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成书于720年,全书共30卷,是日本流传至今最早之汉文体史书。

在日本,《日本書紀》被称为“六国史之首”,与《古事记》(712)合称为“记纪”,同为日本奈良时代早期成书、述及日本神话与历史的重要著作。

>>>所谓的“六国史”是什么呢?

“六国史”是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初期奉敕官修的六部史书。仿中国修史法,用汉文著述,编年体,包括:《日本書紀》《续日本紀》《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三代实录》,是研究日本古代史的重要史料。

714年,天皇下诏以天武天皇之子舍人亲王监修,纪清人、三宅藤麻吕等人用汉文撰辑新一部国史。

《日本書紀》撰辑费时七年,虽在历史上历经了首皇子被立为皇太子(714年)、元明天皇让位冰高内亲王(文武天皇之姊,即位后为元正天皇,年号灵龟)、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编纂《养老律令》(717年)等事件但却从未中断,终于720年完成献给天皇。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庆长十五年古活字本的手写部分

《日本书纪》最初名为《日本纪》,从《续日本紀》《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这几本古书书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六国史之首的《日本書紀》与其他几本古书的渊源。


为什么日本皇室要编撰《日本書紀》呢?


我们知道,《古事记》成书于712年,而《日本書紀》成书于720年,两本书编撰完成的时间相隔并不太远。

那么,日本皇室为何要在《古事记》之后,下令编撰《日本書紀》呢?

首先,《古事记》是和汉混写体,奈良时代的日本其实急需一部向外国(尤其是中国)展示日本成立发展的史书。《古事记》是日本传统的口述史传统的成果。口述史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都不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政治与社会管理的需要了,所以,日本急需改弦更张,寻找别的更好的历史记述方法。

有鉴于此,天武王下令以正规的历史记载范式来编撰日本史,这就是《日本书纪》与《古事记》所代表不同的修史方针

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日本书纪》以汉字书写,并采用了《帝纪》《上古诸事》《风土纪》、当时的十八大种族世代相传的文献资料、日本进入文字时代以后的各类记录、日记等极为丰富的史料。与《古事记》相比,《日本書紀》不仅包括各代天皇的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亦大量涉及与中国、朝鲜的外交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从《日本書紀》的用典与行文风格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编纂者对汉文典籍非常熟悉且涉猎广泛。以汉文写成的《日本書紀》其实与中国的史书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据学者考证《日本書紀》与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东观汉记》《梁书》《隋书》《庄子》《楚辞》《昭明文选》《艺文类聚》《山海经》《穆天子传》《述异记》《搜神记》等书籍关系颇深。


根据《续日本纪》的记载,舍人亲王为天武王的第三子,位望隆重,在上奏《日本书纪》的前一年,亦即养老三年( 719 年) ,受命辅佐太子上奏《日本书纪》后仅三个月,就被任命为“知太政官事”,身居庙堂之高。这也表明朝廷对于编撰《日本书纪》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大事来编修。

比起《古事记》,《日本书纪》用流畅汉文书写,能深入历史事件之核心,更有资格被称为史书,因而成为了“六国史”仿效的对象。

《日本书纪》后,以汉文撰写的编年体体裁从此成为了官修史书的典型。

《日本書紀》讲了什么?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讲述了日本神话时代至持统天皇让位(697年)间日本神话与历史,为日本神话与早期历史的最重要著作。

通常专家学者会将《日本書紀》分为两个部分 ,即卷一、卷二为神话部分,卷三至卷三十为“人皇纪”部分 。

《日本書紀》的“神代卷”中记载了日本上古神话传说。但作为日本的正史,《日本書紀》的神话绝非是闲来一笔,而是通过将日本纷杂的神话梳理出体系,以突出天皇的神授世系。

在今年的天皇即位仪式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服装仪制,还是祭祀场所都彰显了菊花王朝“万世一系”的传统。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除了记载了天皇的历史与神话,《日本書紀》中还收录了不少歌谣。因此,尽管《日本書紀》由皇室下旨编撰,我们仍能从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谣中感受到古代日本活泼的生活气息。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如何正确阅读《日本書紀》?


我们知道,《日本書紀》是以汉文写成,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日本書紀》的文字几乎没有阅读障碍。

但是对于日本读者而言,长达三十卷的历史古籍似乎就有点头疼了。

因此,在日本有不少解读《日本書紀》的读物和动画,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动漫中也采用和改编了《日本書紀》中的创世神话中的元素,如著名的天照大神、素盏鸣尊、日本的三神器天丛云剑(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等等。

如果你是动漫、游戏爱好者,不妨在《日本書紀》之中寻找那些熟悉的形象、名字以及他们的出处;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不妨在《日本書紀》中寻找中日交流史的蛛丝马迹;

如果你是一名初学者,那么不妨诵读《日本書紀》,毕竟日本古代皇室也是这么读这本书的(笑)。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作为日本国史之首,《日本书纪》自成书起就受到历代极大重视。加之中世以来,神道家亦对此书深加信奉,在日本,每每祭典时都需要诵读《日本書紀》的前两卷《神代纪》。故而写本版本众多,而尤以前两卷为最。

据统计,《日本書紀》各种传本不下五百种,常见及善本亦近四十种。究其系统,略分古本系与卜部家本系两种。前者历史悠久,校勘价值极高,如目前所知数种最早写本断简,皆为平安时代初期甚或奈良时代末期写成。然这些传本大抵残篇断简,即是存世卷数最多的“图书寮本”(鎌仓时代至南北朝时代写成)也仅有十二卷。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在日本,与本国相关的历史学是将《古事记》及《日本书纪》作为“国史学”放在首位的,对其进行注释解释也是重要的史学传统之一,称为“解释史学”。

2020年,《日本書紀》将迎来成书1300年。届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还将举办“《日本书纪》编撰1300周年特别展:出云和大和”,以纪念这本最古老的正史的编撰历史。

国内首次出版的《日本書紀》

国内首次出版的《日本書紀》,以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庆长十五年古活字版本为底本,而以明治三十年经济杂志社《国史大系》第一卷(简称“大系本”)及1994年小学馆《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第二至四卷(简称“小学馆本”)参校,采新式标点、横排繁体。

在编辑的过程中,编者考虑到要为中国读者提供易读易找的排印本,故采用代表日本近代研究成果的大系本和代表当代研究进展的小学馆本(均以宽文流布本为底本)作为校本。

同时,《日本書紀》还将原文歌谣均文字照录,在脚注里注出日文平假名(其前数字为《日本书纪》歌谣序号),因为《日本书纪》之歌谣与《古事记》歌谣多所类似。为便比对,我们亦在相应脚注里注明《古事记》中相关歌谣,以其歌谣序号表示。


《日本書紀》的封面讲述了《日本书纪》中的一则神话故事:素戋呜尊肆意妄为,天照大神愤而闭居天石窟,苇原中国陷入长夜。于是天钿女命在天石窟前起舞,天照大神好奇细开磐户窥看,手力雄神趁机一举打开磐户——霎时,天照重返天原,日神之光满于六合。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国史大系本书影

正封为手舞足蹈的天钿女命,封底为奋力打开磐户的手力雄神。故事的主角天照大神并未出现在画面中,构成了“缺席的在场”,别有趣味。

新 书 推 荐

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用古汉语书写了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

著 者:[日]舍人親王 著

出 版: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