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滿清統治中國近三百年,還把滿語定為國語,為啥溥儀卻不會說滿語?

赤裸裸的浪費


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由滿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所以滿人一直都是以自己的民族為尊榮,滿人在入關後統治階級都會說滿語。可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清朝統治時期並不短,在兩百多年間居然沒能將滿語推廣,甚至到了清朝末年,大清的統治者末代皇帝溥儀居然也不會說滿語,為什麼被定為國語的滿語會如此尷尬呢?

首先清朝入關後使用滿語的階級有限。雖然滿人在入關後很明白和漢人相比,無論是在文化層面還是人口數量上都不佔優勢,但是滿人也有自己的驕傲,他們作為統治階級自然是希望一切以滿人為榮,所以就將滿語定為了國語。當時滿語也被稱為清語,這種語言是在蒙古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滿語的使用時間是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所以和漢語的流通時間相比,滿語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更加重要的是,當時會說滿語的只限於統治階級,皇帝當時批奏摺下旨意都會使用滿語,滿語也是皇室成員必須要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皇帝必須要懂滿語,這是一條硬指標。

但是統治階層畢竟只佔少數,而漢人人口數量更多,所以即便滿清政府想要讓所有人都學習滿語,那也是不太可行的。不僅如此,雖然清朝的統治階層都以滿語為榮,可實際上他們也認識到漢人在文化和人數上所佔的優勢,所以滿清統治者需要學習漢語,並接受漢人文化。因為當時使用滿語的人數太少,另外滿語推廣的難度太大,所以導致滿語無法成為在全國流通的國語。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後期很多滿人不再重視滿語,到了乾隆年間,很多八旗子弟都不會說滿語,平時都是使用漢語。這種現象到了清朝末年更加嚴重,當時很多滿清貴族都不再重視滿語,因為使用滿語的人數越來越少,學習滿語的必要性也開始變低,加上當時這些滿清貴族平時接觸到的人群都以漢人為主,所以也讓滿語開始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

到了溥儀登基後,會說滿語的滿清貴族更少,在清朝滅亡後,後來有專家想要請教溥儀一些關於清朝的歷史資料,這些資料都是滿語,希望讓溥儀給翻譯一下,可當時溥儀卻表示自己也看不懂,溥儀雖然小的時學過滿語,但是因為後期不再使用就全部忘記了。


歷史課課代表


比較通俗一點的講吧.現在的小孩方言基本是隻能聽不能講了吧.我兒子就是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上學之前基本都是方言.上了學之後基本只能聽不能講了.學校裡面全是講普通話的.被同化了之後方言基本說不了了.那想想大清入關200多年.基本在康乾之後鼓勵放權漢官.加大了滿漢文化交流.那滿漢交流勢必會產生各自語言的衝突.那肯定有一個類似於普通話這樣的語種出現咯.那學習也是以這一語言為主的咯.傳到溥儀這裡不會說滿語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的通!


南柯一夢浮誇


1959年12月4日,溥儀被特赦出獄,回到北京後,他的工作安排問題一直是個大問題。考古學家和文學家郭沫若知道後,跑來問溥儀願不願意做他的助手,研究清朝的歷史。清朝的歷史記載大都是滿文形式記載的,溥儀肯定懂得滿文,結果溥儀只回答了五個字:“我不懂滿文”,郭沫若尷尬而去。至於溥儀是否真的不懂滿文,我們不置可否,不過肯定不精通滿文了。(溥儀和郭沫若照)

清朝推廣國語滿文為何沒有成功?

1599年,努爾哈赤命人根據蒙古文創造了滿文,1632年皇太極又改進了滿文,區別於蒙古文,並將滿文定為國家法定語言,但也就少量滿人精通滿語。

滿清統治著也是不遺餘力的推行滿語,不過清朝滿語的使用有這樣一個規律,順治之前,清朝的官方文書大都以滿文形式頒佈,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滿漢雙語頒佈國家法令,嘉慶以後,漢語有逐漸取代滿文的趨勢,很多法令中沒有滿文了。我們現在看到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奏摺中,皇帝們大都是用漢語批改奏摺,很少用到滿文,皇帝自己都不用,溝通是個大問題。(清朝皇帝們都用漢語批奏摺)

滿文普及的有很大難度。滿文因為是根據蒙古文創造出來的,時間非常短,很多滿族人本來都是學習漢文或者蒙古文兩種文字,既然是蒙古文創作的,熟悉蒙古文的人肯定好學一點,但絕大多數的漢人是不會蒙古文的,普及滿文的漢人基數非常大。

滿文創造時間較短,肯定沒有什麼滿文教材,相對應的滿文文獻資料也沒有。如果想要普及必須安排大量人員翻譯漢語的各種文獻和普及教材,這是一項巨大的人文工程,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跨度也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同時要培訓大量的滿文師資力量,清政府是負擔不起的,皇帝們也不願意負擔這樣高額的費用。

清政府採取慢慢普及的方法,上層官員必須學習滿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清朝政府規定,凡是中進士的官員必須學習滿漢雙語,考試合格後才能留在北京做官,不合格的外放外地做官,這一招讓很少一部分漢族官員學會了蒙語,他們大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沒有深入學習研究。

反觀滿清入主中原後,很多滿族人自發學習漢語,他們覺得滿語是拼音文字,不如漢語好掌握,此消彼長,推行的滿語卻慢慢停滯下來,而有著幾千年底蘊的漢語在清朝官方流行起來,很多滿洲貴族都學會了漢語,反而滿語不會了。

每個人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普通老百姓不會滿文,在實際的生活中,滿族人要想順利溝通生活必須學習漢語,既然絕大大多數人用漢語,他們也就都經常用漢語了,滿語也就是擺擺樣子而已,有時可以裝裝逼,嚇唬嚇唬人。

溥儀為何不會滿語?

1912年9月10,退位的溥儀已經六歲了,開始學習文化知識。請來了陸潤庠、徐坊、陳寶琛、朱益藩和梁鼎芬等人教授漢文,伊克坦教授滿文。

溥儀學習滿語9年,對他來講學習滿文是一種被迫承擔的義務,學習只是走走樣子,老師如此,學生更是如此。溥儀沒有興趣,也就根本不學習了,溥儀自己就說只學會了很少的滿文,主要是皇帝用滿文說的一些簡單語言,比如滿語的“平身”、“起駕回宮”這類的日常用語。

滿文老師伊克坦去世後,溥儀就再也沒有學習滿語,實際滿語在當時已經失去了實際的作用。

不過滿語在推行過程中也有很多滿語融入到漢語詞彙當中的,可以看下這些例子。


穿越再現彼岸


【新銳歷史】為你深度解析:

清朝,中國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它是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滿語是國語,至於說溥儀不會說滿語那是有點誇張,至多是不熟悉而已。

滿語最大的問題是在滿清建國三百年間,沒有把滿語推廣出去。

以至於清朝滅亡之後,對於整個愛新覺羅氏和滿族來說,滿清的覆滅不僅把他們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還讓他們喪失了屬於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

如果說,清朝自始至終都很強盛,那它絕對會像漢唐明一樣讓後人引以為傲,畢竟清朝時的疆域範圍可是緊次於元朝的存在,極盛時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清朝還是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出過昏君的朝代。

可是,王朝的興衰乃是千古不變的定律,清朝身處那個特殊的時代由於統治者的盲目自大,最終使得中國落伍於世界,百年的屈辱差點將整個中華文明葬送火海。

按理說,滿清統治中國近300年,他們既然能讓數億的漢人剃髮易服臣服於此,為何卻沒有將滿語給推廣出去呢?

以至於到了今天滿語幾近絕跡消失,實在是有些悲哀。

(滿語)

究其原因,我認為不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滿語並不是滿族人首創。

首先,滿族就是一個由古老的貊人、肅慎人,在漫長而悠久的歷史中與周邊各民族不斷融合,最終於十七世紀才形成的新民族。

而滿語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由女真語和蒙古語融會貫通才出現的,所以說滿語的歷史並不悠久,它沒有創造過燦爛的文化,以至於很多滿族人認為自己的民族文化根本沒什麼看頭。

第二,滿語最初的推廣有限。

滿族人在入主中原後,其統治者雖將滿語制定為“國語”,並且一開始也確實像“剃髮易服”一樣強迫漢人學習,不過針對的只是在朝廷做官的漢臣。

可是久而久之,在博大精深的漢文化面前滿族文化都變得黯然失色起來,而且皇帝為了統治以漢人為主的國家,不得不通過推崇漢文化來贏得民心。

所以到了最後也就沒人願意花精力去專門學它了。

第三,滿語在清朝雖說是一種小眾語言,但也沒那麼快絕跡。

據史書記載,即使經過了兩百年漢文化的薰陶依然有很多滿人使用滿語。

直到清朝覆滅後,由於滿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滿語才漸漸消失,就連末代皇帝溥儀都自嘲自己不會滿語了。

結語

所以歸根結底,是文明的程度影響了滿語的發展,畢竟滿族文化相對於漢文化來說太過淺陋了。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滿文化的傳承,而且為了揭開清朝的歷史,滿語也確實需要搶救一下。大家覺得呢?

-END-

點擊上方關注【新銳歷史】,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專注於歷史領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銳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語言要用才會有人學。

不用的語言,普通人自然不會學。

溥儀回憶:我的學業成績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許多年,只學了一個字,這就是每當滿族大臣向我請安,跪在地上用滿族語說了照例一句請安的話(意思是:奴才某某跪請主子的聖安)之後,我必須回答的那個:“伊立(起來)!”

當然,溥儀的說法有誇張成分,但他滿文水平不高是客觀事實。


溥儀和其他旗人不同,他是有專業滿語老師伊克坦,學了好幾年。

後來不用,他學的那點也基本忘光了。

滿清皇帝滿語水平尚且如此。

其他旗人就可想而知了。

滿清政府官文很多都是滿語的,滿族大臣也也多會說一些滿語,但民間就不同了。

即便以旗人人口最多的北京為例,會滿語的旗人也越來越少。


為啥?

用不到。

旗人入關以後,二三代時間就被漢人同化的很厲害。

當時的旗人,基本人人都會說漢語(未必會寫),畢竟全國漢人佔絕對多數。

區區幾百萬旗人,要和上億的漢人溝通,不會漢語是不可能的。

語言這種東西,總是大族群吞併小族群,逐步大家都說漢語,滿語就用得少了。

後來的滿清統治者發現滿語要消失,出臺很多政策進行扶持,甚至強行要求滿族青少年必須用滿語。

但是,普通人還是不願意學,就算學也是走個形式。


滿語平時用不到,而且書寫複雜,使用也不簡單,費時費力未必能夠學好。

而且滿語本身就不是很完善,發音的類別很少。本來滿語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也夠用了,可是漢語裡有很多的發音在滿語裡是不存在的,想用滿語表達漢語的意思也非常的困難,當時也沒有什麼語言學家專門完善滿語。

久而久之,會滿語的大臣日常也說漢語。

況且,清代民間教育差,公辦教育極少。強制推行統一語言教育,是近代國家主辦教學之後才形成的。古代的教育主要是民間私辦的私塾或者家學宗學。朝廷即使公辦書院也是因地方風俗而治,不會要求當地人學外地語言。

所以,民辦私塾為了吃飯,不可能教不相干的滿語,況且老師也不會滿語。

公辦教育極少,教不了幾個人。



再說,既然學了用不上,誰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學,難不成有病?

打個比方,今天全民推廣阿拉伯語。

你費盡心思學了,學上幾年才大體掌握。結果,你發現平時根本就用不上,誰會去學?吃飽撐的沒事做了?


薩沙


滿清統治中國近三百年,還把滿語定為國語,為啥溥儀卻不會說滿語。可以非常肯定的說,這是溥儀的一個謊言,但溥儀為什麼會說謊呢?

一個謊言的產生,要從三個方面來說,一個是原因,一個是結果,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就是謊言本身的荒謬性。下面我們從這三方面來說這個問題。


第一個,謊言的原因

溥儀撒謊的原因很複雜,一個是自身身份的敏感,另一個是複雜的局勢。溥儀作為一個末代皇帝,有著巨大的幻滅感,特別是孫殿英對清陵的暴力破壞,對溥儀的打擊很大,以至於他後來曾想依附於日本人東山再起,以雪恥辱,但在一切都歸於歷史的塵埃後,溥儀只希望能淡出公眾視線,過平常的生活,撒一個不會說滿語的謊言就是為了淡化自己的過去。

第二個,撒謊的結果

結果就是溥儀達成所願,在新中國過著一個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很少有誰想起這個中國最後的皇帝,但有一個人想起了,這就是大學者郭沫若,他希望溥儀能夠和他一起研究滿文,也可以研究清朝甚至整個滿族的歷史文化,但溥儀以自己不會滿文拒絕了,因此,溥儀也失去了一個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做貢獻的機會,歷史當然也會留下許多的不足。但溥儀不會在意,因為他所有的努力都被曾經的亂世否認了。

第三個,謊言的荒謬性

溥儀雖然身為末代皇帝,但本身還是受過非常系統的皇家教育,雖然他早早退位,但每一個剛剛退出歷史舞臺的統治者都會對東山再起抱著很執著的幻想,所以他們不可能連自己的語言都放棄,而且,溥儀從小生活在皇室家庭,他們日常的語言應該是滿語,耳睹目染,沒有不會滿語的道理,更何況,他還有一個專門的滿語老師,整整學習了九年,溥儀卻說自己只會一個單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門語言可以高深到如此地步。

以上就是溥儀謊言的三個原因,我們不能以一個說謊者來定義溥儀,因為他的經歷奇特,常人很難理解他,所以他不管做出什麼樣的應對,我們都應該包容他。


以史正衣冠


溥儀不可能一句滿語都不會說,其實除了溥儀以外,清朝的其他皇帝都是精通滿語的,因為皇子從小就要接受滿語教育,滿語在清朝是國語,當時叫“清語”,與騎射同為滿洲根本,皇帝不可能不學習滿語。

(清朝統治者一直視國語騎射為滿洲根本)

在清代中前期,皇帝在接見滿洲大臣時都是要使用滿語的,而且滿語在清朝中前期一直是清廷的主要官方語言,尤其是入關之初,許多官方文件都是隻有滿語,例如刑部的檔案記錄一律使用滿文,後來是漢官實在不懂滿語,到康熙時期才開始使用漢語記錄卷宗。

除此以外,清初在外交上也基本只使用滿語,例如在《尼布楚條約》中,清廷文本只有滿語和蒙古語,並無漢語,之後的漢語版本是根據滿語翻譯的。因此在清初時期,漢族高級官員是必須掌握滿語的,順治皇帝曾下旨翰林院進士學習滿語。

(順治、康熙時期,大部分奏章都是滿文書寫的,當時的漢族高官也需要精通滿語)

為了鞏固滿語的地位,清廷在入關之後便設立了八旗宗學,要求八旗子弟從小學習滿語,漢軍八也必須學習滿語。雍正皇帝甚至表示:“八旗漢軍如不能以清語(滿語)奏對履歷,凡遇恩升轉俱扣名不用。”由此可見在清朝中前期,滿語在國家中的地位。

在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大部分滿族人都只會說滿語,不過隨著滿族的漢化程度日益加深,漢語在旗人群體中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到康熙末年北京城內所有滿人基本上都會說漢語了,而新出生的滿族小孩也將漢語當做了母語。

到乾隆時期,滿語衰微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乾隆六年時,乾隆皇帝曾慨嘆:“近日滿洲子弟,漸耿安逸,廢棄本務。宗室、章京、侍衛等,不以騎射為習,亦不學習清語,公所具說漢語。”

為此乾隆皇帝多次強調:

“騎射國語,乃滿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務。”

“俾我後世子孫臣庶鹹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

要求滿洲貴族以身作則練習滿語,但收效甚微。畢竟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滿語已經失去了交流的意義,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學習滿語只是為了應付考核。

(乾隆皇帝尤其重視滿語學習)

到了嘉慶時期,面對滿語的衰微,嘉慶皇帝也為此做了努力,下令對宗室王公子弟進行,滿語考核,不過效果仍舊不明顯。

自嘉慶朝之後,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廷也無心再捍衛滿語,滿語由此不可避免的走向衰敗。

但是要強調一點,清朝歷代皇帝都是精通滿語的,皇子從小就要接受滿語教育,直到光緒皇帝時期,光緒帝的滿語水平依然不錯,但是溥儀就不行了。

雖然溥儀從小也接受過正規的滿語教育,但那時大清已經亡了,溥儀對於滿語的學習也不上心,他的滿語水平確實是不高。


千佛山車神


這算是一個溥儀本人編造的謠言了。

溥儀不僅懂滿語,而且用的非常嫻熟流暢,只是他對外宣稱自己不懂滿語罷了。

有關於溥儀不會滿語的說法,出自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根據溥儀的回憶:

我的學業造詣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良多年,只學了一個字‘伊立(起來)!”由於大臣們向皇帝存候,皇帝必需用滿語說“伊立(起來)”。

如果這位末代皇帝的說法為真,他懂的滿語只有ili(ᠢᠯᠢ)這一個詞。

然而,就算是本人的回憶,就一定是真的嗎?

溥儀就不會撒謊嗎?

事實證明,溥儀在自己懂不懂滿語的問題上,撒了個大謊。

有太多證據,可以反駁這個謊言了。就如上面這張圖,這是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溥儀在少時學習英語的筆記。圖上的筆記正是滿文。

溥儀在用滿文給英語注音!

這足以說明溥儀對滿語是十分嫻熟的。舉個例子,像是左側的第一個英文單詞是province(省),而滿語的注音則為ᡦᠣᡵᠣᠸᡝᡳᠶᡝᠰ(poroweiyes)。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學習英語時,遇到不會讀的單詞,不也是用漢語拼音標註嗎?

因此,溥儀對滿語的掌握水平,就如同我們掌握漢語拼音一樣,那是閉著眼睛都能搞定。

清朝皇室對滿語教育的注重,是貫穿整個清代的。溥儀謊稱自己不懂滿語,其實是有特殊的原因,這點需要我們明鑑。


HuiNanHistory


談起此問題,眾說紛紜之時,我不得不提及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任主席烏蘭夫,漢名雲澤、雲時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蒙古族,“烏蘭夫”的蒙文原意“紅色之子”。為何提及此人,他是內蒙古人,屬於蒙古族,但由於地區偏差,人口遊牧遷移,未能在幼年期接受蒙古族人的母語教育,不會說內蒙古話。


烏蘭夫不會說滿語可以理解,但清朝愛新覺羅姓氏世家滿族不會說滿語,這就很有問題。作為清朝最後一帝溥儀沒有受到滿語教育,這令人難以置信。據多方史料記載推斷事實可證明溥儀會說滿語,而且相當造詣高。

一、時代變更清朝覆,滿語屬舊思亡國。

面對風雲突變,時局動盪,腐敗落後的清朝政府在戰火紛飛歲月中消散了,在日本人扶持下,溥儀承認滿偽洲國,成為助敵傀儡,所以去往蘇聯逃亡,後被送回中國,由中國處理內部政黨犯問題,因此溥儀是叛國罪犯者。幸運的是,在1959年特赦中被赦免,歸還溥儀自由身讓其真正感受到中國社會主義的政策正確性。一個經歷國破家亡的人,一個在自己無力保護自己的政權之時又投靠敵人的人,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死刑,真正去面臨屬於自己的那一束自由的陽光可能就是個夢,然而溥儀重獲自由身,雖喜猶痛。在郭沫若整理清朝歷史之時想請溥儀一起整理清朝滿語的時候,我想你我若是他也不會談起亡國之痛的滿語吧!再者說滿語歸屬舊時期的殘遺物,很容易被別人誤會成帝王復辟,染及殺身之禍,得不償失。



二、學習英語標“滿”文,作著半生掩“滿”心。

在西方先進列強的勢力漸漸入侵,西方先進文化也日漸新起。作為一代帝王,自然而然就會去接觸西方文化,作為文化的載體~英語,也就是現代人認為的國際通語。在故宮博物院中仍有溥儀當年學習西方語言的筆記,如同兒時的孩子用漢語標記英語一般標記滿文,而且筆記工整,自然順暢,並無塗改,由此可見其滿文學術造詣不簡單。但有趣的是在其特赦後著作《我的前半生》時卻提及,對於滿文自身來說只會說滿文中的“起立”,因為清朝時期上早朝之時皇帝只能用滿語說起立,用一本書來瞞天過海,我認為這應是其智慧所在之處。



三、滿語非屬清國語,滿貴無賢用漢賢(漢化的重要過程)

清朝建立初期,為防止漢人奪權,於是把滿語當做母語,確有其事我不可否認,但滿人只佔少數,漢人居多,後面為安定天下,清朝帝王呼籲“漢滿一家”,帝王多用漢語批閱奏摺,乾隆多用漢語寫詩,從另一角度來說,滿語在一些事情表達上不夠完善,沒有漢語敘述清晰,於是清朝王室趨利避害,學習漢語,後來滿語作為國語意識淡薄,在清朝時期滿族賢士減少 不得不任用漢賢,所以學習漢語成為清朝帝王的必需技能。


小鎮月明


溥儀並不是不會說外語,而不是說的特別流利,更加是因為不想要幫助郭沫若這一個人,所以他想讓自己的滿語並不是特別厲害,然後就拒絕了郭沫若,自己做一個植物園的管理人員就可以了,日子過得是非常的輕鬆,比皇帝還要好。



溥儀是從小就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語言,其中是包括了自己滿語,漢語,英語,這三種語言都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他的英語比很多人都非常的厲害,在當時被審判的時候,用英語把當時的日本天皇都罵得很慘,就連日本天皇都要氣炸了。

溥儀並不是不會說,滿語他是會一點,但並不是特別的好。

溥儀這個人是非常狡詐的,很多人看到富他可憐就被他的外貌給欺騙了。大家想想在當時的亂世之中,尤其他的身份是非常的不好,身為最後一個皇帝,被很多人都想要得到,他要是不狡猾一點可能就在這個亂世之中被殺死了。

所以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了無數次改造,得到了郭沫若的邀請,郭沫若想要讓他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是溥儀並不喜歡這個人,尤其是不想要成為別人的幫手,自己雖然現在是一無所有了,但是曾經是個皇帝,才不願意做別人的手下呢。



就算自己也會有一點滿語,他也不想要去幫助郭沫若,他的滿語可是從小就經過了很多厲害的師傅的教導。就算溥儀是頭豬都可能被教會了,更何況他是這麼聰明的。連英語都可以學的那麼好,更何況是他們的根本的滿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