋,靜音性尤其是後排靜音性會稍差。不過在緊湊型車普遍隔音做的很一般的情況下,這個影響較小;

2.運海鮮等有強烈異味的東西時,會很容易傳進駕駛艙。現代設計的可放倒座椅連通後備箱的三廂車隔味也會比傳統三廂車略差,但還是比兩廂車好;

3.坐滿4-5個人,後備箱塞滿亂七八糟的箱包和雜物,三廂車的後備箱要有優勢一些,雖然比較難塞,但還是塞的多,而且不用擔心旅行過程中遮擋視線或者雜物亂跑;

4.風阻比三廂車略大,高速油耗略高

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對於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緊湊型兩廂車,是比緊湊型三廂車更實用的選擇。

此外,像明銳這種三廂掀背式設計,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兩廂和三廂的優勢,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大車一定比小車更好

國人買車也喜歡求大,覺得大車空間大,而且也比較高級。但一定是這樣嗎?其實未必。小車有的時候比大車更好:

1.小車車短,市內停車鑽巷子都方便,同時操控也更靈活

2.小車不一定空間更小,實際上小車通過加高車身,更方正的造型,或者是更簡單的懸掛,能夠挖出比肩大車的車內空間。雖然這樣做會影響車的高速靜音性,操控性,穩定性,油耗,和爛路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是家庭第二輛車,只走市內的中低速良好鋪裝道路,那麼小型車不太有空間和行車品質的劣勢,反而有靈活和省油的優勢

3.同樣價位的小車和大車,小車往往比大車高級,可以用更高級的材料,更高規格的底盤,有更好的配置、內飾和做工。

4.在動力相近的情況下,小車往往加速性能更好,同時也更省油

所以根據個人需求的不同,實際上有時候小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在高檔緊湊型兩廂轎車和普通三廂中級轎車之間選擇的時候,前者對很多人可能是更適合的

5.獨立懸掛的車一定比非獨立懸掛的更好

獨立懸掛從原理上來說,四個輪子可獨立運動,比非獨立懸掛可以更好的兼顧舒適與操控,行駛更平順。

對於同一個廠家,獨立懸掛配置的車型體驗比非獨立的好,確實一般是成立的。但不同廠家的不同車型,其實存在調教水平不同的問題(所以很多合資品牌後輪非獨懸的車實際上操控和舒適的平衡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獨立後懸的車還要好),也存在風格取向不同的問題(比如福克斯的獨立後懸強調操控,減震很硬,舒適性不如豐田非獨立後懸的雷凌,綜合起來也略差)。而同樣級別,非獨立懸掛往往可以增加車內空間,還可以降低懸掛的成本而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這對於緊湊型轎車來說也是很大的優勢。

6.北方有雪的地方四驅會更好

很多人認為四驅可以加強雪天路面的抓地力,從而改善操控,提升安全。但實際上有很多機構的測試證明,四驅雖然能小幅改善雪天的加速,但實際對於緊急情況下的避險操作幫助微乎其微,反而很容易因為駕駛者有抓地力增強的錯覺,更容易因為速度過高發生危險。對於下雪多的地方,冬季正確的辦法還是更換雪胎,對雪天的操控,安全,油耗等都有幫助,對抓地力的提升要遠遠超過四驅,成本又很低。

四驅確實能讓積雪天出停車場容易一些。但有雪胎的情況下,意義也有限。

7.新手可以買手動擋,方便練習技術

實際上新手更應該專注於注意路況和控制車速,如果還要糾結離合器和檔杆,很危險也不利於提高安全駕駛的能力。同時經常半路熄火對他人也帶來很多壞處。手動擋技術以後感興趣隨時可以再練習,自動擋熟了以後,再學手動擋也會比較快

8.新手買二手車擦碰不心疼

新手應該克服的是擦碰心疼這件事,因為其實小擦碰完全不影響車的駕乘體驗,心裡過去這道坎習慣了就好,我現在小擦碰都基本不往心裡去。

國內買二手車缺乏透明機制和時間長信譽好的經銷商,新手比較容易被坑,然後在維修上花更多的錢。

--------------分割線--------------

說幾個常見的比較正確的認知,都是早些年汽車剛普及,買車較早的有錢人圈裡流傳出來的,事實上證明,有錢人因為對車的實際經驗多些,認識相對靠譜點:

1.有錢買德國車,沒錢買日本車

在家用轎車和中小型SUV領域,德國車和日本車確實是做的最好的。日本車企成本控制出色,同樣的成本,做出來的車往往各方面是最好的,能較好的滿足大部分家用車的輕鬆易用,舒適空間大的需求。同時大部分日本車可靠耐用油耗低保養便宜,省心,也比較保值,長期使用成本比很多更便宜的車還低。

在不那麼計較成本的豪華車領域,德國車的技術積累和經驗積澱更豐富,車的整體品質更好,各品牌有更多的獨到的品位,品牌價值也較高。此外,雖然德國車可靠性較差,保養較貴,但也很保值耐用,油耗也較低,甚至相對同價位的日系更低(雷克薩斯混動較低但成本較高)。但在家用車領域,大眾存在擁堵路況DSG可靠性較差,電子系統故障率略高,內飾過於簡單,價格過高,配置較低等缺點。

美國車相對來說大車和大排量的車做的更好,比如大SUV,重型皮卡,超級肌肉跑車這些,跟中國市場關係相對較小。在家用車領域也有一些好車,但整體上比日系德系稍差,時間長了車況下降稍大。

韓系近幾年進步較快,可靠性耐用性都有不少提高,外形也最為拉風,但技術積澱比日系德系還是有一定差距(但不代表家用車不值得買)。

法國車(PSA)則如上面說過的,在12萬以下低價家用車尤其是緊湊型經濟家用轎車領域不推薦。雖然PSA本身也有一些不錯的技術,但管理明顯有一些問題。

至於自主品牌車,雖然進步也很大,但整體上技術和管理都比較落後,同樣的錢做出來的車往往不如合資品牌完善,即使定價較低,最後對於消費者也未必省錢。

但是並不是說這些牌子就不能買的,無論上述哪個車系,都有好車壞車,也要看具體車型,以及買車人的需求和偏好

2.開寶馬,坐奔馳

整體上寶馬確實操控好,但就乘坐而言內飾氛圍,靜音,減震,平順性稍差。而奔馳則是很穩重,隔音好,機械感很精密,內飾也精緻。不過這是相對豪華車說的。跟普通車比,寶馬其實也很舒適,而奔馳開著感覺也很優秀

3.緊湊級是對於家用是最為合適的級別

中國車市銷量最高的是緊湊型車,而且明顯比小型車和中級車都高很多。這個是合理的。因為跟小型車相比,緊湊級的行車品質優勢較大,但價差不太大;但相比中級車,則是行車品質差別較小,價差卻較大。對於中國的路況,油價和收入水平來說,緊湊型車是在成本,空間,操控,品質,安全等各方面一個比較好的均衡。


儂行蓋碗茶


如今,汽車在我國各地已普遍存在,成為很多家庭的基本配置,人們對它自然而然地有了自以為的認知。但是其中很多對汽車使用常識的認知都是錯誤的,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認證。很多意識下的知識都是聽別人說來的,並沒有自己親自去證實過,所以很多偽常識就這樣傳播開了。甚至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並沒有獲得正確的汽車使用常識的認識,對此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接下來,為大家總結了幾點普遍存在的錯誤認識,具體內容如下:

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的交流越來越方便。但有時也會給大家帶來一些錯誤的傳達,例如:汽車轉速越高越費油,還拿出一些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其實不然汽車最省油的轉速在2500到3200之間,具體轉速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規定,差不多就行。

從理論來講排量大的車肯定是比排量小的車要費油,但是實際開汽車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路況,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城裡開車確實小排量車省油一些,但在高速超車的話大排量車可以保持高轉速,反而更省油。所以買車緊湊級來說1.8-2.0合適,中級車2.0-2.5合適,高級車您就隨意吧,估計不差那點油錢。

這個說法就更加不對了,對於日常家用緊湊級和小型家用車來說,小排量車在路上中速勻速行駛或者完全堵死,低速駕駛的時候,渦輪不介入,進氣量比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小,可以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區道路,紅綠燈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狀態下,頻繁減速再加速,渦輪遲滯的影響較大(大馬力渦輪增壓車此時渦輪可以維持不介入),油門下去動力過一會兒才上來,會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時候渦輪保持介入,油耗也會稍高。總的來說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差不多的,但是同樣是四缸機,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成本其實更高,而保養維修更貴。其他的靜音性和平順性咱們就不說了,省不省油還看自身所處的路況。


天翼用戶6471190112469


開得慢就安全(明顯慢於車流十分危險,在不超速前提下,稍快於車流最安全)\r

鐵皮厚的車安全,對撞車損少的車安全(同價位鐵皮最厚,對撞車損最少的是皮卡,買好不送)\r

車禍撞這麼厲害,自己都重傷,車還沒怎麼凹,這車真安全!(民智未開,車比人命金貴?)\r

後防撞梁是必須的(只在不傷及車身框架的小碰撞起到減少車損的作用,對人員保護效用極低)\r

這個車吸能,不安全(吸能是防護成員安全的手段,是奔馳第一個搞,第一個發明的,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奔馳寶馬奧迪賓利勞斯萊斯都在用,怎麼成了不安全的代名詞了?)\r

北方:捨得買豪車,捨得買高配四驅,嚴冬不捨得買套冬季胎。(在嚴冬,再好的電子設備,再好的四驅系統,對抓地力的貢獻不如一套冬季胎)


渣毛啊


對於汽車,我們都會有一些誤解,或者是說錯誤的認識,看看以下知識你是怎麼認為的。

1-小一級別的車比大一級別的車省油。


小一級別的車一般比大一級別的車輕,在低速運行下因為主要阻力是受車重影響很大的滾阻,確實有油耗優勢。但是小一級別的車往往變速箱,發動機的技術比較低,加上因為車身較短又要保證空間,無法做出最流線型的設計,中高速行駛風阻較大,也不利於省油。同時小車發動機配置過低,小馬拉大車導致油耗上升的情況,也比大車多些。上述情況在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之間尤為明顯,實際上緊湊型車現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車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車優勢較大的城市駕駛,有一些緊湊型車比一些小型車也還是要更省油

2-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

這句話在自動擋發展早期是正確的。傳統的5MT相比4AT,檔位更多,轉速更容易控制在高效區間,加上沒有液力變矩器帶來的損耗,確實一般來說更省油。但是現代的自動擋通過改進換擋程序,增加檔位等等,已經可以做到跟手動擋差不多甚至比手動擋更省油。而CVT因為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換擋間隔極短而且傳動效率極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動擋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臺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動擋,在一個掌握不好離合和換擋時機的新手手下,也可能會比自動擋更費油

3-碰撞後整車變形越小的車安全性越好。

其實好的安全性,應該是車前部充分潰縮吸收能量,但駕駛室卻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話,沒有車來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動能,其實更不安全。




途中ky


最錯誤的認識是,買車都是為了方便,結果買了後要提前半小時起床,因為路上容易堵車,結果還經常遲到。每天回去在停車位那泡杯茶等車位(老小區),一等最少半小時,有時兩小時。還買保險,一年保險都要7千多,還挨罰單,半年電子眼4個,韋停6張單子,現場處罰2次。半年後果斷賣了,騎電瓶車。整個世界清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