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大体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两种。有本民族文字,但因居住地域的关系,各地方使用的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傣族是跨境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傣雅支系传统民居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傣族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羌人。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自称“阿卡”,本地统称“爱尼”。自称“阿卡”的哈尼族分“吉维”、“吉坐”和“木达”三个支系。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识别工作不断推进,先后把“阿克”、“布下”、“补过”、“排角”归属哈尼族。

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进入西双版纳。哈尼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主要分布在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勐龙镇、勐罕镇、嘎洒镇;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西定乡哈尼族布朗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勐腊县关累镇、勐捧镇等。主要节日有“嘎汤帕”、“耶苦扎”等,“嘎汤帕”节是哈尼族新年节(即元旦),意为“万物更新”,新的一年开始之意。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哈尼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迁至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西双版纳地区的拉祜族多从澜沧县迁入。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

主要聚居在勐海县的勐阿镇、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勐海县的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勐宋乡及景洪市嘎洒镇、小街乡、勐龙镇和勐腊县的磨憨镇等。主要节日有扩塔节(即拉祜扩)、火把节、尝新节。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拉祜族

彝族源于古代北方“氐羌”族群。是从青海流域南下的氐羌族群中的一部分,与当地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清代,彝族祖先中的“腊鲁”支系迁居新平、景谷一带,后因战乱,由景谷经思茅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定居。

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曼腊彝族瑶族乡、易武乡、勐伴镇,景洪市普文镇等地。主要节日有:彝族节(俗称二月八)、火把节。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彝族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族、德昂族有族属渊源关系。现今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勐满镇和打洛镇等乡镇,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捧镇、勐满镇、勐腊镇、磨憨镇等。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民众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节日有“桑康”节、“玛格乐”节。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布朗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者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是1979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少数民族。

基诺族的族源有两种,其一是属氐羌族系分支,由西北迁徙而来;其二是据基诺族创世史诗传说和基诺族送魂路线等口碑,认为基诺族先民发祥于杰卓山(今景洪市基诺乡洛特老寨)。

另据傣文《泐史》记载,元末明初,西双版纳傣族的第九任召片领刀坎曾娶基诺族肖则为妻,说明当时基诺族就生活在西双版纳一带。

主要聚居在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勐旺乡,部分散居于景洪市勐养镇、普文镇、大渡岗乡和勐腊县象明乡、勐仑镇等地。主要节日有:“特懋克”节和“新米”节,其中“特懋克”节最为隆重。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瑶族源于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西双版纳瑶族有自称“蒙”(蓝靛瑶)和“棉”(顶板瑶)两个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明末清初,瑶族先民由湖南、广西迁入云南,经文山、屏边、思茅、江城等地进入西双版纳今景洪市勐旺乡和勐腊县边沿一线山区。

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瑶区瑶族乡、勐伴镇、易武乡、关累镇、磨憨镇、勐满镇以及景洪市的勐旺乡。主要节日有:“盘王”节、“新米”节。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瑶族

苗族自称“蒙”,其祖先从贵州经云南文山、墨江、思茅至易武,后入勐伴居住一段时间,最后向南迁至磨憨镇境内定居,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西双版纳州的苗族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磨憨镇、象明乡、关累镇;其余零星散居州内乡镇、机关、农场、厂矿等。主要节日有丢包节等。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苗族

西双版纳境内回族来源,主要是在明清时进入西双版纳经商的大理回族商人与当地少数民族联姻,落籍西双版纳的回族后裔,其次是1950年以后支援边疆建设的内地干部、工人、农民和科、教、文、卫人员中的回族职工及其后代。

其余回族主要来自昆明市、红河州沙甸及玉溪地区的通海、峨山等县。主要分布在景洪城区及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遮镇,部分散居于各乡镇机关、厂矿、农场,其中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村落。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圣纪节)等。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回族

佤族源于古代“濮”人,佤族自称“佤”或“阿佤”。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与布朗语有亲缘关系。

西双版纳州境内佤族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勐遮镇曼扫村委会佤族寨、佤族新寨;勐遮镇曼弄村委会佤族老寨、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回寨;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暖和村委会浓岛老寨、中寨、新寨。佤族创造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火节、播种节和新米节。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佤族

壮族他称“沙人”,西双版纳州境内世居壮族自称“养”。由于生活习俗与当地傣族相近,故又自称“傣养”。语言原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但州内壮族由于与傣族长期交往和杂居,本民族语言除少数老人知晓和使用外,多数人平时都操傣语,通汉语。

西双版纳境内世居壮族祖先,多从广西经文山等进入老挝,后又因战乱从老挝迁入勐腊县定居。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勐伴镇、瑶区瑶族乡。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壮族

西双版纳境内景颇族是二十世纪初从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经缅甸、澜沧县迁入勐海县的。主要居住在勐海县勐海镇勐翁村委会的景颇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景颇族现在过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清明节等。


十二个少数民族,十二个节日、十二个民族的美女,版纳旅游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