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们农民工没有合同,难道就不给钱了吗?是农民工的血汗钱?

用户274980512


我是在一家小企业做一线工人,我们没有合同,没有礼拜天,忙的时候每个月1号都在加班(每个月底发工资1号基本放假1天),年底了厂里都不会去接太多的订单,让我们这些员工能早点回家团圆!


AA黄花鱼


大家好,我是豫东源嫂,农民工没有合同的工资真的很难拿,就拿我自己家的事来说吧,我老公就是一位农民工,在南方干的工地上的活,由于是跟个人老板干的,也没有签合同,拖欠的工资已经四年了,每年去要都用一句没有钱来打发,打电话不接,信息不回,去他家找他也是要不来,今天说明天给,明天又说后天给,总之就是一天一天的拖下去,还好今年去给打了欠条,最起码心里有点保障了,农民工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怕老板拖欠工资,真的很不容易,唉…说多了都是泪


豫东源嫂


农民工去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打工已经成为当今大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来到城市为了生存创收就成了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建筑行业,依照笔者的观察和经验来看,其他行业基本上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只有建筑工程行业时常有拖欠工资的情况。

建筑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大概有一下几种情况:一是建筑方资金不到位就要赶工程进度急于开工,资金的缺口靠贷款,靠承办工程方垫资,靠多放筹措集资。这就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源头上的问题。二是靠工程承包方垫资,那个工队要干活少的垫资几十万,多的垫资上亿,没有垫资就没有资格承包工程,这已经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老板们垫了资,甲方又没有资金支付,就会一欠隔位欠,农民工自然就成了受害者。我一个朋友办工厂挣了三千多万,通过熟人介绍去一个大项目干起了二包工程,三千万全垫资进去了,自己到欠农民工工资五百多万,五年了一分钱也催要不回,农民工官司打赢了,他破产了,还是拿不到工钱。三是大多数建筑工程用农民工根本就没有劳动合同,由于人员不稳定,流动较大,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再加上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不会依法维权。

尽管打工的钱是下苦得来的血汗钱,农民工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维权,比如,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上告,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去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不管用什么方法,关键是对方要有钱支付血汗钱。

农民工对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很大,工程师设计了这个城市,农民工建设了一座城市。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建立从源头上保证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打击恶意拖欠工资的人和事,为农民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南山问禅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因此,建议我们的农民工朋友在务工时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就比较麻烦,就需要自己来举证。比如。之前就工钱是否有口头协议。是否有证人?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第三方证明?每次讨要注意录音,留取证据。有了证据,可以上,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去举报,也可以申请当地劳动仲裁部门进行仲裁。





赵小明


由于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关系,是不可能,每一次的工作都是签合同的。农民工。大多数的工作,不是在工地上,就是在其他一些不固定的场所工作,就需要一天两天或者是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环境当中。像类似这样的一些工作场所。基本上都是有一些那些小包工头去承包,在去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这些人,打电话联系,或者是朋友介绍去做事的。在你叫他们来上班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合同关系。因为这是你主动联系叫他过来上班的。并且一般都会讲好多少钱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所以在工作做完以后就要付款的,有些特殊情况,老板身上没结到账这样的情况下,也会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比如说过两天,三天,把这个钱再结给你。当时这并不代表。说这个钱就不解给你,就白给你干,这是不可能的。要是农民工真正遇到这种老赖的情况,那就只有申请第三方来解决这个事情了。比如劳动局。劳动局是会受理这样的一些案件的。







蜂蜜黄哥


必须得给!农民工不容易啊!干的都是最累的活,吃的最差,待遇最低!农民工大多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底层劳动人民,当他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投诉无门,无处诉说!虽然没有合同但是活儿已经干完了,就该把工资结清。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好多了,国家很重视农民工的问题。这是我们国家的进步,也是对农民工的保障。农民工兄弟也要加强自身意识,一定要签劳动合同,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想想奶奶


没有合同也是要给钱的,但是有合同呢就安全一点有保障,我希望农民工也一样要签协议合同,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都有保障,没有什么纠纷


农村燕子姐姐


没合同也必须给农民工工资


好奇的怪物


虽然没有合同,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劳务关系,就必须支付工人的工资,如果不给你就要通过正当的法律渠道加以解决!


镜泊湖畔2


没有合同,并不代表就没有其他渠道来证明自己和那企业或者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所以可以去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或者法院等组织寻求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