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浦江清(1904—1957)是民國至新中國初期的著名學者,又名浦穀,字君練,江蘇省松江縣人。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浦江清

他的生平履歷稍顯短暫,卻足夠光輝。

1922年,浦江清考入東南大學西洋文學系。1926年經吳宓先生推薦至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擔任陳寅恪先生助教。1929年清華改屬後,入中國文學系作教員。1933年與馮友蘭、浦薛鳳、蔡可選等人赴歐洲遊學,翌年回國。1937—1945年間,先後在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上海暨南大學任教。1946年返回清華。1952年院系調整,調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病逝。

在今天看來,浦江清似乎不那麼為人熟知。實際上,他在文史研究、戲曲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樹,與朱自清並稱為“清華雙清”。他的儒雅風範與內斂性格,也展現了古代的君子人格。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1936年攝。左二為浦江清,中間為朱自清。

這樣一位有著君子風度的民國文人,潛藏著不為人知的戀愛與婚姻經歷。他的生平著述,公開出版的不多,多為後人整理。但在其日記一類文獻中,我們依稀可以描繪出他的個人生活和感情經歷。

從小博的閱讀印象來看,他的戀愛與婚姻經歷主要有三段。



一,錢稻孫賞識,欲以女(錢澄)妻之

浦江清甫入清華國文系,便得到著名翻譯家、日語文學學者錢稻孫先生的賞識。浦江清《清華園日記》中多次提到與錢先生的交往。如1929年1月31日記述錢先生前來與之商定馮承鈞《中國古代神話之研究》的書稿問題,2月5日記述其與錢氏、吳宓和張蔭麟的談話,等等。

錢稻孫對於這位安靜、內斂的年輕人十分喜歡,有意親近並以女妻之。浦江清在1929年2月12日的日記中提到了這件事(非原文,乃筆者概括的筆記):

談及錢稻孫甚愛浦江清,有以弱女相托之意。含糊未答應。吳宓曾言,擇妻並須擇丈人,倘得泰山如稻翁者,亦可以無憾矣。奈餘家寒素,而錢則公使門第,未便高攀耳。是夜即宿斐雲家。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錢稻孫(1887—1966)

看得出,浦江清對於這份賞識有點受寵若驚。主要是因為自己出身寒素,面對出身公使門第的錢家,有深深的自卑感。因此裝作懵懂,含糊未答應。

事實上,浦江清面對錢稻孫的“暗示”經歷了長時間的內心糾結。對於他來說,身處清華這一點似乎是唯一的資本,能夠獲得稻翁的青睞、得泰山若此,已堪稱無憾了。因此在被熱戀的貞芳拒絕後,一度決意接受錢府的情意。1932年1月9日記道:

至錢府,錢夫人贈澄小姐所做鴨毛椅墊。餘意已決,道謝再三受之。

但是這種決定是失戀後做出來的,沒過多久,浦江清就再次陷入糾結。因為朋友王以中之妻為之介紹對象,還是一位才女:

蘇州畫師之女,擅長書畫崑曲,性格溫厚。小楷秀勁絕佳。

面對才女,誰能不心動呢?但浦江清事先已經開始接受錢府的好意,不忍辜負,於是開始糾結。他於1月23日寫道:

餘猶豫不能決,總因錢宅意厚不可卻也。

說到底,還是沒有完全“相中”錢稻孫之女。其後一天再赴錢府,日記中再次表明心跡:

錢夫人人極好,惟其女太稚氣。不如樊姓女子遠甚。餘意益躊躇。

可見除了出身不自信外,錢稻孫的女兒也不是浦江清理想中的配偶。因此在盛情難卻遷就之時,內心時常踟躕不決。為此浦江清經常找朋友諮詢對策,求取經驗,但仍舊無濟於事。或許是出於道德感和責任感,他每每遇到說媒之事,都會強行讓自己“篤定”下來。同年2月3日日記寫道:

葉石蓀繼續說婚事。國難未已,含糊其辭。

最愛貞芳,但計劃早定錢府,以安心讀書著作。

而此時,錢家父母和錢澄小姐對浦江清頗為照顧。2月7日再赴錢府,並且吃到了錢澄為其做的點心,之後與錢先生同車回學校。即便如此,內心還會時時泛起波瀾,左右搖擺。2月11日晚上與錢先生談及婚姻之事,回家後“又覺得言之太實,心緒不定 ”。唯恐把話說實了。

但最終,浦江清還是捨棄了這段姻緣。目前出版的日記對此沒有詳細記錄,但據浦江清此前的心理活動推測,他最後還是理性戰勝了感性(盛情難卻的遷就)。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圖片採自陳永蓮《清華才子浦江清與淑女蔡貞芳的故事》一文




二,對蔡貞芳的苦苦愛戀

古今人同此心。一個人之所以在感情上左右遊移、難以決斷,大都出於對中意之人的追求未果,以及眼前人的不甚中意罷了。

浦江清的糾結,源於一個日記里名叫“貞芳”的女子的存在。這是浦江請的摯愛之人,在他苦戀的那段時期,貞芳就是完美聖潔的化身。在她的面前,其他的女子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令他難以定心。

蔡貞芳是燕京女校的學生。在同學和朋友們眼中,她是一位文雅嫻靜的淑女。浦江清最開始與之交往,是接送她們往返於燕京學校。1930年12月26日的日記便有這一記載。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圖片採自陳永蓮《清華才子浦江清與淑女蔡貞芳的故事》一文

浦江清是舊式的文人,偏愛具有古典氣質的才女。相識之後,浦江清便常常以送書、談藝的方式與之相見。自1930年12月26開始,他的日記裡便頻頻出現與貞芳的交往記錄。如27日送《詩品》和《文心雕龍》等書給貞芳;28日下午訪貞芳,送了《楚辭》的參考書和日曆,但遭到拒絕,導致浦江清情緒不佳;30日“寫信給貞芳乞恕,邀請聽崑曲”,31日“貞芳回信允諾,下午僱車接來”;1931年1月7日訪貞芳;9日寫信給貞芳,還談到《離騷·九歌》問題;13日貞芳回信,但浦覺得字很“少,不善於寫信,無發揮 ”;17日貞芳來見,很窘迫,對貞芳的美的描寫極其細緻動情;19日替貞芳借書,夜裡給她寫信,敘溜冰之美好記憶;20日又送信至燕京女校,並且為了追求貞芳而苦學溜冰;21日再學溜冰;27日溜冰……等等。

戀愛的男人是卑微的,誠不我欺。喜愛的人的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令其草木皆兵。1月26日,浦江清日記記錄了一件重要的事:

今天有重大的事情可記。

仰賢說,貞芳家裡人希望把她許配給同鄉人。聽後默然半分鐘,以英語對陳仰賢說,並無奢望,願保持友誼。蔡貞芳出來,態度異常,比平時話多,嬌羞之態。

聽到蔡貞芳家人為之許配婚姻之事,浦江清顯然亂了分寸。然而單愛的卑微,使他說出“並無奢望,願保持友誼”這種話來。

正常的戀愛,男女雙方的感情付出應該是逐漸趨於公平的。浦江清和蔡貞芳顯然不是。這次事件無疑是個轉折點,此後二人交往逐漸淡化;貞芳“態度異常,比平時話多,嬌羞之態”,似乎是出於某種歉意的“找補”。

在苦苦追求蔡貞芳的同時,浦江清也得到了錢稻孫一家的招攬。此前面對錢家示好而婉拒的他,在被蔡貞芳婉拒後,在第二年(1932)的1月9日,終於決心接受錢家的“垂青”(上文提到過)。這也算是“痛定思痛”了。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左三著西服者為浦江清,與朱自清、鄭振鐸等人合影

此後的浦江清,面對和蔡貞芳的關係和感情,確實踐行了“姻緣不成,願保友誼”這句話。如1月13日記:

貞芳考試結束。數月不到燕京。雖姻緣不成,願保永久之友誼。餘窺其意,若有深意存焉。

一段感情豈是那麼容易放得下的,儘管與蔡貞芳回到了朋友關係,但浦江請依舊對其存有幻想。而每當這種舊情復燃的時候,他內心又會產生道德負罪感,這種內心交戰的折磨,是他這段時間的常態。14日的日記寫道:

作書與貞芳,很簡短。

錢府待我之深厚,不容再作他想。願貞芳得一人如我用情之深。

戀愛是一件事,結婚又是一件事,腦海中常能存著一個永遠年輕的美人之影便是幸福。

一方面,對於自己選擇錢家之後偶然翻舊情的做法加以剋制,不然有負錢家之厚愛;另一方面,也大方地祝福了貞芳。此時的浦江清,已經從當初熾熱的愛戀中醒轉過來,清初地知道戀愛與婚姻的區別:愛是理想,而婚姻是現實。

孰能料到,浦江清在愛情與婚姻、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中,最終還是捨棄了比貞芳“現實”的錢澄,走向“更加現實”的婚姻(張企羅)了。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孔網所見兩張翻拍舊照。原版攝於1927和1933年。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浦江清深陷暗戀時,無法自拔;抽身之後,倒有些不同的感悟。2月1日記道:

仰賢暹羅來信,貞芳得新友而忘舊。認識貞芳兩年,起初以為與眾不同,後來發現無甚區別。不免薄情。不埋怨,覺得自己用情太痴。

當一個人不再如當初那般痴迷於某人時,某人在他心裡也就不那麼完美無瑕了,反而會生出一些得失計較來。從結果來看,沒有什麼感情的問題是時間解決不了的。經此一遭,浦江清常常發出有關愛情婚姻之感慨,特別是面對同樣存在感情問題的吳宓時,感慨尤甚。2月13日寫道:

男女戀愛,成於多接觸,無形中彼此妥協也。但最高之戀愛,則不待妥協而成於一見傾心,此方為純粹的、理想的、崇高的。

這足以表明,先前他所認為的至純至理想之愛情,已經被現實顛覆了。數年時間經營的感情,消散得如此之快。



三,最終選擇了張企羅女士

經歷了與蔡貞芳、錢澄二人的感情糾葛,浦江清也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理想愛情,走向現實婚姻。

沒有詳細材料證明浦江清是如何放棄與錢府的姻緣、以及如何與張企羅女士結為連理的。目前已出版的日記,有抗戰期間的部分也是殘缺不全的。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抗戰結束後,浦江清在《清華園日記》裡對這段經歷作了梗概式的回憶:

在倫敦留半年餘,二十三年(1934)夏間,同逖生先生同返國。復至北平,任教中文系。

返國時在松江住了一個暑假。母親以我的婚事為急,其時我在與許多女性交友中也感到不少煩惱。此時由沈聯璧(松中前後同學)介紹認識張企羅女士。

到北方後,佩弦替我決策,開始與企羅通信。

二十四年(1935)暑假返松江,與企羅訂婚。

二十五年(1936)春,值春假,又請假兩星期返松,於四月二十六日與企羅結婚於新松江社。婚後同返北平,住清華園北院九號。

按此說法,浦江清對錢家姻緣的捨棄,可能在民國二十二至二十三年之交,出國前後。彼時浦氏也有過多段感情經歷,始終未果,最終經人介紹認識張企羅,一年後訂婚,又一年後(1936)結婚。其所提到“與許多女性交友中也感到不少煩惱”,應該就包含了與蔡貞芳、錢澄的關係。至此,困擾浦江清數年之久的情感牢籠終於撤掉了。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1936年浦江清與張企羅結婚照。採自搜狐歷史頻道“老照片”


隨即,一年後女兒樊女(浦漢明)降生;又四年(1941),生昂南(浦漢昕)。期間戰亂頻仍,輾轉流連各地,一言難盡。隨著抗戰結束,迴歸北平,浦江清也在學術和事業上逐步走向人生頂峰。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浦江清夫婦



1957年,浦江清因胃疾病逝,壽五十四。這位當年的清華才子,留給世人的經典作品,不過是其著述的冰山一角。近年來,隨著浦漢明、彭書麟二先生的辛勤整理,其父著述漸次問世,也為後人打開了閱讀其人、瞭解其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筆者曾有幸作為浦先生這套文學史的外審,得以先睹為快


民國文人浦江清的愛情與婚姻

北京出版社所贈《中國文學史稿》四冊



1.《浦江清先生學術年表》,見張鳴編選《浦江清文選》附錄,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43—258頁。

2.浦江清著,浦漢明整理《清華園日記 西行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版。

3.浦漢明《中國文學史稿》後記,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