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6旬山东夫妇,漂在苏州15年,每天制作600只烧饼,毛赚600元


天地之大德曰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北区的弘德隆批发市场,就这样一对6旬夫妇,他们从山东枣庄来,已经在苏州呆了15年。依靠烧饼手艺,每天制作600余只,两个儿子已经在苏州安家落户。

烧饼,应该称呼为吊炉烧饼,属于山东枣庄一带之特色产品。全部依靠手工打造完成,师傅夫妇俩人,每天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坚持把这件事做好。

每天5点起床,夏季2点就要起床,和面、制作烧饼的面团,烧火准备点燃吊炉。这些流程下来,全部依靠手工和人工。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就是吊炉。熊熊的火焰。纯粹的木柴。让城市之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不容易。没有工业污染,只有纯天然的燃烧,让你感受到自然之美妙。

其实,弘德隆批发市场属于果品批发,几乎都是从山东运输而来,自然更是山东人的集散地。仰望,错综复杂的电线,诉说着这里复杂的故事。

弘德隆,三个字气势恢宏。但这里更是属于即将拆迁掉的地方。未来,弘德隆三个字也将失去。对于这样的一对夫妇来说,也应该值得怀念吧!

烤制吊炉烧饼,需要原始的木柴。木柴推挤在一边,井然有序,不时需要填入火炉之中,发出天然的香气。

这是刚刚炮制而成的烧饼胚子。放置在高粱穗编织成的工具上,更增添了些许的原始气息。

这是刚刚出炉的吊炉烧饼,是否已经闻到了扑鼻的香气呢?如此天然制作,如此纯的制作,未来不晓得还有没有了呢。

一个多少钱?目前是1元钱一个。按照每天600个计算,也就是600元,只是这样的成本也计算在内,应该剔除自己的劳动付出,每天早起的辛劳等,才能够计算出纯利润。

老人在整理烧饼,辛劳在脸上。每天就如此,也并没有觉得繁琐。只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就是最好的生计方式,自然不会厌烦。

将制作好的胚子,放进烧饼吊炉里面。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可谓目无全牛已经熟能生巧了。这无疑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递吧。

看着燃烧的火炉,问夫妇还要干多久。他们说,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已经支撑了15年,马上就不干了,再说这里也将拆迁了。祝福他们未来可期。 摄影、文字/王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