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弘时越旨抄老八的家,发配他的家人奴仆,老八允祀为什么还说很高兴?

青灯问史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爷党”的众位康熙皇子,经过了多年的筹划与酝酿,对外联络了远在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对内得到了上书房大臣兼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又以雍正皇帝的皇三子弘时为内应,进而在朝堂上上演了一出“逼宫”雍正的戏码。

这场“逼宫阴谋”的策划者与组织者便是当年“九子夺嫡”之时,雍正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八阿哥胤禩。尽管此时的雍正已经登基十余年,但是胤禩对于当年“九子夺嫡”得失败而耿耿于怀,纵然这个时候的他想着的不再是自己登上皇位、统御天下,而是要准备扶保弘时继承大统,可是他对于雍正的这份恨意以及对于权力的渴求却丝毫没有减少。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又一次令胤禩等人失望了。

朝堂上,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先行发难,“八爷党”的众位阿哥随声附和,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官员选择了沉默不语,而当隆科多率兵彻底控制了宫禁,雍正已然是四面楚歌的时候,八阿哥胤禩等人认为此事的他们已经是稳操胜券了。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躺在担架上的十三阿哥胤祥,在最为危急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来到了会场,并且带回了其重新夺回丰台大营控制权的消息,而这也就此标志着“八爷党”的此次“逼宫”事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就在“八爷党”的“逼宫阴谋”宣告破产的同时,雍正也开始了对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隆科等人的清算。这其中,结局最为悲惨的也必然是八阿哥胤禩,他不仅被雍正削宗夺爵、下旨抄家,其名字也被雍正改为了“阿其那”。

本来被雍正议罪抄家,这已经是莫大的“不幸”了,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八阿哥胤禩在此之前一直扶保的弘时,在执行雍正旨意的时候,竟然还自作主张,不仅抄没了胤禩的家产,还将其家眷全部发配边疆,丝毫没有挂念往日的“旧情”。

然而,面对如此“忘恩负义”的举动,胤禩的表现则是非常平静,他非但没有责怪弘时,反而是夸赞了弘时。

“不用解释,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比八叔强。”

胤禩这样说,并不是所谓的强颜欢笑,给自己找回一点面子,而是在他看来,他的长久以来的“阴谋”终于要达成了。


对于雍正,胤禩一直都是抱着不仅要“杀人”更是要“诛心”的目的,而弘时便是他手中的“棋子”。

在此之前,面对几乎已经放弃夺位的弘时,胤禩的做法可谓是煞费苦心。

《雍正王朝》中,康熙与雍正对于弘历的喜爱是有目共睹的。

自“复立皇太子”的剧情开始,弘历就被康熙召入宫中,亲自培养,不仅教其功课,还教授其武艺,康熙皇帝更是还将他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书写屏风,可以说是对其宠爱至极。

而雍正对于弘历的感情更加的不用多说,甚至可以说雍正对其除了喜爱,还有一份感激在其中,毕竟弘历在康熙身边的优秀表现给雍正加分不少,这也是雍正能够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雍正登基之后,不仅对其进行了远超其他皇子的封赏,还委以其署理国政的差事,使得其在朝堂内外积累了足够的政绩与声望,很明显这就是在表明他要将皇位传承给弘历。

如果说在“张廷璐科场舞弊案”之前,弘时还有一点心气先要争夺一下皇位,那么在案件被勘破,张廷璐被问罪处斩之后,弘时已然是彻底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一方面,虽然张廷璐并未将其供出,但是这件事情永远是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弘时,所以弘时还是低调行事,避免自己在被此事牵连才是上策。另一方面,则是雍正已经几乎确定了弘历的接班人身份,并且对于他与其他皇子有着明显的差别对待,这也让弘时在“夺嫡”问题上自视差距明显,也就此死了这条心。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来到了弘时府上,不仅将张廷璐的口供交还给了弘时,更是对其进行了劝谏,让其重新燃起了参与争夺皇位的欲望。

一来,既然张廷璐的口供被他亲自销毁,也就意味着他政治生命中的最大污点就此消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让其不在因为此事而畏首畏尾,受到牵绊。

二来,尽管胤禩在“九子夺嫡”中以失败告终,并且雍正对其进行了监视与限制,但是此时的胤禩依然是掌握重要职权、拥有显赫地位的总理王大臣兼军机大臣,朝中还是有着众多的支持者的。所以胤禩的支持,给予了弘时以巨大的信心,同时也让其拥有了与弘历一较高下的政治资本与支持力量。

三来,还是皇位的诱惑太过于诱人了,既然此前弘时有过这样的想法,并且已经开始付诸于了行动,那么这份“欲望”便会很快的再被激发出来。

于是,从此时开始,弘时一改此前无所事事的状态,开始刻意的迎合雍正,并且愿意主动的承接差事,目的就是为了博取雍正的好感,与弘历开始了竞争。殊不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弘时正式成为了胤禩的棋子,一步步落入了胤禩的“陷阱”之中。

胤禩这样的做的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要起到“杀人诛心”的效果,以解他对于雍正的“心头之恨”。

“九子夺嫡”的残酷,在《雍正王朝》的剧情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阿哥胤褆为了打击太子胤礽,可以使用“魇镇”来诅咒胤礽,甚至向康熙提出要亲手替康熙杀掉胤礽,“以除庆父之忧”;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这面,为了构陷太子,不惜伪造“太子手谕”,制造兵变,在达成其目的的同时,也险些引发了朝局的动荡;而为了组织十四阿哥胤禵讨好康熙,胤禩又不惜用一只死鹰替换掉原本寿礼,此也对康熙的身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由此可见,“九子夺嫡”中各位皇子为了夺取皇位,已经到了不择手段、无君无父,甚至全无人伦纲常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 皇子相互之间所积攒的内心仇恨也是可想而知的。

特别是八阿哥胤禩,在外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只是因为“一招走错”而“满盘皆输”,心中除了愤恨,还有更多的不满与不服。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禩对于雍正愤恨已经开始扭曲,甚至超过了对于皇位的渴望。

此时的他要的不仅仅是雍正在政治上的改革与建树荡然无存,空耗数年心血并且就此身败名裂,同时也要让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儿子之间骨肉相残、兄弟阋墙,进而让其内心也遭受无比的煎熬。

这才是八阿哥胤禩极力挑唆弘时去与弘历争夺皇位的根本目的所在。


弘时此时的心狠手辣,正是胤禩想要看到的,而这也证明了他在这场与雍正的“斗法”中,并非一无所获。

“逼宫阴谋”的破产,不仅使其失去了最后一次能够直接打击,甚至是扳倒雍正的机会,而他也在此后被雍正削宗夺爵、议罪抄家,可谓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失败,并且之后再也无法东山再起了。

雍正本来是想着“祸不及家人”,并没有对胤禩的家眷进行惩治,然而,弘时却对胤禩的家人们下了死手,将其尽数发配。

其实弘时此举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借助对于胤禩及其家人的决绝,表明自己与胤禩之间并无瓜葛,进而让自己从整个事件中抽身出来,而胤禩的家人无异于是弘时向雍正表忠心的“投名状”而已。

对于弘时的举动,胤禩尽管内心中非常的伤感,但更多的还是欣慰,毕竟,弘时的这份“心狠手辣”,便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此时的弘时的心境相较于从前已经是有了巨大的翻转。

在此之前,当张廷璐因为“科场弊案”被拿下问罪,弘时选择的是沉默与逃避,选择是将自己低调的萎缩起来,而不是用“杀人灭口”,或者是“威逼利诱”的方式主动为自己谋求一条更好的脱身之路。而如今,弘时已经懂得了“卸磨杀驴”,懂得了“杀人灭口”,可以说此时的他已经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了。

这样一来,胤禩明白了,弘时既然可以这样对自己,那么弘时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弘历,甚至是对待雍正,因为弘时已然被夺取皇位的欲望所吞噬。

于是,胤禩便又趁机继续挑唆弘时与弘历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他这是在“激”弘时。

“听清楚了,你有两点不及弘历:第一精明不及弘历;第二狠毒不及弘历!”

在这之后,胤禩更是威胁弘时说:

“八叔说句话在前头,到了关键的时候,他要杀你,会毫不手软!因此,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在他的前面,把他除掉。”

毫无疑问,这样的表述不仅让弘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更是激发起他内心的想要杀掉弘历,夺取皇位的想法。

果然,在听取了胤禩的这番话之后,弘时立马付诸了行动,对于弘历展开了刺杀行动,尽管没有成功,但是兄弟之间的这种自相残杀让雍正倍感伤痛,于是下定决心亲手杀掉了弘时。

而这必然也是胤禩想要看到的,毕竟雍正不仅要承担着内心的一份煎熬,更是要背上“杀子”的骂名,为后世所唾弃,也让已经被雍正打击的体无完肤的胤禩感受到了一丝欣慰,毕竟这也算是他一手策划的,无论是雍正、弘时、弘历,哪一方受到的伤害,最终都会让雍正为之内心受挫,而这却又是八阿哥胤禩想要看到的。


当雍正决心杀掉弘时的时候,弘时才明白了一切,只不过为时已晚。

弘时为自己的“心狠手辣”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将自己置身其外,不会被深究和牵连的时候,实际上胤禩已经看不上他的这点小心思和小聪明了。此时的弘时作为自己打击雍正的“棋子”,已经完成了培养过程,尽管胤禩自己将会作为他的“投名状”,但这依然没有逃离胤禩的全盘计划之中,反而让胤禩因为自己的目的达成,对于弘时这个自己满意的“培养成果”而倍感欣慰。

然而这时的弘时,依旧被胤禩蒙在鼓里,直至雍正下定决心除掉他的时候,他才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弘历的对手,也完全不了解雍正的心思,更是明白了自己已然是被八阿哥胤禩“坑”惨,成为了其彻彻底底的工具与帮凶。

于是,弘时一边懊恼狠抽自己一边大骂胤禩为“阿其那”,只不过这个时候才明白一切的弘时已经为时已晚,而他也就此成为了雍正与胤禩几十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让人倍感唏嘘。


雍亲王府


老八奋斗了一辈子,也捣乱了一辈子,就是想当个皇帝。

为此他可是处心积虑呀,他见不管多低级的官员都是嘘寒问暖、没有架子,就是为了拉个八爷党、搞党争。花了多少心思、下了多少本,结果老四当了皇帝。

老四凭什么?刻薄寡恩,不显山露水的凭什么爬到我头上?

老八是有怨气的。

因此,即使老四已经登基,他仍不消停。铰尽脑汁跟雍正做对。

然而呢,功亏一篑,满盘皆输,不光自己丢了性命,全家也跟着遭殃,老八不甘心哪!

弘时来了,老八眼睛亮了。

弘时是雍正的儿子,面临和弟弟弘历争皇位的问题。老八从他身上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兄弟夺嫡的一幕。老八多么希望这一幕再次发生在雍正的儿子们身上啊!那样的话,即使自己死了,也仿佛魂魄落在弘时身上,仿佛是在和雍正斗啊!

弘时和自己有点像。

老八想。

可是弘时比自己蠢了好多。他是弘历的对手吗?

什么?弘时居然自做主张驱逐自己的全家。小子狠啊!

八叔原来还担心你的蠢,想不到你还有这么禽兽不如的恶毒心肠。八叔放心了。凭这股恶劲儿,不把弘历咬死,也要咬得四哥家不得安宁。

四哥,你生得好儿子,我等着看你的好戏了。


故纸汇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比较清楚,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也可以算作八爷党的一员,尤其在八王议政事件中弘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作为八爷党的一员,弘时在查抄胤禩的家时为何会翻脸不认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是正史中还是《雍正王朝》影视剧中,弘时和胤禩的关系都是非常亲密的,正史中雍正将弘时过继给胤禩,可见弘时和胤禩的关系非同一般,但在《雍正王朝》中弘时对一向都敬重的八叔为何下手这么狠呢?



其实这也是胤禩教给弘时的,胤禩对弘时曾经说过,弘历办起事来特别的快,准,狠毒,这一点你不如弘历,那么以后就会输给弘历,因此弘时为了八王议政的败局不牵扯到自己,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将胤禩一家全部发配到边远地区。那么像弘时这样落井下石的举动胤禩为何还会高兴呢?


其实这个和胤禩本人有关,胤禩从九子夺嫡初期起,是太子储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朝野中呼声特别高,谁知他最后输给了雍正。不甘心失败的他又一手策划了后来的八王议政,最后还是失败了。

他自己都说了,这辈子他是败给了自己,人们都称他为“八贤王”,而他恰恰就败在了这个贤字上,败在了德望上,因此胤禩看到弘时为了保全自己而六亲不认展现出了狠心时,他是高兴的,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比自己强的人,一个可以代表八爷党继续争夺皇位的人,一个可以和他的老对手雍正抗衡的人。



虽然和正史中记载的出入较大,但影视剧依然保留了帝王家争权夺位的血雨腥风,还是那句话,历史是成功者的传记可以流芳百世,是失败者的供词遗臭万年。


A三杯茶


弘时本是来抄家的,没有接到其他旨意,可他却自作主张把胤禩的家人奴仆都发配到了云贵极边之地,很显然还是很在意之前和胤禩合谋逼宫乱政的事,他害怕胤禩的那些家人奴仆到处乱说,万一传到雍正耳朵里他就完蛋了。


胤禩好歹也是和雍正斗了几十年的老江湖,一眼就看出了弘时与雍正之间的嫌隙,否则弘时来抄家,雍正为什么派图里琛一路跟随,而当弘时自作主张时,图里琛却没阻止,甚至连一个屁都没敢放呢?



可见,图里琛就是奉命来监视弘时的。

胤禩看到了报复雍正的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利用弘时,挑拨他去夺嫡,然后静静地看着雍正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于是,为了鼓励弘时跟弘历继续斗下去,胤禩对弘时说:“你这样做我很高兴。”



接着,胤禩告诉弘时,像自己那样的“贤王”是百无一用的,政治斗争就是要狠,关键时刻就是要六亲不认,甚至是杀人不眨眼。如果想要跟弘历争,那就要阴狠果断,干脆利落,最好先杀了弘历再说。

经过胤禩一番循循善诱,弘时内心的夺嫡火焰再度燃烧起来。他最终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铤而走险,派死士去刺杀弘历。

意料之中的,弘时刺杀失败,雍正为了避免夺嫡惨剧再度发生,给弘历铺路,尽管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仍然毅然决然地杀掉了弘时。



兄弟成仇,父子相残,雍正有苦说不出。当了十三年皇帝,励精图治,而世间却都说他残忍无情,对弟弟斩草除根,甚至连自己亲儿子都不放过,滚滚骂名随之而来。

胤禩的目的达到了。


达摩说


老八集团想利用“八王议政”逼宫乱政,推雍正的三儿子弘时上台,但是最终失败。此时,雍正已经彻底怀疑上了弘时,为了进一步考验弘时,雍正派他随同老三允祉和弘昼去抄没老八老九和老十的家产。

抄家的圣旨说得很清楚:一是抄没他们的家产。二是有关来往信札。但是弘时到老八家里之后,除了抄没老八允祀的家产信札之外,自作主张,将老八全部家小奴仆发配遥远的云贵边远之地。

这是明显的越旨行为,按照弘时的解释是害怕老八这些家人奴仆到处瞎说,损害老八的名誉。其实是弘时心中有鬼,之前弘时本身就是在老八的鼓动之下参与逼宫的,因为逼宫失败之后,弘时害怕老八将他的阴谋翻出来,自己在雍正那里没好果子吃,所以,想将他们打发得越远越好,这样或许对自己安全。


对于弘时的举动,老八允祀是非常失望的,老八向来以贤王著称,虽然十分阴狠,但是像弘时这样公然的落井下石,他老八还做不到。弘时的举动可以说是令人十分寒心的,但正是这一举动,让老八又揪着了机会。

也许老八看见图里琛就知道弘时这会儿已经被监视了,因为图里琛是粘杆处的首领卫士,要不是有皇差,一般不会亲自出来办差。而此时,弘时犯了两大错误,一是公然越旨,算是假传圣旨,将老八的家小奴仆发配,这明显说明弘时心中有鬼,而图里琛在场却没有阻止弘时的行动,就是在监视弘时进一步的行动,以免打草惊蛇。二是与老八允祀单独谈话,图里琛同样在场,同样没有阻止(当然,弘时又假传圣旨说是雍正要问话,图里琛也不好阻拦)。这一切,都落入到雍正设下的圈套之中,图里琛就是雍正的眼线。

老八允祀很快明白过来。如果说在逼宫之前,老八对弘时还抱有一线希望,当然,他也只是将弘时看做是他篡权的一枚棋子,但是至少还不曾想要他死,因为他的利用价值还在。但是此时,逼宫已经失败,可以说这一生已经失败,弘时对于他而言,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对于弘时的死活,老八允祀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关心。


所以说弘时根本就不如弘历手段高明,这会儿还想着与老八近身密谈,除了有小辫子被老八捏着外,根本就是往死路上更进一步。他的这一越旨,明显激起了老八的怨恨,如果弘时不来这一招,老八也许就啥话也不说了。

老八允祀也知道这弘时虽然手段不及弘历,但是也不是随便就能让他上钩,赶巧这回弘时自己不争气要置老八的家小奴仆于死地,那他老八也就要反献一计,将弘时严严实实送上断头台。为了了却弘时的猜疑,让弘时自己觉得自己还有竞争的资本和手段,老八以家小奴仆为代价,再次鼓动弘时争取帝位。所以,老八允祀居然表扬了弘时越旨的事儿,说自己很高兴,实则是激起弘时夺嫡篡位之心。

本来胜负从逼宫失败就已分高下,老八允祀也安安静静的在家等着被雍正处置,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将弘时送上断头台,可是弘时自己不知趣,这回就不像上回那样要推他上位为目的了,这回却是要推他入地狱为目的了。

就这样,老八彻底将弘时也拉进了地狱。


青灯问史


作为雍正最大的政敌,八爷可谓是非常出色的角色。他一直都充当着八爷党的主要人物,即使雍正登基了,八爷也完全没有气馁,而是欢了一种模式跟雍正斗。直到最后因为逼宫失败,最终被抓了。而在抓他的时候,雍正是让弘时去办这件事的,圣旨上只有抄家这一条,并没有把奴仆都发配边疆这一说。可是弘时却偏偏加了这么一条,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弘时参与了八爷党的逼宫事件,担心这些奴仆将这个秘密说出去。

在八爷的逼宫事件中,弘时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他的话,那么八爷就不可能说服丰台大营的人将军权交给旗主王爷们共管。没有兵权的情况下,这些人根本就做不成什么大事。所以弘时的出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雍正的亲儿子都说话了,这些将领们自然不敢得罪,所以都乖乖交出了军权,完成了八爷逼宫最重要的那一部分。而八爷最终失败了,所以弘时不希望这件事被发现,这才对八爷家的家奴下了黑手。



第二,弘时对八爷落井下石,是为了彻底将八爷党瓦解,以此消除自己过去的污点。

弘时过去的污点,八爷党的人是非常清楚的,这些事情如果传到了雍正耳朵里,那弘时的未来可想而知,那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继承人了。弘时在当时看来还是很有希望得到雍正的眷顾的,毕竟他是雍正的长子。而弘时自己也有成为继承人的想法,所以他必须要抹去自己过去的污点。八爷党的存在就是弘时最大的污点,所以弘时在这次的抄家案件中,终于对八爷党彻底赶尽杀绝,以此来抹去自己的污点。



那么这个时候,八爷却显得十分高兴,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八爷没想到弘时这么狠,认为弘时已经掉入了自己的陷阱。

八爷作为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在落魄的时候,遭到了弘时的打击。他完全没有想到,弘时居然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狠。这是一件好事,至少让他看到了下一代争储的出现,只要下一代还在争夺储君的位置,那八爷就不算输。他鼓励弘时要一直这么狠下去,这么一来他才能将雍正的家搞的支离破碎,而这一点是他本人永远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第二,看到图里琛没有阻止,他知道雍正正在监视弘时。

作为雍正最信任的侍卫大臣,图里琛在发现弘时越旨办事的时候,居然没有出面阻止。这就释放出来一个新的信号,那就是雍正已经盯上了弘时。图里琛一定会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雍正,而雍正也会开始对弘时出手。这对八爷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雍正对弘时出手,那就有无限可能出现,很有可能就是雍正跟弘时这对父子完全撕破脸皮。


第三,他希望雍正对弘时下狠手,弘时陷得越深,那就跌的越重。

杀掉自己的亲儿子是什么感觉呢?让一个信佛的人杀掉自己的亲儿子又是什么感觉呢?八爷很想知道这样的感觉到底痛心到何种地步。所以他希望弘时再狠一点,一直狠到雍正再也无法原谅他的地步,这个时候的雍正就可以对弘时下杀手,而这正是八爷希望看到的。


江湖小晓生


老八胤禩联合关外铁帽子王,企图借恢复“八王议政”祖制的名义,逼迫雍正下台。不料,早已病得七死八活的老十三突然出手,逮捕了几位铁帽子王派往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共管防务的八旗都统,使得一场逼宫大戏草草收场。雍正与八爷党彻底撕破脸皮,标志着胤禩的政治生涯彻底宣告结束。随着老十三允祥的去世,雍正把一切的过错都算到老八头上,派诚亲王允祉、皇三子弘时和皇五子弘昼前去查抄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斯黑和老十允誐的家产。没想到弘昼搞了一出“活出丧”,把这桩吃力不讨好,人憎狗也嫌的差事给推了出去。

没办法,允祉和弘时只好奉旨办差,前去查抄老八等人的家产。弘时在老八跟前低眉顺眼,可背地里劲出阴招,竟然矫旨把王府内的家眷奴仆统统发配到云贵边境,并限定他们当天就走。这可把王府胡管家急坏了,急匆匆地赶来向老八汇报,希望三贝勒能宽限几日,好让家眷奴仆们做些准备。听完管家的哭诉,老八不禁发出疑问:“雍正的圣旨上没有这一条啊?”胡管家说:“八成是三贝勒自己的主意,三贝勒的手段可比他老子还毒啊!”老八断然说道:“去,你把弘时请来!”

弘时以奉旨问话为由打发走随从,进屋后先把大门关上。他心里跟明镜似的,阿其那派人急急忙忙地请他过来,必然是为了发配家眷到云贵边境之事。为此,他早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老八还没发问他先说道:“八叔,侄儿这么做也是为您着想。这些人没事的时候嘴巴皮子都能翻出浪来,再说这会儿怨毒在心,到处传闲话,传到皇上耳朵里,对您不利,一准又得连累八叔您。”弘时这话着实厉害,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不仅掩盖了他矫旨的罪名,而且还得让老八对他感恩戴德,而弘时做出这个举措的动机是担心他与老八秘密来往之事被人抖落出来,对自己不利。好家伙,明明是矫旨掩盖自己的罪行,却轻描淡写的用几句话轻松化解,还让要受害者感激他的善心之举。难怪老八会说:“你不用解释,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比八叔强!”

弘时一听这话不对味,马上辩解道:“您这样说侄儿真就无地自容了,无论如何侄儿也不会做出对不起八叔您的事儿来!”见老八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弘时只好试探着说:“您要是不同意,我就不发配他们了!”老八接口回答:“你误会你八叔了,八叔说的话全是真心话。要成大事就得像你现在这样,该下手的时候就得六亲不认,就得心狠手毒。你八叔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一个贤字上。”老八告诉弘时,贤字百无一用,什么人心,什么德望,到头来都是一钱不值。“老八的意思是说,对于残酷的皇权斗争来说,只有心黑手狠才是最靠谱,最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随后,老八把八爷党中还没有暴露的官员名单交给弘时,又替他细细分析了两个竞争对手弘历和弘昼。弘昼聪明机灵但胸无大志,因而不足为虑。最要紧的是弘历,他有两点胜过弘时,一是精明,二是狠毒。事实上,老八还漏掉了一点,那就是圣眷。老八告诉弘时,一定要先下手除掉弘历,先发制人,后发则为人所制。弘时担心谋害手足之事被雍正知道将不好交待,老八告诉他雍正时日无多,一定要赶紧动手,否则他的下场会比自己还惨。老八这番话彻底激起了弘时的夺嫡之心,酿成了夺嫡之争,阋墙之祸的再度上演。

随后,弘时派江洋大盗刺杀在江南巡视的弘历,又想杀隆科多灭口。图里琛奏报有人意图谋害隆科多,雍正趁夜探视隆科多,知悉了弘时企图杀人灭口的鬼蜮伎俩,赶紧安排图里琛和李卫护送弘历返京。最终,弘时被赐令自尽,雍正再添杀子恶名。临死前,弘时终于明白八叔当时对他说的那番话就是要挑起他和弘历手足相残,让雍正的两个儿子自相残杀,只可惜当他明白这一切的原委时已经太晚了!


历史茶坊


老八胤禩被弘时抄家,为什么竟然那么高兴?这就得看老八为什么会被抄家了?看过《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在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以及雍正继位初期,由胤禩带领众多“八爷党”掀起全剧的高潮“八王逼宫”,都对雍正的继位以及统治带了极高的威胁,因此雍正继位后第一个抄家的就是老八胤禩。

那为什么弘时来抄家,胤禩就高兴呢?

在雍正继位初期,手中政权不稳,而这时不安分的八爷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增加自己逼宫的成功几率,胤禩就说动了弘时,同时又拉了雍正的亲戚隆科多,一起加入了“八爷党”的阵营,发起了“八王逼宫”。于此同时弘时还通过自己帮老八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兵权,也同时将不明真相的弘昼拖下了水为他的夺取之路又扫清了一大障碍。

然而最后十三爷的出现挽救了雍正的败局,雍正胜出,八爷党逼宫以失败而告终。于是空出手来的雍正开始逐个对付八爷党,弘时虽然也知道自己逃不了干系,但是他万万没想到雍正居然会让他负责抄老八的家。

然而这正是雍正的计谋,他虽然隐隐知道自己的儿子弘时肯定参与了八王逼宫的计划,但是手中没有任何的证据,而对于这个儿子,雍正自己知道,是绝对留不得的。于是便派自己的心腹图里琛跟随弘时一起来抄老八胤禩的家。惊慌之下的弘时一心只想着销毁证据。于是虽然抄家的圣旨上明明写的是是抄没他们的家产和有关来往信札,但是弘时又自作主张的将老八全部家人奴仆发配遥远的云贵边远之地!

这明显的越旨行为被图里琛都看在眼里,这时,弘时的把柄便被雍正给找到了。

而这一切老八胤禩也都看明白了,在他一看到图里琛跟着弘时来的时候,便知道雍正也同样开始收拾弘时了。所以当弘时越旨抄老八的家并且发配他家人奴仆的时候,老八知道自己又拉了一个垫背的,于是反倒“很高兴”。


丫丫说史


其实为什么八爷要这么说,因为八爷拿准了弘时的心思。从张廷璐科考舞弊案被杀,弘时被八爷抓住了小辫子,八爷把张廷璐供词交给弘时,让弘时处理掉卖给了弘时一个天大的面子,弘时经受不住八爷的蛊惑踏上了贼船走了夺嫡的不归路。八爷逼宫,弘时假传圣旨已经是完全的和自己的亲生父亲站到了对立面。但是十三爷带病到丰台大营夺回兵权的逆转让八爷党一败涂地。

八爷虽然失败但是并没有把弘时供出去,因为只要有弘时在,他就犹如恰在雍正喉咙的遇刺,眼中的钉子,来一个最后一击,证明自己没有败。弘时也是够心狠手辣的,雍正找他问话,他就直接断了八爷,九爷的后路,建议雍正处理自己的“逼宫”同党。所以弘时在雍正派他去抄家的时候,他欣然接受,并且在八爷府宅的门口颐指气使,大发神威让抄干净一些。但是弘时真正见到八爷的时候,他还是心虚的,毕竟自己的路是八爷给指的,现在失势了,党羽还在,八爷只要稍微发挥一下,自己就可能被整的惨不忍睹,而且自己也心有不甘,还是愿意争夺嫡位,八爷党的人到自己手里,也是用处很大的,所以弘时一见到八爷就叫了一声“八叔”。



这一声八叔,让八爷意识到弘时内心,所以八爷把弘时带到一处单独谈话。八爷在官场如鱼得水,受到百官拥戴,他的情商可不是弘时能够比得上的。所以八爷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先将弘时尴尬,担心,躁动的心安抚一下,告诉弘时,你这样做我还是很满意的,即使八爷心里或许已经将弘时骂了一百遍。为的就是什么?就是让弘时继续付出他的计划,所以他满意弘时的行为,表扬他成长了。既然要表扬,那就要举例子来对比一下,如果这个例子是竞争对手的话,那么将是直击心坎的一招。



所以八爷把弘昼,弘历都拿出来和弘时对比了一下。他告诉三阿哥弘时,你们兄弟三个人里边,五阿哥弘昼最聪明,但是他没有夺嫡的心思,可以先放一放。重点的话我们来聊一聊弘历,八爷说三阿哥弘时为什么比不过弘历呢,因为他不够心狠。八爷拿弘历在河南山东杀官员的例子来说,弘历为了推行新政,那么多官员说杀就杀。潜台词就是他手段心狠,你不狠争不过他,将来夺嫡还有登基以后,那么你的命运或许也不会有多好过。


八爷就这样把弘时一步一步带上了杀弟夺皇位的路上。八爷不仅仅要举例说明,还要现身说法,他说自己和弘时的父亲,也就是雍正皇帝争了一辈子,为什么会失败?那就是败在心不够狠上。八爷这可是说话不打草稿,当初他为了皇位,在康熙的大寿上营造死鹰事件,想直接气死康熙,趁乱登基,说他不狠谁也不信。

所以弘时还是头脑欠缺,利益熏心,为了皇位不择手段,最后也把自己给葬送了。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高兴是不可能的,这家伙虚伪深险又狠毒。他本人是想牺牲一切孤注一掷,让弘时做筹码,最后一搏。他其实根本不在乎弘时死活的,要不咋最后把弘时逼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