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寺庙商业化令人吐槽,你怎么看这件事?

用户4474589971


关于寺庙商业化的问题,他已经不是新问题了,很多年来一直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 也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很多人认知里,寺院是清修为主,空门净地,不应沾染世俗,商业化的运营更是要遭非议。

从本人哲学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说寺院情非得已,没有社会供养,那么所有道场的僧人,建设,衣食住行都需要钱财的前提下,寺院以自己的方式去养寺,比如说种茶,种菜,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追求盈利而非生存之需,作为出家人四大皆空,会有争议。

本人也游历过很多寺院,也有真正清修的道场和僧人,没有嘈杂的吆喝声,是那种来自世外的宁静与脱俗。

不是旅游景区,不是名闻利养,可能那才是真正的空门净地吧。


茶入真知


起出自已由于是个玩泥的,总和寺庙打交,一处方丈硬劝我皈依了,通过多年的体会,拜佛烧香就得要有钱,没钱拿什么买香,拿什么搭功德钱,你没钱去了寺庙神没拜好,倒落得尴尬‘,就农村更是让人心寒,庙会时,有信男信女给佛莲台上放块儿八角地,那些管事的见了就收起装进自已的包里,讲究一次庙会弄了多少钱,那些所谓的神脚子也不示弱,也讲究给人送病弄了多少钱,难怪有人说信佛奉神是聪明人哄笨人,也有这么一句,善人心,重半片,七两半,不行善,寺院也罢,小庙也罢,真的应验了,″神瘦庙主肥"这句成语。


泥人161


我是从小就接触那些进庙烧香拜佛的人,我奶奶是满90岁那年去的,差3个月几天就是奶奶90岁生日了,我爷爷今年94岁了,还健在!我从小受他们影响,一起去进庙烧香拜佛,爷爷奶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人要心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强求!现在有些人就是巧取豪夺,贪污诈骗,结果如何?因果报应,苍天饶过谁?福德配位才行!


无语的男人855


现在的景点寺庙,还有必要去吗?都是被承包的。寺庙附近或者寺庙买袋香去烧都是100起步。说什么既然信佛,心若诚还在乎这点钱嘛?一些寺庙附近还有大叔大妈的卡你算命,算命的都是套路,上次我一朋友就是,一大妈一路追着给她讲算命的事。她也不说话也不搭理那大妈就一直追着讲。后面她男朋友生气了吼那大妈,大妈说给你女朋友算命了,不给钱是不好的会倒霉的。。。


无痕VIP


讲个自己的事,母亲在医院生病间带着小孩来到市场,想给孩子买点吃的,物价高的啥也买不起阿,一帮沙尼,和尚买的水果,糕点,饮料,买的不亦乐乎阿,这也没什么,就坐公车来到几站外的一座寺里,买了香祈福,捐了点钱,刚走到寺门口,一辆大奔也停了下来,下来的刚在市场买东西的那几个沙尼,和尚,后备箱打开,远远看了一下,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阿,塞的满满的,你猜我当时的心情什么样。


沧海笑明月15967718


我是一位居士,学佛很久,去过不少寺院,这个问题我深入的给大家剖析一下。目前社会总体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的寺院也与时俱进走商业道路,很多人都感觉寺院不应该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寺院的本质。那为什么应该佛门净地以静修为主的寺院,越来越商业了呢?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寺院被一些商人所承包,还有一些寺院是被财阀或开发商建设,他们的目的就是捞钱,这些人都相当唯利是图,打着佛家的名义圈钱。


前些年大家发现了没有,全国各地新建寺院和大佛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尤其是旅游景点里,好像没有一尊大佛就不叫旅游景点。而且景点里很多所谓的“和尚”也主动跟随你,给你所谓的“算命”所谓的“募捐”,这些情况都是极其让人反感的,他们严重败坏了佛家的声誉。作为一个佛门弟子我也很心疼,无良无耻的商人把佛门搅和的乌烟瘴气。每逢初一十五节假日各大寺院都人满为患,很多人瞅准这个商机,大搞寺院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南方“莆田系”的在全国范围内承包寺院,一群平时卖性病药的招摇撞骗的人出来承包寺院,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绝大多数寺院是好的,我静修的这个寺院就相当的好,寺院所有的和尚一律不得和游客接触,根本都没有给游客算命什么的情况发生。香一包5块钱,最贵的香20块钱,中午斋饭5元吃饱,上一个牌位一年300块钱。每天都可以跟着师父诵经打坐,每周寺庙请法师给大家讲2天佛经课,这些都是免费的,所有人都可以去听。我觉得这样的寺庙全国有很多,商业化非常少,很让人静心。

我想说的是有绝大多数真正的寺院是不商业的,那些旅游景点所谓的“寺院”大家心中有数就行,不是有佛像的地方就是“寺院”,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佛门弟子对寺院过度商业,我很痛心也很无奈。阿弥陀佛,祝大家一切安好,六时吉祥!



阿燒生活百科微课堂


我也是学佛之人,寺庙适当的收取一点门票,香火钱可以的。因为一个寺院的围修管理需要费用,人也是要吃饭的。

但如果过份的商业化,就失去它的根本宗旨。普度众生是教人们行善布施。但寺院自己到变成了捞钱加器,这样就可笑了。


代兴奎


宗教场所,自古就是传播信仰的地方。所谓信仰,我以为就是通过人们对某种图腾的崇拜和信奉,以此来达到教化人心、净化心灵、规范行为的一种精神约束。

佛、道两教,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虽说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寺、庙、庵、观中的种种邪恶,特别是《水浒传》、《三言二拍》、《施公案》、《彭公案》等一些小说里,几乎都写到了某些个变成了“匪巢淫窝”的寺庙。但我觉得似乎都不如今天的宗教场所更令人失望、令人叹息、令人唾弃!

如今,全国各地的寺庙有几家不卖门票?朝拜的场所均变成了旅游的景点不说,且都在你追我赶、绞尽脑汁、变本加厉的挣钱、骗钱。假和尚、天价香,再加上看相、算卦等等的各种套路,甚至于盖庙、修庙后出租、承包。寺庙如此了,进去的人还会有虔诚的信仰吗?怕是早就没了吧!平民百姓祈求平安,商人贩子祷告发财,大贪小贪们求的是什么?那还用问吗?无疑是求佛祖保佑他多贪多占,还不要被抓着呗!谁不信您就去查查看,看看各地的寺庙里可否有一个跪在那儿为自己祈求苦难、为他人祈祷幸福的?!管庙的人赚钱,进庙的人为私,也可谓是相辅相成、各有所得了。

您别看有的人大把大把的往庙里扔钱,但我敢打赌,他那绝不是发善心、做善事,这些个人不是大贪也是个黑心商人,贪钱或者骗钱太过,弄得自己心里不踏实了,到庙里撒钱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保佑自己别出事,二是给自己谋求一个心里平衡~~~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说在寺庙附近不能有商业氛围。为了方便游人,在寺庙附近建一些商业服务设施是合情合理的,这样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也可以给周围地区的人们带来一起收入。但不能把寺庙本身也当做赚钱、骗钱的机构吧!去年我去五台山,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也就罢了,一百多块钱一张的门票仅能去有限的那点儿地方,想进别的地方也行,但票单买。我怀疑各个单卖票的景点、卖的钱可能归自己部门所有。要不然黛螺顶那个收门票的和尚怎么会连喊带叫、连拉带拽,凶煞恶神般的那么“负责任”呢!

古人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宗教信仰作为生财之道,我认为太不应该了!虽说人应该有点信仰,但如果寺庙都这样子的,要我说:还是没有的好!






把盏常聊


寺院是清静之门,尊佛爱心皆有缘,烧香敬服佛礼所,尽量远离过度商业化,政府部门给与支持,适当增资给佛寺,减轻寺庙人员生活负担,给与美好和关注!符合社会关系标准!


可心88862


资本进入寺庙,道观。是时代特征,商业化难免的。

修行人,难逃现实。寺庙己变成产业,历史文化资源为资本服务。

我见到城郊山顶又一庙,庙对面有一小卖部。开店女人,从嫁过来十五六年,每天扫庙门。这两年突然庙门被铁栏围住,有个铁门。门口挂了个旅游景点。这个村上的庙,整个村被划入公园,大部分人被忽悠进城,只有少部分人坚守着。这个女人只能望庙门口,而庙变成收费的了。旅游开发了。

这样的事例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