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四章 美与丑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四章 美与丑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四章 美与丑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上一章韩非子用两个故事说明君主信臣是“世所以有劫君杀主”的原因。第一个故事是兵围主父,讲赵惠文王赵何为了防止其父赵武灵王重新掌权,任其臣子信期、李兑和弟弟公子成围困其弟公子章与武灵王于主父宫,最后公子章被杀,武灵王活活饿死。事后,赵何还一脸无辜的痛哭一场厚葬了父亲,且重赏李兑为司寇。这就是君主相信儿子的后果。在国家律法还不完善,力度不够强硬的情况下,社会文明与道德还没有思想约束力的前提下,对权力的欲望冲破了一切,才会有武灵王重新掌权,公子章事变,公子成献计,李兑围官,章死父亡的一系列事情。

第二个是骊姬杀申生故事,晋献公相信妻子骊姬,而她却想杀掉太子申生,让自己的亲儿子奚齐上位,就私通宠优优施施计,使晋献公疏远申生、重耳、夷吾三个儿子。后来终于杀了太子申生,驱逐了重耳和夷吾。造成晋国的败亡。故事就是这样的残忍,让人看不到一点人性的善良与怜悯。

想想,是什么让他们手足相残,是什么让儿子忍心饿死亲父,是什么让母亲杀死儿子,只能是欲望,对权力的欲望。人类文明的价值就是要遏止欲望的邪恶,它摧毁的不至是个体,还有整个人类。律法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果,律法首要作用就是遏制与控制人的欲望,其次是确定与维护社会各类关系,第三是规定规范社会行为,第四才是惩罚。很遗憾,赵武灵王、晋献公时代还没有高级完善的国家律法,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强调社会规矩规则的儒家文化还不是社会与国家的主体教义。

因信致祸是不分大国小国的,有其普遍性,因为其违反了社会规律。为什么会有妻儿害死君主的事发生呢?韩非子将赵何与骊姬个体行为普遍化。“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意思是再说,大大小小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原妻正配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还有盼着自己的父君早死的。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妻子,没有骨肉的恩情,宠爱就亲近,不宠爱就疏远。原来妻儿都怕失去君主的宠爱,因为怕失去,不如先夺取。对于君主对妻子与儿子的相信而招致的杀身之祸,韩非子认为是宠爱的缘故。人生苦短,宠爱是有时间的。韩非子劝诫君臣切勿不要施宠和爱宠。

二千年前人们就认识到颜值的重要性。韩非子在《备内》中引用一句俗话,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意思是俗话说:“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那么与此相反的话,就是母亲丑的,她的孩子被疏远。可见美貌的对母子的重要性。母亲的美丑决定了父子之间的亲疏。但美和宠爱都长久不了,妻子与儿子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痛下杀手,先下手为强,先夺了君权再说。结果就是“有欲其君之蚤死者”的事发生了。如何长久保持与君主的关系,还是要依靠规矩,按宫中礼法而为,而不是宠爱和美貌。宠爱与美貌是有时间的,而礼法是无限的,依法而为方可长久。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

在公司管理中,凡是靠老板所谓的信任、宠爱的人,都不会长久。因为这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员工存在的价值是做事,而做事需要的是本事和能力。信任与宠爱不是本事和能力,更不是智慧。没有本事和能力就做不了事,做不了事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长久不了。没有智慧就无法在公司生存,更别说长久了。智慧就是适则生存,适得就是职场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