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鷹視狼顧,煎熬42年,是什麼樣造就了堅韌的司馬懿?

什麼人看三國?不是英雄,不看三國。

三國都看什麼?陰謀、陽謀;明戰,暗戰。

群英薈萃,縱橫捭闔;以史為鏡,砥礪人生。強者並非為王,智者最終得勢。

為何三國最有看頭?一國為相對太平,二國為南北對峙,三國為謀略縱橫。只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沒有兩強對峙,一夥中立。

雲詭波譎,霧裡看花。英雄鮮活,血染大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亂世精彩,誰主沉浮。

司馬懿與曹爽暗鬥 10年才取得勝利,這10 年裡司馬懿是如何蟄伏的?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何選擇了偏安隅、休養生息19年?

你可知道三國時代,蜀漢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大,魏吳的對抗才是主導?

司馬昭通過一場什麼戰爭,讓自己徹底成為了魏國的實際掌權者?

司馬家族滅掉蜀漢之後,為何又用了15年才滅掉東吳?

鷹視狼顧,煎熬42年,終成正果,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堅韌的司馬懿?他真的是個陰謀家嗎?

來看這本書,體味司馬懿的深沉心思吧:

“府院與內廷之爭?“

司馬懿一怔,“外府以曹司空為尊,內廷以荀令君為主——他倆怎會相爭?”

司馬朗瞅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言道:“二弟此言有誤——外府以曹司空為尊不假,而內廷卻是以陛下為主……”

“哦……深論起來,內廷當然是以陛下為主了。”司馬懿還是有些不甚明瞭,“懿聽聞當今陛下仁厚賢明,怎會與一心匡扶漢室的曹司空有隙?”

“二弟,你真以為許都朝廷上下如同你在外面所見的,是鐵板一塊啊?!”司馬朗沉沉地嘆了一口氣,“就在為兄離開許都的這段日子裡,滿朝文武已為一件猝發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只道是曹司空不軌之跡已露……”

“不軌之跡?不會吧?”司馬懿搖了搖頭,一臉的不以為然。

“依小弟之見,曹司空何至如此愚笨?當今袁紹虎視眈眈、伺機而動,而曹司空豈會在此時自損‘尊王平亂、匡漢濟世’之大略?這等自陷於不義的愚行,便是再笨的人也絕不會貿然為之的。”

“為兄所言豈會有假?這個消息是為兄留在司空府中的心腹親信、秘書郎孫資飛鴿來信報知的!”

司馬朗肅然而言,“他告訴為兄,數日之前,陛下於許都郊外圍獵,百官伴駕隨行。曹司空突然借陛下所執之雕弓金箭,躍馬上前自射一鹿而中。

眾臣以為是陛下射中此鹿,遂齊聲而賀——不料曹司空竟自策馬擋在陛下騎前,傲然面臨百官代受其賀,面有揚揚得意之色。

他的這一舉動,引得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國丈伏完、車騎將軍董承、太中大夫孔融等元老重臣、貴戚宗室們皆憤而指斥——曹司空仍是不以為意,拂袖離去。

唉!曹司空此舉實系大不敬,怎能不使天下士民異議紛紛。”

“這次郊田射獵荀令君也參加了嗎?”司馬防冷不丁地問了司馬朗一句。

司馬朗微一思憶,搖了搖頭:“孩兒見孫資的信中講,荀令君這幾日在尚書檯為籌備北伐袁紹的軍糧一事忙得幾乎是腳不沾地的。他哪有那份閒情逸致陪陛下和曹司空優哉遊哉地去郊田射獵?”

“唔……”司馬防輕輕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卻沒再多講什麼。

司馬懿聽大哥剛才那麼說,先是吃了一驚,凝眸沉思一番,後才漸漸明白過來。

在《司馬懿吃三國》中,你會發現讀歷史如同讀小說一樣暢快。

亂世英雄,誰主沉浮?在本書中,看司馬懿從一介儒生到託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