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2年暂居的这南边海城香港,消磨了杜月笙人生最后的时光。他在反复呢喃着的“希望”中闭上了遗憾的双眼,终究没能回归故土。

回望杜月笙的一生,人人都要赞他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朋友遍布天下,政商文界,五湖四海,几乎都有他能搭上关系的人,甚至但凡认识他的人,都从他那里沾过恩受过惠。他有一句尤为著名的话:别人存的是钱,他存的是交情。钱总有花完的一天,交情却能长久。

他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还不是一朝一夕慢慢地领悟出来的,而是似乎与生俱来,只是从他踏入上海滩开始,日益地显露出来罢了,仿佛潮水退却后浅滩,全貌渐渐为人所知。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

豪掷两千块助朋友

他拜在黄金荣门下没多久,便赶上了林桂生病重,医生看了十几家,良药喝了半个月都不好,眼见着是要病殁的迹象,杜月笙便被派去照顾她,他日夜不合眼,尽心尽力,一会儿都不离开,但凡林桂生有需要,随时都能找着人,其他人虽然也不错,但总没有杜月笙这般细致。

林桂生十分感动,病情竟然渐渐地有了起色,从此对这个瘦弱的小个子年轻人青眼有加。时不时地便惦记着给他捞份小差事,贴补几个钱用。

有一回林桂生便带着杜月笙去推牌,头几把颇为顺当,赢了几次之后她便让杜月笙接手,自己先走了。想不到的是杜月笙鸿运当头,接连赢了两千四百多块。

他回去便想把这钱给林桂生,因为怎么说都是林桂生起的头。林桂生却只象征性地拿了四百块,其余的两千都给了杜月笙,暗地里也想着趁机看看这钱他会怎么用。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剧照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杜月笙既没有拿去吃喝胡乱糟蹋了,也没有急着买房子存起来,而是几乎都分发给了自己落魄时与他交好的几个朋友,当初他打工的水果店老板王国生,被他把衣服都当掉的好友袁珊宝,多次给他提点解惑的马祥生,还有很多只打过招呼的点头之交,三十五十的塞过去丝毫不见心疼。

这些人日后都跟他成了一辈子的好友,杜月笙需要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一拥而上,还要担心自己的“绵薄之力”不够用。这大约是他攒的第一份交情。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和孟小冬

巧妙化解工人法商矛盾

1929年,法租界公然用殖民政策欺压界内百姓,尤其在工人工资方面,极为苛刻。以“法商水电公司”为代表,员工月薪金不足十个银元,由此引发了大罢工。

法租界一开始不肯妥协,拖了十多天后想请杜月笙出面帮忙,但杜月笙一口回绝,说暂时没有办法。法当局只得回头继续和工人们僵持,如此对峙了几个月,眼看局面要失控,不得已,他们找到了当时的上海市长吴铁城,请他调解,吴铁城并没有信心能够和平解决这件事,于是转而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这才忖度着时机成熟了,终于应允了下来。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应对的?

据常年与杜月笙打交道的老中医陈存仁回忆,他那时因字写得还不错,偶然得了杜月笙欣赏,杜月笙又最喜欢文人,便常找他过去坐坐。两人往来由此增多,有关杜月笙的不少事情,他都知晓一二,有些甚至是亲眼所见。

关于这个罢工的事情后面是如何解决的呢?杜月笙先找来法商水电公司负责人,跟他们讲,要想取消罢工,工人薪金至少要加一倍,但法商公司负责人认为不妥,最多只能加到75%,而且罢工期间的工资不给,否则会形成惯例。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

杜月笙沉思后,答应了这个条件。然后一回头他又将罢工的发起人齐聚一桌,组了一个饭局。席间让这些领头人提条件,大家七嘴八舌,加薪资是肯定的,但所要求的薪资无非是加三成,四成,最多也没有超过五成,另外一个条件就是罢工期间工资照给。

听到这些讨论,杜月笙心里有数了,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他宣布最终结果:你们要求的薪资太少了,我给你们谈到了75%。

这个话一出,大家顿时喜出望外,当场便欢呼了起来。后面他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不愿给,有很多人都摆摆手表示算了,不怎么介意了,大约是觉着能加工资已经是胜了一筹。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剧照

可没想到杜月笙接着又来了一句,资方不愿给,那么这一部分他会给大家补贴。工人们怔楞过后再次掌声雷动,对杜月笙感恩戴德,一边嘴里连连称赞,一边一一举杯敬杜老板。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事件被杜月笙三言两语给摆平了,杜月笙三个字从此在上海滩也更响亮了。这一回,他攒了不少工人的交情。

及至到了香港,人生的最后一刻,他还嘱咐家人把借条给烧掉,不要在他死后到处要债,免得坏了交情。有钱的自然会相帮,没钱的你去要也要不来。能将人情功夫做到这种极致的,除杜月笙以外,还真数不出来别的人。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

晚年的杜月笙意外翻车,里外不是人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面面俱到的人精,晚年的时候却翻了车,导致里外不是人,两边都回不去。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杜月笙携一大家子匆忙奔赴了香港。但据女儿杜美如回忆,杜月笙在香港过得并不如意,他常常对着大海独坐,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想着离开香港。

恰逢那个时候,两边都来人,劝说杜月笙回去,杜月笙于是动了心。但他很慎重,并没有跟两边的来人直接讲。而是托朋友钱新之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老蒋,一封给周爷爷,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愿意回去。然而话没有一下子说满,期望着能跟两边再讨价还价一下,哪个更稳妥便更倾向哪边。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那天杜美如正在照顾生病的杜月笙,突然一个人着急忙慌地跑进来说不得了了。问出什么事,来人才语无伦次地讲,钱新之那天喝了酒,醺醺然地居然将两封信给放错了信封,写给老蒋的寄去了大陆,写给大陆的寄去了台湾。

这下,闯了一个大祸,他想两边观望,相机行事的目的一下子被揭穿了,虽然两边也未必不知道,但这么赤裸裸地摊开,不亚于在这张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一向八面玲珑的杜月笙,晚年却因一个失误翻车,导致两边都回不去

杜月笙剧照

​一辈子八面玲珑,人情玩得溜转的杜月笙这下里外不是人,再想要回去,无论是哪一边,可真是没这个脸了,只得蜗居香港。经此一事,杜美如回忆,父亲杜月笙的病便陡然更加严重了起来,每天都得靠氧气瓶吸氧,心灰意冷之下,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病故前,还喃喃地说自己没有希望了,但儿女们还有。

参考文献:

《杜月笙传》

《上海老中医眼里的杜月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