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下雄關之潼關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個由三國時期曹操修建的關隘——潼關。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潼關關城始設於漢,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楊家莊附近。在這之後不同朝代根據自己的需求幾次易址,隋大業七年(611 年),移關城於今楊家莊南城北村一帶,與漢代關城南北夾峙,形成兩座關城, 形勢更加險要。唐天授二年(691)年,潼關又從塬上北遷到源下。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天下雄關之潼關

潼關地形圖

天下雄關之潼關

昔日潼關已不再


天下雄關之潼關

潼關舊城

上世紀60年代,因為過高地估計了三門峽水庫的蓄水水位,潼關縣城不得不另外選址搬遷,據估計,故城所在地太靠近黃河,於是被划進了淹沒區。人去城空,城內許多建築被拆毀,其建築材料被人們用作建造新的家園。故城遺址遭到嚴重毀壞,僅留其殘存城垣,但是仍可窺其基本輪廓。待到“文革”以後,潼關故城城牆的主要遺存便所剩不多了。再經歷由於環境惡化而導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侵蝕,潼關千年關城如今只剩黃土殘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