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季节,这里讲了原因


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季节,这里讲了原因

(电影《建军大业》)


1927年6月下旬,因陈独秀的命令,毛泽东被迫离开湖南,返回武昌。这时的武汉也早已是乌云滚滚,剑拔弩张,仅仅半个多月后,武汉国民党中央即正式推出“分共决议案”,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这是一个非常时刻,但毛泽东的决心和意志没有任何改变。就好象两年前他在长沙故地重游,站在湘江岸边时的感受一样。湘江的江中央有一座长岛,岛上遍植橘子树,故名橘子洲。时值深秋,橘子成熟,远望橘子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整座小岛恰如一艘浮在水中的金红色渔舟一般。

苏东坡说“最是橙黄橘绿时”,眼前不正是吗?

毛泽东在武汉参加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是“八七会议”。


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季节,这里讲了原因

(电影《建军大业》)


还在“八七会议”召开前,中央就已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组织力量,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主要是对此进行追认。之所以选湘鄂赣粤四省发动起义,是因为这四个省受革命影响最深,革命力量也最强,即便到了大革命行将失败之际,群众基础较它省而言,仍然要更为深厚一些。

至于为什么要在秋收季节发动,则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此时正是稻黄菽香之际,新谷刚刚登场,农民需要向地主缴租,这个时候提出抗租的口号,最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过去有人说是毛泽东召集和主持了“八七会议”,并且还在会上长篇大论,其实都不是事实。参加这次会议的郑超麟记得,毛泽东当时坐在床沿上,而且就坐在他身后。瞿秋白宣读完“告全党同志书”后,请到会的人发表意见。首先发言的人是罗亦农,接着又有几个人作简短发言,最后从床沿上站起来发言的才是毛泽东,但他只讲了几句,就被罗亦农打断了。

罗亦农打断毛泽东的理由是会已经开了很长时间,当时环境非常不安全,再不快点散会恐怕会出问题。被罗亦农打断后,毛泽东便坐了下来,没有再讲下去,会议就此结束,实际只开了一个上午。


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季节,这里讲了原因

(电影《建军大业》)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虽然不长,但都紧紧扣住了农民和军事这几个他最关心的话题,而且用词不无尖锐之处,或许这也可能是他被中途打断的原因之一吧——

农民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湖南发生了影响,但对中央却毫无影响,群众要革命,党的指导却不革命,“实在有点反革命的嫌疑”。

军事问题:以往专做民众运动,不做军事运动,所以湖南这次才会失败(指“马日事变”后湖南革命遭受的挫折)。讲到这里的时候,毛泽东特地用孙中山注重军事,蒋介石靠枪杆子发家的事实,来证明军事斗争有多么重要。他提请新的政治局常委务必对此加以注意,并强调秋收起义非军事不可,“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首次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他即奉命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返回湖南,组织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为什么要选在秋收季节,这里讲了原因

(电影《建军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