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廣大視頻


為什麼現在的農民都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在農村人的觀念裡,農村老輩人傳下來的宅基地和地上的房子等都是祖輩人的家產,是祖輩上經過辛辛苦苦的打拼而積攢下來的產業,所以不能輕易放棄。所以在我們那裡,有再窮也不賣祖宅的說法,賣了祖宅就意味著敗家。


其實,早在建國以後,我們國家就已經消滅了土地私有制,所有土地歸國家、集體所有。做為公有制的土地,其中的宅基地是村集體無償劃撥給村民建房的,其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村民只是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但在村民的意識裡,無疑是將宅基地視為祖輩的產業,所以都不想退出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


農村人祖上傳下來的房屋,根據法律規定由其繼承人繼承,而根據地隨房走的原則,誰繼承了該房屋的產權,也就變相擁有了這塊宅基地的使用權。只要是這房屋不塌,你就有權合法使用該處宅基地。

但對於農村一些祖輩人傳下來的祖屋因年代久遠,加上未經打理,原來農村房屋又大都是用土墼壘成,年久失修後導致房屋倒塌,我們這邊稱為屋夼。以前的時侯,這種情況都是各家清理後,當作垛草的地場或種上菜,擺弄成小菜園。



如今農村都實行一戶一宅的原則,對於祖輩人的老宅基地,都是遵從有房屋的,歸房屋繼承者繼續使用,但房屋不得翻建。而另外那些閒置的屋夼,則由村裡統一收回後,等再劃分給申請宅基地的人家蓋房使用。

綜上所述,你不想退出祖上傳下來的宅基地不要緊,關鍵要保證這宅基地上的房子能在不翻建的情況下,別再塌了就行。要是房屋倒塌,你就得退出宅基地的使用權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了。


建行漸遠


為什麼不願意呢,其實很簡單的原因!以我自己為例子,第一點:我家的老宅我姥爺住,我爺爺奶奶住,我爸爸媽媽住,有到我這裡我和我媳婦住,以後沒意外還會給我兒子住!一座原本很破舊的三間老瓦房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在終於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兩層小洋房,這裡面有幾十年的心血,幾十年的感情,幾十年的故事,幾十年的鄰里情義!以及幾百年來在這裡的根!!這些豈是說仍就扔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住在城裡沒有歸屬感!現代化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了!跟農村那田園生活比起來簡直就是噩夢!每天早早的起床為了一天的生計奔波勞碌,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必須精打細算!反過來農村老家房前有水井屋後有菜園,忙時勤播種閒時懶賞月,這樣的生活不知多少人羨慕嫉妒恨!住在城市裡每天晚上都想的是等我攢夠了錢就回農村老家過這樣的生活!!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靈魂無處安放!!!所以就沒有歸屬感!!

第三點也是比較現實的一點,住在城市裡住的是什麼房子🏠??我想百分之九十都是一百多平方的鴿子樓吧!農村呢?兩層小樓帶小院,活動空間都大了不少,另外現在的村村通工程基本已全面完工,不少人家都有能力購買一步小車來代步,比如我家以前騎摩托去趕集去城裡都需要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現在有了小車就是二十分鐘左右,大大的拉近我們的生活圈,所以你會怎麼選?而且現在的物質生活這麼豐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這方面城市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了!所以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也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落葉歸根!家鄉始終是美好的!故土始終是難離的!這一點從每年的春節就可以看出來了!不多解釋了。所以鄉愁是記憶中那高掛的明月,是那月光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給我們聽的每一個美好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那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終生難忘的記憶!!!!

我覺得以上四點尤其是最後一點,是我無法找到離開我家鄉的理由,即使我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又或者落魄街頭,我始終覺得那裡才是我的家!!!!我覺得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而是所有的華夏民族的同胞都這樣,因為我們是有根的人!!!!!

歡迎大家幫我補充!謝謝!



1988大陽星


從農村走出去的人,在城裡有自已的房子,農村的老屋是他出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在老屋居住,周圍環境,小夥伴們,在心中是永存的。

人越老,越思念家鄉的人和環境,若是把老屋賣了,就等於賣了村子,還有一切。想家也回不來了,是很痛苦的。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落戶。農民一旦進城落戶後,留在農村的宅基地對於農民個人已經沒有價值意義。不能買賣,如果孩子變成城鎮戶口後,宅基地也不能繼承。那麼,為什麼有些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呢?

一、宅基地的補償過低

不願意退出宅基地進城落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於宅基地補償過低。有些人常年在外面打工,早就已經回不去農村,這些人是想進城落戶的。但是宅基地是農民的重要財產,如果補償低的話,農民是不會退出的。根據一些調查顯示,如果宅基地退出可以置換到城裡的一套住房,減輕進城買房的壓力,農民工就會願意退出宅基地。因為城市的房價過高,確實讓工資不高的農民工望而卻步。

二、家裡人口多

農村宅基地都是自己蓋的大院子,有些院子住了幾口人。很多人家宅基地已經不夠使用,孩子結婚成家需要房子,如果再讓農民退出宅基地,補償費用不夠城區新買房價,那肯定老百姓一百個不情願。

三、進城後收入低

農民收入低,很多還是靠種地的收入來貼補家用的,也喜歡自己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種菜,種果樹。一旦進城落戶了怎麼種地? 住在城市裡,沒有菜園子,種地也麻煩。而且一般五六十歲的老人很少能在城市裡找到工作,又沒有退休工資,又不能種地。新農合一個月只有幾十塊錢,只能靠兒女!而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所以寧願留在農村老家做留守老人。


老碩和小悅


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錢的問題。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給補助的錢不多。如果補助的錢可以到城市去買套房子,那樣幾乎沒人反對。


2、生活不方便。有些還在村子裡種地,退出後如果沒有地方住,就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這個也不是最主要的,如果給了滿意的錢,農民自己就會想辦法。


生態種植技術


如果說耕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那麼宅基地就是農民的窩,農民靠耕地吃飯養活生命,靠宅基地棲息遮風擋雨,人生的幾件大事,吃、穿、住、行必須得考慮,重中之重。


為什麼農民都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一、宅基地是農民生存的基礎。

鳥都要有一個窩,動物都要有一個棲息之地,何況農民了,農民缺少宅基地,拿什麼修房建屋?居住哪裡?人生的吃、穿、住、行缺一不可,農民要生存,必須要有宅基地,這是農民生存之本。

二、不願退出宅基地是農民到城市難以生存。

政策豉勵農民進城安家落戶,提倡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原因是農民在城市難以穩定生存,大多數農民工在城市沒有穩定工作和社保,沒有穩定生活來源,靠打零時工不足以生活保障,城市生活壓力大,農村有個宅基地,給自己留條後路,萬一哪天城市呆不下去了,還可以選擇回農村,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老宅子,依就可以生存。


三、宅基地的有償退出機制未能全面實施。

雖然政策提倡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但有償退出機制在我國農村普遍沒有實施,宅基地是農民的合法權益,即使擁有一戶多宅,即使自己進了城市,自己倖幸苦苦創造的財產,不可能免費退讓給別人,對於已經進城安家落戶的農民,如果宅基地退出能夠得到合理的經濟補償,相信很多有條件的農民是願意退出宅基地的。就像阿洪家農村的宅基地,有人出上合理轉讓費,阿洪當然願意考慮轉讓。

四、農村宅基地越來越值錢。

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振興新農村戰略規劃,國家政策大力扶持農村,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土地政策對土地和宅基地的規範管理,城市人無法回農村購買宅基地等多方因素,農村宅基地的審批越來越嚴,一家人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誰也不願意退出唯一宅基地,即使進城安家落戶的農民,也為將來回農村休閒養老留條後路,所以很多農民不願退出宅基地。


總之,宅基地在農村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儘管大部分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在退出補償機制合理的條件下,有部分農民也願意退出的。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在評論下方發表個人看法!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宅基地是農民的根,把根留住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想要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宅基地很好理解,村民向村委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可以獲得宅基地,但要符合以下條件:一必需是本村村民。二符合一戶一宅政策,“一宅”很好理解,就是有一處宅基地,“一戶”可以理解為一個孩子,一家人有幾個本村戶口的孩子就可以申請幾處宅基地。三是要退出村莊規劃前已經使用的宅基地,這也是目前農村工作的難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建房沒有統一規劃,各家的宅基地大小不一,誰家兒子大了,,房了實在住不下才想到建房,房子選址都是就近,一般是自家的閒園子,建好一處就分家分出去一個孩子。大娘是63年嫁過來的,婚後和公婆一塊居住,有孩子後公婆讓她在家前的閒園子自己建房單過,歷經兩年才建成三間小房,不過好歹有個自己的小家,今年美麗鄉村建設,修路需要拆除一間房,其實這處房子早就沒人住了,只是老人家認為這是老輩留下的唯一財產,說什麼也不拆,到現在路也修不好,害苦了鎮裡村裡的工作人員。

所以說,不願退出宅基地是大家的共識,不要光說政策什麼的,要想想好的辦法才行。



奮鬥幸福515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民不願意退出宅基地?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是一個歸屬!所有農村人的一個歸屬!

我們在外面過的怎麼不好,沒錢沒房沒車,但是隻要我們回到老家,我們還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從土房子變成磚房,再從磚房變成小洋樓,那是幾代人的心血,也更是一家人情感的歸屬。

現在我們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都在外面打拼,忙的老家也都回不了,但是我們心裡還是時時刻刻想念著那個家,外面的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狗窩。

老了,回到農村,照顧自己那一點小菜地,小花園,柴米油鹽,種一點糧食,閒下來時,找上幾個鄰居坐坐,聊聊閒話,這其實是很多城裡人沒有的。都講究葉落歸根,難道老了,不該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麼?再說現在農村的房子也不必城裡面的差。

還有一點就是,宅基地是國家給所有農村人的福利,大家可以在上面建自己的房子,組成自己的小家。不管任何時候,這都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如果真的有政策要搬遷或者怎麼樣,那隻能遵循政策。

任何時間,我們從任何地方回來,都會有我們的家,都會有老母親做好飯菜等你回來!


農村的小孩兒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民不願意退出農村的宅基地?

我的觀點是:

農民農村的宅基地,是農民祖祖輩輩生存和遺留的家產,也是農民唯一的依靠。農村人有句俗語說的好,"討吃也要有個立棍子的地方″,指的就是這宅基地的重要。你要農民放棄自己的宅基地,那是一件很不容易辦到的事。

目前的情況看,農村裡的農民雖然有很多在城市裡買了房,可真正去住的又有幾個,完全是當前形勢所迫。兒子娶媳婦,孫兒上學讀書,城市的條件比農村優越。這些優越的條件,吸引了多少年輕的農民,放棄了農村承包的土地,常年在外打拼,為了在城市買個屬於自己的家,將全家人多年努力奮鬥攢得的錢,在城市裡買了房。可再怎麼農民畢竟比較貧窮,城市消費高,真的難以適應。

農村人在農村,勤儉持家。靠種地雖難致富,可也能自給自足。不像城市裡,水費、電費,衛生費,蘿蔔、青菜全部需花錢買。年輕人還好接受,老農民花錢就心痛。

農村有宅基地,那就是農民最大的安慰。農房雖然破,可也能遮風避雨,那是農民的根。有朝一日,落葉可歸根。農村的宅基宅院宅房,就是農民的″根據地″。

說了這麼多,一句話,農村農民的宅基地,就是農村農民家庭裡最值錢的資產。



李增喜3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一定要了解宅基地是什麼,通常我們所言的宅基地其實是家庭戶用作住宅基地而佔用的土地,而且法律規定一戶一宅,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弄清楚了宅基地是什麼,那關於農民不願退出宅基地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

它是農民的根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落葉歸根的概念根深蒂固,月是故鄉明不僅道出了人們對家鄉的眷念,更道出了人們對家鄉獨特的情感。那宅基地毫無疑問是故鄉最為值得留念的地方,宅基地的一草一木都是農民看著長大了。

試想一下,當你回到家鄉,沒有一地可以安身,內心怎能不淒涼,但當你回家,宅基地還在,你稍微打掃一下,住的肯定舒心,愜意。所以,宅基地在農民眼中,那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也是祖先的,若退出宅基地,就是對祖宗對不尊重。

農民住習慣了

農村有城市永遠不可代替的美好,對於忙了一輩子的農民來說,一干活他們能全身來勁,越幹越起勁,越幹心情越好。哪怕是鋤草挖地,他們也做的興致盎然。但你突然讓他們閒下來了,他們就會腰痠背痛,心情煩躁。

當然不僅僅一點,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看不慣城市社區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農村天涯若比鄰是真實的,而城市是不行的。想想自己到城市可能面對的孤立無助,沒人說話的處境,農民自然就不願放棄宅基地。

農民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其實,很多農民願意留在宅基地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原因。想到子女的經濟壓力大,還有離開宅基地後可能面臨的處境,好多農民是真的不想給子女添麻煩。他們也給自己找了許多理由,但終究是怕給子女添麻煩,不想讓子女為難。

而他們住在自家宅基地,可以給子女種新鮮的蔬菜,甚至在家種上幾畝地,還能賺上一點錢,而這些錢就可以寄給子女貼補家用,俗話說“父母的心在子女上,子女的心在石頭上”,這話一點都不假。

綜上所述,農民不願退出宅基地,無外乎以上幾點原因。宅基地畢竟是我們農民的根,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農民有了宅基地和土地,日子才有盼頭。沒了宅基地,農民就成了遊子,深怕自己那一天干不動活了或意外發生,自己就真的無家可歸了。宅基地就想保險,它在農民才活的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