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孔甲養龍”,養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龍嗎?

好想飛30973906


龍是中國老百姓的精神信仰,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物。但要說是否有真龍存在,不敢下誑語。而孔甲養龍是怎麼回事?其實他養的不是龍,是兩條鱷魚。



話說,夏王朝第十四代君王孔甲不僅喜歡鬼神,還特別喜歡龍。因為龍象徵著皇權,能駕馭萬物。孔甲執政好占卜,荒廢朝政。夏朝大旱,百姓顆粒無收,餓死街頭的百姓數不勝數。

孔甲不開糧庫救濟百姓,卻尋得一巫師,每天向上天祈禱。可這天還真是給足了孔甲面子,沒過幾日天降大雨。

而孔甲更是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有與神靈溝通的能力,是神龍聽到了他的祈禱,這才施雨。

這雨一下,天下老百姓也跟著相信世界有神靈,相信孔甲有與神靈溝通的能力。孔甲更加相信鬼神之事,更加熱衷卜卦之事,每日不理朝政,奢靡至極。

據說有一日,孔甲在河邊遊玩,忽見兩條鱷魚爬上岸,嚇得孔甲直哆嗦。由於沒見過鱷魚,孔甲以為是兩個怪物。但旁邊大臣卻說是龍,上天派來輔佐孔甲治理天下的,保佑大夏江山千秋萬代。

孔甲雖未見過龍,但也知道龍的神力。龍能呼風喚雨,也能騰雲駕霧。龍的現身代表著祥瑞吉兆,國富民強的預兆。


孔甲大喜,但是要讓這兩條“龍”乖乖在水裡做大夏的鎮國神靈,就得好生伺候,不能出了差錯。

孔甲下令,懸賞重金聘請養龍人。所有人都知道,龍涉及江山社稷,出什麼差錯可不僅僅是自家性命,是要誅九族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也不見有人來應聘。孔甲萬分著急。

這時候有人跟孔甲說,有一人名劉累,學過養龍之術。孔甲終於看到了希望,命人立即讓劉累覲見。

劉累受命,前來赴職,但是一看卻發現是兩條大鱷魚,根本就不是傳說中的龍。但是孔甲對此深信不疑,如果自己揭穿一定會被牽連。

劉累為了得到獎賞,描述了自己養龍的經歷以及養龍的方法,孔甲聽後喜笑顏開。劉累還要求給“龍”建造龍宮,孔甲還必須每日朝拜,這樣才顯得對神靈尊敬,才能保佑大夏江山。

孔甲深信不疑,滿足了劉累所有要求,封賞珠寶數件,還讓他擔任大官。

但這官也不是好當的,劉累沒見過龍也沒養過龍,常年在江邊打漁倒是見過鱷魚,知其性情兇猛,卻不知如何贍養。



而孔甲又想騎在龍背上,來一次騰雲駕霧,這真是讓劉累急破了腦袋。

劉累深知一旦靠近鱷魚,必死無疑,但又不敢抗旨,只能拖延時間讓自己有攜金逃亡的機會。可是讓他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頭。

劉累回到水池邊,發現一條鱷魚已經死亡,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這次才是真正的大難臨頭,如果孔甲知道真龍死了,非得將劉累千刀萬剮。

這次,劉累是徹底沒有了後路,於是他心生一計,乾脆把這死了的鱷魚剁成肉醬送給孔甲吃,再發揮自己的花言巧語先把這事兒搪塞過去。

劉累對孔甲說,想騎龍騰雲駕霧必須要是身體強壯之人,而東海出產的大魚大蝦最是補身體,他願意負責孔甲用膳一事。孔甲聽後又大賞了劉累。

劉累是打漁人,對如何將各種魚肉做得美味還是有一定經驗的。劉累偷偷將這隻鱷魚剁了做成一道菜,送給孔甲吃。沒想到孔甲讚不絕口,吃上了癮。

劉累連送了幾日之後,自己逃跑的計劃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命人帶話給孔甲說過幾日就可以騎龍了。


孔甲雖然高興,但這“海鮮”還是想吃,又派人催促著要吃這道菜,可是幾天都不見劉累身影。孔甲大怒,親自前去水池邊查看,見另一隻鱷魚也死了。

孔甲派人搜查劉累府邸時,只有些簡單傢俱和廚房裡剩的“龍頭”、“龍皮”,探子向孔甲彙報,孔甲大吃一驚。心想自己前幾日吃的居然是“龍肉”,嚇得口吐鮮血,便一命嗚呼了。

這只是民間傳說的一種,至於孔甲怎麼死的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明確的是,孔甲養的並不是龍,只不過是一些趣聞軼事。


史之策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孔甲養龍的故事來自《史記·夏本紀》,說的是夏朝末期有位叫孔甲的君王,意外之中得到兩條龍,於是吩咐一位叫劉累的人給幫忙養起來。沒想到劉累養死了一隻龍,沒辦法,只能把死龍宰殺後煮給孔甲吃了。

孔甲吃過龍肉以後回味無窮,還想再吃第二條龍。劉累知道自己只能宰殺死龍,活龍還沒有技術降服宰殺,只能悄悄逃跑,孔甲派人去找也找不到他。

以上故事就是孔甲養龍,非常簡單的小故事,但因為裡面的情節很勁爆,所以被流傳了幾千年。

孔甲養龍是否真實?

如今我們不要說養龍吃龍,就是見到龍都可以馬上成為全球熱點新聞,要知道這種上古神獸被記載了幾千年,但從未有人見過它的真容。

孔甲就厲害了,他不但見過龍,還養起來了,就像養豬一樣養起來吃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孔甲養的不是龍,而是鱷魚。

  • 不過鱷魚在古代還真的不叫龍,而叫豬婆龍,是龍種!

民間傳說,龍性最淫,它可以和任何動物交配產子。其中“汙牛生特龍,汙馬生龍駒,汙驢生春龍,汙羊生猖龍,汙豬生債龍”,這裡說的是債龍就是“豬婆龍”,也就是鱷魚,是龍與豬戀愛產生的結晶。

  • 因此豬婆龍並非龍,孔甲養的也不是鱷魚。那麼他養的有可能是蟒嗎?

歷史上對蟒的記載有不少,特別是蟒袍出現以後,這種動物就與龍非常接近了,但也只是接近,因為穿蟒袍的都只是臣子,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由此可見,古代蟒和龍還是有區分的,不屬於同一物種。

據《述異記》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這裡面的虺就是一種毒蛇,五百年後可以化為蛟,蛟過一千年就是龍,龍再過五百年頭上長角,長角的龍過一千年就成了會飛的龍。這就是關於蛇和龍之間的聯繫。

所以孔甲養的也不是蟒。

孔甲養龍,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

在孔甲養龍之前,還有一個人也養過龍,那就是董氏。

董並非他的真姓,而是帝舜賜給他的姓。因為他善於養龍,而且把龍馴服後為帝舜服務,因此帝舜非常喜歡他,故賜董姓。看來董姓最早是養龍的始祖,難怪後來朱元璋在給自己馬場找管理員的時候,聽到董姓非常開心,人家的祖先龍都能養,更何況是馬?

《左傳》寫董氏養馬,主要是想體現被馴化後的龍“以服事帝舜”,在這裡龍表示下面的小部落,帝舜是王,因此要臣服於他;孔甲養龍則不然,他吃龍,而且吃上了癮,這是反映出孔甲昏庸無道,也是夏朝衰敗的象徵。

綜上所述,孔甲養龍並非是一件簡單的“農業問題”,而是借養龍事件來反映孔甲的昏庸。


水煮汗青


我個人認為劉累養龍,這裡的龍就是不同於我們瞭解的任何一種物種的稀有動物,劉累養龍的記載很明確,養死一隻,做成美食獻於君王孔甲,結果孔甲吃上了癮,要劉累再做一頓給他,然無御龍之術擔心遭殃便連夜逃跑,孔甲吃癮大發,就安排幾百人放幹龍池徒手去抓,結果300人被龍尾掃翻,突見烏雲密佈,雷雨大作,那龍騰空而起,消失的無影無蹤。孔甲得知後驚嚇過度不久死了。

從這段記載我們不難判斷此物能飛,且能呼風喚雨,體型巨大,一尾巴能掃300人,主張“鱷魚之說”不攻自破;另外龍圖騰自黃帝始就存在,古人不可能分辨不清龍和鱷魚的區別;另外從孔甲驚嚇致死能夠看出龍的本事他是清楚的,知道龍的本事還敢吃,可見孔甲昏庸至極,聽說了現場的情況便惶恐不可終日,驚嚇死了,更能看出這確實不是一般的生物。

從夏朝到現在有5000年上下了,放在那時龍這種生物或許並不稀奇,而且很常見,只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慢慢絕跡了,放在當今每年都會有幾個物種宣告滅絕,龍這種生物若說經過千年滅絕了也很合乎情理。

不知道大家對“營口墜龍事件”是不是還有印象,當時目擊群眾講,龍第一次墜落有群眾組織給龍澆水,到了晚上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第二天龍就不見了,這個情景跟劉累養龍故事中龍的飛天的天象記載驚人的相似,而且在《左傳》和司馬遷《史記•夏本紀》都有記載,我們都知道史記是正史,沒有依據的記載是不可能的,最終的結論是劉累養龍養的絕不可能是鱷魚,應該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瑪雅古堡


先把底牌亮出來,中國古代的龍,最早指的就是鱷。下面先說孔甲養龍的傳說,接著綜合古代史書資料對於所謂龍的特徵描寫,闡述為什麼說古代的龍就是鱷。

第一 孔甲養龍的故事。

史書裡面對於上古養龍的事情不算少,《左傳》裡面記載,舜帝時期就曾經養過龍,養龍官董父就從野外的灘塗上抓了十幾條龍過來飼養。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帝王,他手底下的養龍官是劉累。劉累一共養了四條龍,後來養死掉一條,劉累本著物盡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把死掉的龍做成了肉醬,最後不知道做的事獅子頭還是肉餡餅,反正是給孔甲給吃了。孔甲一嘗,真真好味!一時興起還封賞劉累為御龍侯。可是孔甲吃上了癮,沒隔多久,就要劉累在搞一頓龍肉搓一頓。劉累心想,死龍隨你擺佈,要殺要剮由著你,活龍活現一條龍,老子如何能降伏的了?思前想後沒有了退路,把金銀細軟打包收拾好,叫了輛滴滴就逃到了河南魯山去也。

第二天手下一彙報,孔甲氣得血壓飆升180,可惜那時候沒有攝像頭,想追沒法追。但是想吃龍肉的慾望卻是按捺不住,沒了張屠夫,難道就吃混毛豬嗎?當然不能。於是孔甲命令300壯士來到養龍池裡,放幹了水,要手撕活龍。沒曾想這龍不是吃素的,大尾巴一掃,把300軍人掃進龍池,霎時間暴雨傾盆,300好漢就在龍池裡送了命。隨後幾條龍騰雲駕霧就進入了二次元世界,從此不知所終。大吃貨孔甲聽了消息之後嚇的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幾個月駕崩。

孔甲養龍的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好東西吃一回就行了,別貪那一口,容易粗大事。第二,木有擒龍術,不要下龍池。

第二,為什麼說古代的龍就是鱷?

古代史書記載的龍,有以下幾個特徵。

首先龍是兩棲動物。這個在周易裡面講的很多:見龍在田,龍躍與淵,可見無論水中還是陸地上,龍都可以生活;

其次龍是卵生動物。《淮南子》裡面就說:蛟龍伏寢與淵,而卵剖與陵。就是生活在水裡,但是卵是孵化在水邊陸地上的。

再次龍長的像蜥蜴。南北朝時期道家養生大師陶弘景傳說養過龍,《江寧府志》說:小黑龍游藻間,頭類蜥蜴。

最後:龍會休眠。《孔子家語》記載,龍:夏食而冬蟄。

從這幾個特徵,再配合身軀龐大等特點,可以推斷,古代所謂的龍,就是現在的鱷魚一類大型爬行動物。當然了,最直觀的證據,就是甲骨文裡的龍字,分明就是一隻張大嘴巴的鱷魚形象。

鐵錘推測龍就是鱷魚,你們同意嗎?


鐵錘文史


孔甲養龍,養的一定不是鱷魚、大象之類的現代生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有可能是什麼。

首先,按照“孔甲養龍”的記載,最早出於《左傳》。

大概的意思是帝孔甲即位以後,有點不務正業,喜歡玩一些腦洞比較大的事情,大臣勸諫也不聽。

某一天,天降一雌一雄兩龍。孔甲就讓劉累這個人幫忙養龍,劉累養著養著,養死了一條雌龍……於是,這貨就把雌龍剁剁,扔鍋裡煮了……做好的龍肉送給孔甲吃,美味至極。

後來孔甲還想吃……劉累無語了,只好連夜跑了。孔甲派人去抓龍,哪知道龍把孔甲派來的三百武士全部捲入了水池中,然後大雨滂沱,龍騰雲而去……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故事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細節就不說了。


咱們認真分析一下里面的龍。

首先,根據《左傳》的記載,春秋時代依然有龍存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秋,龍見於絳郊。”也就是說,公元前513年,還有龍出現。而孔甲養龍的時代是公元前1650年,這期間龍一直存在。

第二,龍是稀有生物,但也可以抓住,可以飼養,甚至可以吃,而且可以明確區分雌雄。說明當時龍並非神靈,是生物。

第三,龍離不開水,養龍需要在水池中,龍也會生活在黃河和漢水邊上。

第四,龍肉的味道很好。

第五,龍可以飛,或者是滑翔……總之可以離開地面。


由此可見,當時的龍是一種極其稀有的動物,那有可能是什麼呢?

鱷魚?鱷魚真的不會飛……而且,鱷魚早就有了,鼉,《禮記》當中就有,指的就是現在的揚子鱷。古人是可以區分鱷魚和龍的,不會搞混……

大象?河馬?肯定也不是,不會飛……

所以,如果不是那種神秘的龍,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了:某種會飛(或滑翔)的未滅絕的恐龍。

以當時的自然條件,生存著我們不認識的恐龍,也是有可能的。

要不然的話,那就可能真有龍這種神奇的生物,只不過現在我們看不到了而已。


七追風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位皇帝,當年他老爹不降擔心孔甲治理不好國家,便將王位禪讓給了扃,扃去世後,王位由兒子廑繼承。倆人在位期間,多有旱災爆發,百姓顆粒無收。

後來,大臣們認為如果孔甲成了國君,或許就會順應了天意。廑去世後,孔甲即位。孔甲成為君主之後,舉行了祈雨儀式。幾天後,全國就降下了大雨,所以百姓們十分愛戴孔甲。


這時天帝因孔甲順從,就賜下兩條龍,一雄一雌在黃河漢水流域。孔甲四處遊玩的時候,命人把兩條龍抓了回來。

可是這龍還比較矯情,被抓了回來就奄奄一息了。孔甲在民間找到個叫劉累的御龍高手,來馴養兩條龍。

結果劉累養了一半把雌龍給養死了,他很害怕啊,就把雌龍的肉做好給孔甲吃了,等孔甲吃完了龍肉他就跑了(???)

關於孔甲和劉累養龍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成書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400年,而傳說中的孔甲養龍卻是發生在公元前1700年,這中間差了一千多年,又有什麼真相呢?

至於後來記載孔甲養龍的《史記》,比《左傳》還晚好幾百年,可信度就很低了。

《左傳》中是這麼寫的:

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獻子曰:“今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鬱湮不育。 中略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坤》之《剝》曰:『龍戰於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根據周易裡的描述:龍一般喜歡隱匿在水草中,身體長但不直,喜歡群居,平時還能在空中劃一劃。

接下來我們看一組圖片


中國古代玉器上最早的出現龍是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玉龍,這塊紅山文化遺址的出土的玉豬龍,軀體捲曲,形似玉玦,頭似豬首。


1971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發現的一件C形玉龍,高26,墨綠色,龍體弧曲呈“C”形,為目前所知發現最早、保存最好的一件。

商中晚期以後,玉龍形象開始變得豐滿。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龍,稜角消失不見。出現方形眼,到戰國以後又發展成為鳳眼和杏核眼。使眼睛突出,更加有神,形成淺浮雕。龍體更長,更突出了龍形的輪廓。


漢代龍漸趨向四足獸的體形,大多龍身上開始雕出四肢,若走獸般。王充在《論衡》中說;“世俗畫龍,馬首蛇身。”


唐朝時期的龍文物,還是沒有進化好,它的尾巴雖然是彎的了,但是看它修長的大腿,還應該是走獸。


元代龍紋頭部較小,細長頸,鼓腹,禿尾。


明代刻劃的龍紋身軀細長如蛇,多刻劃網狀鱗紋,頸,腹,尾大致等寬。明代龍的形象已與我們熟悉的形象近似。

從玉龍的歷代變化,可以看出龍的形象是有一個演變過程的,從這樣的演變過程也可以看出龍是虛構出來的,不然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那孔甲養的到底是什麼?根據在黃河漢水流域、體型修長、喜歡群居、身體可以藏匿在水草中的特點,應該可以推斷出來是鱷魚。鱷魚只有一點不符合,就是不會飛。


幾葦渡當年


龍,是東方中國的祥瑞之獸,身長精瘦,鱗角爪須,上天下海入地,行雲布雨,尋常人家見了都會匍匐祈福,作為封建王朝帝王的象徵。東方龍和西方龍是截然不同的,西方龍是邪惡的象徵,類似蜥蜴。中國龍的傳說存在了五千年,近代還有不少人信誓旦旦地說看到過,不過沒上過電視和動物園,不算是常見物種。科學的眼光來看,中國龍是不存在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中國人對它的嚮往和典故記載。這不,夏朝有位君主養過龍,還吃過它的肉。

夏朝時期,國家專門設立有養龍的人才和部門,名為“豢龍氏”和“御龍氏”。兩者分工不同,豢龍氏是專門養龍,御龍氏是專門駕馭龍的,馭龍就是把馬車的馬替換成龍,像馬一般很好的驅使。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另一說是第十六任)姒孔甲,性情乖戾古怪,沉迷美色,喜好鬼神之說,在他的治理下夏朝漸衰,逐漸走向崩潰。

話說姒孔甲在位九年時間,時常祭祀天帝,得其賞識,於是降下神蹟,賜龍給他用以駕車,黃河兩條,洛水兩條,黃河和洛水的都是一雌一雄一對的。當年善於養龍的豢龍氏家族已經不見蹤影,姒孔甲就下詔書,善養龍者有重賞,可任高官職。

一名臣下鄧雲站出說:陶唐氏的劉累善於此事,曾向豢龍氏學習過如何馴養好龍。姒孔甲聞之大喜,命人召入朝廷,任以“養龍”重任。劉累告訴君主姒孔甲,正因為自己知道龍喜愛吃的食物才能養好,可馴服的性情溫和,無有狂暴傾向。

養了幾天挺不錯的,姒孔甲封劉累為御龍侯(官職),並讓他佔據擁有豕韋氏後代的封地。人有旦夕禍福,一條雌龍死了,劉累十分的慌張,不知如何是好,就秘密處理了龍肉,將其做成肉醬獻給姒孔甲吃,吃了很多次終於吃完了。姒孔甲覺得很好吃很美味,叫劉累繼續做,但他不敢殺龍啊,就連夜逃到魯縣。

姒孔甲得知自己的寶貝龍死了一條,還給自己吃了,大怒,由於找不到劉累這人就算了。姒孔甲想念龍肉味道,便派出三百武士去養龍池把龍殺了,帶回來給自己食用。但是陰溝裡翻船了,去的武士被龍全殺光了,狂風暴雨雷電三日時間才停,不知多少民戶遭了殃。

姒孔甲得知這消息驚慌失措,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沒過幾日就去世。姒孔甲作為中國古代養過龍、吃過龍肉的人和君主,絕對是獨一份。就算那不是龍,也是類似的物種,典故記載是龍。關於這龍到底是什麼,有著以下幾個說法:鱷魚、蟒蛇、恐龍,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人說是北方的馬。

“孔甲養龍”是傳說典故,真實性有待考證,不過當作一個故事來讀還是很不錯的。

參考文獻:《史記》


今人說古


孔甲養龍說的是一天天降二龍,一雄一雌,讓劉累帶回去養,一日雌龍死了,劉累把龍肉烹調後獻給孔甲,孔甲吃了龍肉之後感覺十分美味。後來,孔甲思及龍肉的美味,就讓劉累再把雄龍殺了烹調給自個吃,但是劉累知道龍是靈物自己是不可能殺死他的,於是就聽從周圍人的話逃跑了。孔甲知道後派遣了三百帶甲武士前去殺龍,結果三百武士全軍覆沒。



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來做,首先不可能是鱷魚,在將池子裡的水放空後,鱷魚的戰力是不可能戰勝三百披甲武士,甚至可以說在地球目前已知的動物中能夠單挑三百披甲武士的動物是不存在的,而且還不是在自己的主場中。


但是在史前動物中,一些巨型兩棲動物或者從遠古活下來的恐龍說不定可能會有這種戰鬥力。因為體型大戰鬥力就高,尤其是在上古之時各種武器發現還是比較簡陋的,一個體型巨大的動物是可以戰勝三百多披甲武士,畢竟人類對它的攻擊就像在撓癢癢。就像我們所知道當大象發起衝鋒的時候,是很少有動物能夠正面阻擋的,所以孔甲養龍很大的可能是養的一些遠古巨獸,不然是不可能擁有這麼大的戰鬥力的。


歡樂的禿子


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 他們有1個不孝的子孫,即夏王“孔甲”。當時,從天上降下2條龍,一雌一雄,孔甲把它們當寵物養起來。

養龍也是技術活,一般的人吃不消。堯帝的1個後人“累”會幹這活,就被孔甲請來養龍,還給他一塊封地——劉地(屬於今河北唐縣)。後來,累就被稱為劉累,而他的子孫遂以劉為姓,漢高祖劉邦的血脈就在這裡。

劉累用心給夏王養龍,但龍非凡品,不像養土狗一樣容易。一不小心,雌龍就被劉累給養死了,冒著泡浮在水面上。死了就死了唄,劉累卻把龍給解剖了,做成羹送給孔甲吃……

孔甲吃的挺滿意,畢竟這種野味平時吃不到,於是龍肉都被上貢為御食。孔甲可不知道吃的是寵物龍,於是一再表達“我還想吃更多”。

劉累一聽,感覺壞事來臨,孔甲如此貪婪,將來沒有龍肉給他吃可怎麼辦?他越想越不對勁,就收拾收家當趕緊跑路,所謂“懼而遷之”。

孔甲發現之後,惱羞成怒派人追殺劉累,將他的屍體埋在城外的荒野。事情傳開之後,搞得各地諸侯離心,之前孔甲因為不祭祀鬼神、喜好淫亂而被詬病,這次加上“食龍肉”就更不得人心。

龍是華夏族的圖騰,受到全民的崇拜,孔甲連龍都敢吃,哪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呢?從各地洶洶民意來看,劉累給孔甲吃龍肉,很可能是故意而為,只是他沒想到孔甲居然好上這一口。

《國語·周語下》雲:“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被視為夏朝轉向衰落的人物,經歷皋、發、葵(桀)三世,商朝取代夏朝。那麼,孔甲吃的“龍”,到底是何物呢?

關於“龍”的動物有很多,有人說是大蛇、有人說是野豬,有人說是鱷魚。理解大蛇比較容易,自然界形體最像龍的動物;理解鱷魚,也相對簡單,畢竟鱷魚的獠牙、長尾還是很像。龍是野豬,這說法怎麼來的呢?

孔甲吃的龍肉,就是野豬肉,也不是空穴來風。專家出馬,還是能找出很多說法來,比如孔甲馴養龍稱“豢”,這個字的下面是“豕”,豕就是豬的意思。

考古上也有佐證,距今6000多年前的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中華第一龍”,就是1條豬形象的龍,叫“玉豬龍”。

歸納一下,“孔甲養龍”到底在養什麼呢?說法紛紜,主要有3種說法:蛇、豬、鱷魚。


子屠龍


百科解釋,孔甲所養的龍並非真的龍,真正的龍其實是不存在的,很有可能是上古時期仍然存在的恐龍或者巨型水獸,畢竟在當時的環境下,原始森林較多,四野沼澤,非常適合野獸的生長繁衍,很多古代典籍也有記載,古代還是存在少量的水生或者陸生恐龍,它們的體型龐大,既可以游泳又可以飛翔,但是由於人類力量的增強,有的恐龍被人們馴化,加上環境的變化才使得許多生物滅絕。

雖說這是百科解讀,但是很多人還是相信“孔甲養龍”是真的龍,這可能和很多人對龍的好奇以及神秘有關。

孔甲是夏朝的皇帝,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整日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但是因為信奉鬼神,所以也經常祭祀鬼神,順於天帝,天帝被感動,於是賜給他兩條龍,用來作為坐騎,這兩條龍分別是一雌一雄,在黃河、漢水中生存。

孔甲得知後命人將它們捉來餵養,那時候已經有專門餵養龍的人才和官職,分別是豢龍氏是專門養龍的、御龍氏是專門駕馭龍的,孔甲很快得知有個叫劉累的人,他善於養龍、馴龍,孔甲將劉累召進宮中,特意做了兩個大池,把這兩條龍放在裡面,讓劉累負責飼養。

果不其然,劉累將這兩條龍養的體大力強,但是因為飼養的過程中要非常細心,不能出任何差錯,可是時間過長,身心疲憊的劉累難免會出一些失誤,未曾想雌龍精神日漸頹靡,不曾動彈,沒過幾天雌龍就死去,劉累為了隱瞞,將雌龍烹飪成美食,還送給了孔甲享用。

沒想到孔甲第一次吃龍肉就吃上癮了,他還想要劉累做出這種肉出來,劉累心想總不能再殺了這條雄龍吧,但是又怕遭到孔甲治罪或者發現雌龍已死,所以乾脆逃跑。孔甲知道真相後又見劉累逃跑,就準備去將龍池中的龍給捉住,殺了再烹飪,於是下令將池水放幹,正準備抓的時候,這條龍就翻身一搖飛上天去。

這就是“孔甲養龍”的典故,也有說孔甲養的不是龍,也不是巨型野獸,而是大龜,但是為了迷惑百姓,欺騙人民,所以謊稱是龍。從裡面記載的豢龍氏和御龍官可以看出,古代確實有專門從事馴養動物的機構,而馴化的動物則有很多,孔甲所抓獲的龍未必是我們想象當中的龍,實則就是一些巨型水獸或者快要滅絕的恐龍,最近流傳孔甲養的其實是揚子鱷,但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