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血常規包括哪些內容?能看出人體的哪些問題?

手機用戶4283272004


(醫患家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血常規是醫院中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和尿常規、糞常規並稱為三大常規,一般的住院患者都要常規進行血常規檢查,既然它這麼重要,我們就先了解一下血常規。



血液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血常規是最普通,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中的細胞部分,其中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通過觀察血細胞數量及形態,和正常值範圍對比,達到判斷疾病的目的。


通過血常規我們能查出什麼疾病呢?首先,紅細胞計數小於正常值時,一般見於貧血或失血等,大於正常值時可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肺心病等。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可以更好的反映貧血的程度。第二,白細胞計數增高多見於感染,白血病等,白細胞數目減少則和貧血、再障等相關。第三,血小板計數增高和感染、出血等有關,計數減少則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


以上只是很粗略的說了下和血常規相關的疾病,實際在臨床上要結合患者具體的情況去判定。


醫患家


由於血常規檢查要求不高,很多社區醫院或部分診所就可以進行。我們經常遇到很多患者拿著血常規化驗單,問醫生:“為什麼我的有幾項比較高或降低?是不是有什麼病?”也有的患者問醫生,從血常規檢查可以看到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嗎?

其實血常規在臨床工作中,它是一種非常多見輔助檢查,血常規檢查裡包含很多內容,有的改變可以明確診斷疾病,有很大臨床意義,有得改變,需要結合其他檢查來判斷有沒有臨床意義,有的改變沒有任何臨床意義。

血常規也叫血象,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佈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PLT)等等,作為普通老百姓,需要知道對臨床診斷有價值幾項就可以了!其他升高或降低,需要專業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及其他檢查評估,有很多沒有實際意義!


第一個主要看的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看有沒有貧血;第二個主要看的是白細胞,看有沒有感染,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白細胞高過正常範圍,考慮細菌感染可能,但現在由於抗生素使用,這項需要結合臨床治療及其他檢查,所以沒有特異性,這是提示;另外一個就是血小板,看我們身上的貧血,是因為血小板減少引起的,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常規三系同時減少及升高(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或白細胞參數大的離譜或者為0,建議最好醫院進一步檢查,需要做骨髓象檢查,也就是化驗骨髓。


耳鼻喉科高醫生


一般血常規檢查項目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數量等。



一.紅細胞增多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及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多為脫水血濃縮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對增多所致。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臟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須藉助大量紅細胞來維持供氧需要。

紅細胞減少見於: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礙和造血組織損傷。紅細胞遭受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破壞。各種原因的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

二.白細胞病理增高見於:急性感染:急性化膿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或局部炎症。組織損傷:手術後急性心肌梗塞。惡性腫瘤及白血病:急性,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種惡性腫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其他: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藥物中毒等。

減少見於:細菌感染如:傷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網狀細胞增多症。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腫大,x線,某些抗癌藥。

白細胞又分為幾類:

1.中性粒細胞增多見於:急性感染或化膿性感染:如肺炎,敗血症,膿腫等。大手術後心肌梗塞,肺梗塞等。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2.嗜酸粒細胞增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紫癜,鉤蟲病,蛔蟲病,吸血蟲病,溼疹,牛皮癬等。

3.淋巴細胞增多見於:某些病毒或細胞所致的傳染病:傳染病恢復期,結核病,百日咳。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4.單核細胞增多見於:傷寒,結核,黑熱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

三.血紅蛋白臨床意義:貧血,白血病,產後,手術後,大量失血,鉤蟲病等減少。缺鐵性貧血時尤為明顯。肺氣腫,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時增高。Hb低於45g/L者應予輸血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除外。

四.血小板計數增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手術後,急性失血後,創傷,某些惡性腫瘤,感染等。

減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血常規檢查是檢查血液方面是否存在異常,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可以及早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診斷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是臨床上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美小護蘭蘭


  第一個問題,血常規檢查項目有哪些?

  (1)血常規檢查項目有四種: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測定。每種類型的項目都可以測量許多參數。

  (2)檢查紅細胞計數參數:血細胞比容,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體及分佈寬度等。

  (3)白細胞計數測試參數為:淋巴細胞計數,中間細胞計數,中性細胞計數等。

  (4)檢查血小板計數參數有:血小板壓力,血小板平均體積,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等。

  (5)血紅蛋白參數檢查有:平均血紅蛋白紅血球含量,紅血球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等。

  第二個問題,能看出人體的那些問題?

  血液檢查可以檢查血紅素水平,如果貧血症可以先治療。母親和分娩時輕度貧血影響不大,重度貧血可引起早產,低體重兒等不良後果。你也可以得到血小板的價值,血小板與凝血有關,所以治療前血小板問題的人適合懷孕。這項測試還可以測量紅細胞(MCV)的大小,有助於尋找地中海貧血的攜帶者。除此之外,血常規能查出哪些毛病:

  (1)冰箱食物中毒。

  (2)急性輸卵管炎、乳突炎、肝炎、萊氏綜合徵鞏膜炎,急性海綿竇栓塞性靜脈炎。

  (3)毛細胞白血病、妊娠合併白血病、前庭腺癌、眶骨膜下膿腫。


血液病醫生李蘭芬


  血液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血常規是最普通,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中的細胞部分,其中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通過觀察血細胞數量及形態,和正常值範圍對比,達到判斷疾病的目的。

  那麼,血常規能查出什麼疾病呢?

  第一,首先,紅細胞計數小於正常值時,一般見於貧血或失血等,大於正常值時可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肺心病等。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可以更好的反映貧血的程度。

  第二,白細胞計數增高多見於感染,白血病等,白細胞數目減少則和貧血、再障等相關。

  第三,血小板計數增高和感染、出血等有關,計數減少則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

  另外,進行抽血的時候,是需要空腹,並且不要劇烈運動,因為當人體在進食後和大量運動後,血液裡的白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指標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會導致檢測結果不夠準確,影響醫生的判斷。

  此外,在進行抽血前幾天儘量保證充足的睡眠,清淡的飲食,防止睡眠不足,飲食油膩導致血液裡的某些指標出現異常,導致醫生判斷出現誤差,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其實血常規檢查包含的東西很多,具體的情況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病史、症狀結合血常規的報告,來進行判斷,因此建議大家在去醫院就診前,儘量不要劇烈運動,吃刺激的食物,防止造成結果出現誤差。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血常規就是檢查血液裡面的各種血細胞,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血液裡的各種血細胞都有一定的變化範圍,升高或者降低都是反應出相應的身體問題!比如白細胞升高可能是細菌感染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