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這場特殊的"戰疫",把更多的人們圈在了家裡,宅在了屋裡。自覺宅在家裡不動,不給"戰疫"添亂,從"戰疫"的全局來講,也是一種貢獻。

疫情之下,這就是我們經歷的生活。況且,生活並非總是風清月白,災難突如其來、生命短暫脆弱才是真實世界,風雷之上的激盪、日常之中的廝磨才是本來生活。

請再忍耐一下,請接納世界的真實模樣、接納生活的本來面貌,在此基礎上,不墮信心,不失希望,在責任與壓力中淬鍊生命,在慢下來的時間內變成更好的、更強大的自己。

然後,會發現,你我終能摸透時間的脾氣,淡定從容。

特殊時期,時間好像也變得格外漫長,無以打發。但其實,時間的價值從來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它一直在那裡。

詩人將其文藝地解讀為“時光不會流逝,流逝的是我們”,回過頭再看,是充分利用還是日復一日荒廢?不管怎樣的度過,這段時光已然流逝。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1⃣️

喜歡讀書的人,每天吃過飯,找到最愜意姿勢,倚靠在某個角落,沏上一杯香茗,在嫋嫋氤氳中隨著章節內容浮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和喜歡看書一旦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長此以,潛移默化會改變人的氣質與觀念。在字與字的組合間,蘊含著無數個未知的世界,淨化心靈。

喜歡追劇的你,終於有時間看劇了。平常的日子裡,忙了工作忙家務,既要洗衣做飯,還得忙完孩子服侍老人。這段時間可是一追到底的大好時機。由著性子,盡情地跟隨劇中人物喜怒哀樂,齜牙咧嘴敞開笑,抽泣抹淚當主角、入劇情。

在客廳、臥室、書房、衛生間和陽臺上循環往復豪華遊。待到轉夠遊累後,倚窗遠眺,望著天空發發呆,天好藍,風兒捲起雲朵嬉戲玩鬧,一會風在前,一會雲翻湧,陽光笑眯了眼。

喜歡爬格子碼字的人,在吃了睡,睡醒再吃的慵懶日子裡,靜下心來,埋頭讀書,埋頭坐定。把平時因了忙碌沒時間讀的書,沒時間寫的文字,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讀的神往,寫得痛快,沉浸在讀書的享受中,沉迷於拼湊文字的樂趣裡,自由自在遨遊文字海洋。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2⃣️

充裕的時間裡,針對自己的短板和興趣愛好,朗誦、繪畫、練字、自彈自唱玩樂器,背單詞,學習一門技藝。充實了自我,豐盈了歲月。

鍛鍊、提高身體免疫力,因地制宜,在家裡跳健美操、做瑜伽、打太極、俯臥撐和仰臥起坐,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天強身健體做運動。有個好身體,健康快樂生活。

織毛衣、繡十字繡,那可是心靈手巧女性的專長,這項技藝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看著纖巧的手指繞啊繞,縫呀縫,一件件成品慢慢地呈現出來,那真算得上是成就感爆棚。

據說織毛衣跟彈琴一樣,都是協調鍛鍊人左右腦的上乘大法,開發大腦、激活腦細胞,有必要繼續發揚。尤其是看著邊織毛衣邊追劇的她,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靈巧的手指翻動,釺子和線就像被施了魔力般纏繞纏綿、翻飛舞動······

朝九晚五的時間太匆匆,每個人都肩負著生活的重擔,誰不是疲於奔波?終於可以閒下來和父母坐一起說說家常嘮嘮嗑;為父母洗衣、做飯,為他們捶背揉肩,傾心照顧生活,把父母侍候的週週全全。溫言細語說話,就像他們當初精心養育了你那般對待。讓那飽經風霜,慈祥的臉上睡夢裡都會展露笑顏。盡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人呆一起的生活裡,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影響很重要。柴米油鹽的平常日子才是家的溫暖。

爸爸分擔乾點家務活、接替妻子的忙碌繁瑣,彌補平時顧不上家的缺憾,給她多一點呵護,孩子肯定能切身感受到這種暖和愛;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詢問他遇到的難題,並耐心地一一解答。感受體會養育和教育成才的不易。

當然,生活百態,宅在家裡,也有當起了甩手掌櫃,什麼活兒都不幹,讓父母侍候,由父母做飯,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睡的雙眼朦朧,睡的忘了白天夜晚,睡的腰粗了一圈又一圈。

還有手不離機,難捨難分,沒白天沒日夜奮戰在遊戲裡,忘乎所以,視力下降,出現痴呆,身體熬壞。

宅家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嘗試創新最多的大概就是廚藝展示。初學者也好、技藝嫻熟的大廚也罷,有足夠時間做做菜,翻新麵食糕點。

“以前靠外賣養活的我,現在都能自給自足了。”朋友圈有人更新了她的動態。相信在以後的任何時候,離開了家,離開父母,一人在外時,家人也不用擔心惦記吃不上飯了。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這段時間後舉辦個廚藝大賽,估計家家都有神廚高手勝出。

通過各種“翻車現場”“現場秀技”的摸索和歷練,加上“做飯是一種痛的領悟”,不說是做一桌“滿漢全席”,至少上演一餐“青海老八盤”那是綽綽有餘,小試牛刀吧。

欲知“大廚是怎樣煉成的?”請一一翻閱自己的朋友圈,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裡面。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4⃣️

還有的宅在家裡,"吃"起了手機"大餐",一天到晚手機不離手,埋頭於手機遊戲,專心於挑戰"難關",玩的忘我痴狂,玩的天昏地暗,玩的面容憔悴,玩的成了熊貓眼。

居家生活本就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舒適整潔的家是每個人的溫馨港灣和歸宿。

也許呆在一起時間長了,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吵吵鬧鬧。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正是有了生活中的這些瑣碎,才真正調劑了枯燥的人生。

這段被按下“暫停鍵”的日子裡,每個人按自己的節奏生活,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靜靜地讀自己喜歡的書,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做自己愛吃的餐食,每天都充滿期待。

那些宅家的日子裡,必將成為我們的一段回憶

宅家的狀態折射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期待著疫情解除,春暖花開。期待著走出去的自由自在。

這樣的日子裡,我們審時度勢,關注著國內外新聞和疫情,摸透了時間的脾氣,體會到健康平安才是人之根本;感受到國泰民安才是萬福之地,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張弛有度,進退自如,從容不迫。

相信以後的歲月裡,這段生活感受都會成為永久的回憶。

我們的這場經歷必將成為歷史的唯一,當我們到了耄耋之年,拉著兒孫的手講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坦然的說:你們的爺爺奶奶在那些特殊的日子裡,雖然沒給國家做多少貢獻,但沒有給國家添亂,也沒有虛度!

近期,各地陸陸續續交通高速解封,復工,復出了,這一個多月宅家的日子裡,你閉關修煉到了幾級?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體會?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