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致敬!汉中95岁老党员临终遗愿:向党组织交5000元“特殊党费”!

“再交最后一次党费,

为战胜疫情做一点贡献,

最后一次报答党的恩情!”

这是95岁老党员薛晋颖弥留之际

对家人的叮嘱

致敬!汉中95岁老党员临终遗愿:向党组织交5000元“特殊党费”!

2月18日,汉台区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收到薛晓燕交来的一笔5000元“特殊党费”,这是曾先后获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抗战胜利70周年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95岁老党员薛晋颖同志临终前的嘱托。


薛晋颖同志1925年12月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他经历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立下汗马功劳。


建国后,他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从事公安、纪检等工作,立场坚定、为人朴实、公道正派,深受同志们和广大群众的尊重。离休,不离初心、不丢使命。


薛晋颖同志离休后依然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病危之际还牵挂着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再交最后一次党费,为战胜疫情做一点贡献,最后一次报答党的恩情”,真诚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


矢志革命勤奋斗

理想情怀伴一生


少年立志


那是一个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农历1925年11月28日,薛晋颖出生在山西省临县薛家畔村一个农户的家中。虚弱的母亲抱着孩子,泪眼婆娑:没有奶水喂养,孩子怎么养大?虽然五岁还不能自己走路,但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他还是一天天长大了。


八岁开始读小学,他格外努力。除了认字、上国语课,他还学了许多抗日救国的歌曲,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消灭旧世界、救国救民的朴素的理想之根。


抗日的烽火燃起,目睹了侵略者残杀自己的同胞,炸毁村庄、烧毁房屋、掠夺财产的罪恶行径,薛晋颖年轻的心被震撼了,他热血奔涌,决心加入抗日救亡的大军,报仇雪恨。


1941年,年甫弱冠的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当过村公所的通信员、文书、小学教员、文工团的后勤干事,最艰苦的工作是在区公所当柴粮助理员的时候,既要下乡到农户家宣传政策,动员农户踊跃交公粮,还要管理分配公粮、公款、军鞋等物资,支援抗战前线。


为了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他费尽心思。这期间走了多少路,翻了多少黄土坡,去了多少家农户,他已经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是一年要穿破五六双鞋。


1946年,他举起拳头在党旗前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随军南下


1949年是解放战争最后一年,蒋介石800万军队已土崩瓦解,全中国解放在即,需要从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工作一贯走在前面的薛晋颖,立即报名并得到批准。


1949年2月,他离开了养育他的土地、生养他的父母双亲还有兄弟姐妹,背起背包,随大部队在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和枪林弹雨中,越高坡,渡黄河,跨省界,徒步千里,风餐露宿,到达陕西韩城,又从韩城出发经渭南进入西安南门。之后奉西北局之命赶去宝鸡地区陇县、凤翔等地,为解放宝鸡地区、陇东地区筹措运送粮草,支援前线,直到全中国解放。


1949年10月1日,薛晋颖和他的同志们在凤翔收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实况。当听到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时,薛晋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放声高歌,庆祝胜利。


此时,由于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发展很快,西北局将晋绥南下干部编为陕南工作队(对外称西北局党校一分校)。


11月下旬,打起行李背包,背上五斤面烙成的干馍片,三斤羊油面茶,一支步枪,一袋子弹,薛晋颖与陕南工作队一起出发前往汉中。


被节节败退的敌军破坏的川陕公路处处埋有地雷,他们只好选择了险峻的褒斜古栈道艰难前行。漫天风雪,冰冻成河,山高路险,艰难困苦之境可想而知。


然而,对于正值青春年华誓将一切献给党的薛晋颖而言,却更增添了豪情。正如他晚年所写的一首名为《栈道赋情》诗所言:“栈道依山排障通,火焚水激会路行。筑路历史两千年,开拓进取有来人。”


到达褒城县,薛晋颖马上被派往城关区任代理区长,为解放汉中的贺龙大军调集运送粮草。12月4日,汉中解放。12月8日,陕南工作队与贺龙大军会师,随即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汉中军管会正式成立。


此时的薛晋颖刚满24岁,却已是有着7年革命工作经历的老区干部。


汉中立业


来到汉中的薛晋颖,一头扎进建立和保卫新政权的工作之中,哪里需要哪里去。先后任褒城县城关区、高台区、长林区区长,县委组织部干事,1952年12月调任褒城县公安局副局长,从此走上了公安保卫工作的岗位。


1953年2月,他被派往北京公安大学学习了整整一年。一年封闭式的学习奠定了他日后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专业基础,为保卫新生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屡立功勋。


在破获敌特的任务中,他连续三天四夜未合眼;在剿灭土匪的战斗中,子弹打穿他的衣袖,与死神交臂而过;民宅起火,他不顾大火肆虐冲在前面,大火扑灭时,他身上的棉袄已经烧的千疮百孔,后背前胸多处灼伤......


为了保证党的中心工作顺利进行,他废寝忘食已是常事,一年365天,他在基层下乡至少200多天 ,或骑着自行车奔波,或步行数十里跋涉,从无懈怠之时。


巩固农业初级社时,他住在乡下不回县里,初级社转入高级社直至人民公社、农田水利建设、大跃进等中心工作开展之时,他紧紧围绕这些中心工作进行防特、防盗、防破坏、防火灾的公安工作,可谓呕心沥血,夙夜奉公。


1958年褒、勉两县合并之后,薛晋颖调任汉中地委直属、当时汉中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勉县钢铁公司任人事保卫科科长,负责公司的生产保卫工作。在这里工作的四年里,他仍然像过去一样认真履职。一次他在深入煤矿井下检查安防时突然发生塌方,险些被埋在井下。


1962年,薛晋颖调任勉县公安局任教导员,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8年里,他充分发挥自己参加革命早,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掌握政策法规,而且有政法工作专业的优势,努力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组织的表彰和肯定,把人生最好的光阴年华贡献给了党的政法事业。


文革遭难


十年内乱,薛晋颖经历了被夺权、被批斗、被殴打、被凌辱的劫难。批斗,因为他是公安局的主要领导,因为他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各个领域的公安政策法令。被殴打被凌辱则是因为他不肯说出管理武器库和机要档案的同志的姓名,饱受拳打脚踢、棍棒加身、枪托击打、甚至枪毙、手榴弹炸毁的恐吓和折磨,但他没有松口,依然一句“不知道”!所有公安局的同志都为之动容,万分敬重。


“三年冤斗经得起,全靠自己信自己。相信政策有一天,清除坏人见青天。”回忆文革劫难,他如此抒怀。


武斗结束,但他的劫难仍未结束。他被安排到远离县城的县机砖厂劳动。在瓦机车间带班劳动整整三年,他病倒了。直到1975年,照顾他的身体又调回到县城的木材公司,该落实的政策依旧没有踪影。


1979年,他的情况终于得到汉中地委领导的重视,以正团级身份被安排在西乡县纪委任专职副书记。岁月蹉跎,此时的薛晋颖,已经整整54岁。


饱经风霜的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努力学习新的政策法规,开始新的工作,他最后的这一站,依然如他的过往一样,有原则,有情怀,有业绩,有好评。


幸福家庭


1952年的春天,薛晋颖与他一生的伴侣、同是土改工作队的女同志周宝珍相识相爱了。小他6岁的周宝珍是女子师范毕业的学生,有文化、能干还很漂亮。


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薛晋颖成了周宝珍的精神和工作中的老师,而文化程度高又出生在汉中的周宝珍则成为薛晋颖文化和生活助手。


于是,他们相携于褒河之畔,牵手于麦苗翻浪的田野,并肩于油灯闪烁的办公桌边,情意相通。1952年的国庆节,他们结为伴侣,几十年相携相助,走过了宝贵的人生旅途。


他们共生育有两男四女,在以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家风滋养下,个个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工作岗位的优胜者。儿女间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孙子们也都学业有成,事业有兴。如今,已是四代同堂欢乐的一个大家庭,优良的家风正在一代代传承。


离休岁月


1982年,薛晋颖光荣离休了。他开始了新的生活。始终闲不住的他,克服眼睛高度近视、文化基础薄弱的困难,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学文学、诗词、音乐、书法,练气功、唱歌、拉胡琴,从早上6点到晚上九点,坚持不懈,也学有所成。不但练了一手好字,还写了不少诗歌,被汇集在老干部的诗集里。


离家数十载,他思念家乡,就和相熟的老同志一起组建了晋剧组,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倾注其中,近三十年没有间断,直到他离世前缠绵病榻的2个月前。


更令人敬重的是他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离休38年里,他始终不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和掌握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紧跟着党的步伐,生怕掉队。不但自己如此,还经常和别人宣讲,自费印发材料送给身边的亲友阅读学习。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还在要求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这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2019年深秋,薛晋颖被诊断为膀胱癌晚期,已经走路困难的他,却没有完全依靠别人照顾,能自理的仍然自理,坚强地面对身体的疼痛和不适,唱歌、听晋剧、拉胡琴,乐观地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临终交待给子女要办的事是:替他交5000元党费,支援防控新冠病毒疫情,为党和人民再尽最后一份心力!(来源:天汉先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