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提前兩小時到站,來得及

提前兩小時到站,來得及

航拍改造後的廣州火車站。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

“沒想到進站這麼快,從門口第一次安檢到進入候車大廳,半小時就夠了。”昨日中午12時,正在廣州火車站一樓1號候車大廳坐著等車的小侯告訴記者。他訂了13時22分的T370次列車回遼寧老家,“我預計提前一個小時進到站裡候車,因為春運,想著車站肯定人多,排隊進站要不少時間,就早早出門。結果沒想到現在進站這麼順暢。”

小侯的話也是車站內多數旅客的感受,大家普遍反映今年春運期間進站很快,只要提前兩個小時到達廣州火車站,就一定能趕上火車。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廣州火車站今年春運前的大改造。“為了這次春運,廣州火車站花了大力氣全面改造,將最大的空間讓給旅客。除了環境和設施的改造,客運組織模式也從沿襲多年的傳統模式轉變為現代化的高鐵模式。”廣州火車站站長郭飛躍介紹,“經過這幾天客流高峰期的考驗,證明這些改進是成功的,旅客大可放心提前兩個小時到站,不必提前。”

進站:取好票可直接前往候車大廳

記者從廣州火車站的地鐵口出來發現,以往售票大廳沒有門通往候車大廳,如今車站分設東、中、西3個進站口,從售票大廳取好票即可經過東進站口直接去往候車大廳。從西面方向前來的旅客也可以在西進站口前面新設的互聯網取票區取票進站,實現取票乘車零距離。3個進站口之間新建了8800平方米的帶雨棚連廊,作為旅客進站緩衝區,大大減少了旅客行走距離。3個進站口增加了50臺自助核驗閘機,啟用身份證驗證進站模式,旅客自助通行快速、便捷。安檢方面,更新了雙維安檢機5臺,增配安檢人員168人,同樣最大限度減少旅客排隊等候時間。

候車:旅客體驗更美好

進站之後,記者看到,候車室由以往的13個小候車室整合成6個大候車室,裡面增加了不少綠植,牆上還新增了廣東四大名園和珠江口兩岸風情的雕刻。車站的5000個候車椅全部換成PU皮革,讓旅客坐起來更為舒適。

以往廣州火車站是兩次候車模式:提前4小時進候車棚、提前2小時進候車室;如今改為一次進站候車,且旅客在所訂車次開車前3小時就可以進站等候。

除了顯而易見的設施設備,廣州站對廁所、照明、地板、頂棚、供水5項工程基礎設備也進行了全面整治。有旅客反映:“以前車站內羶味很重,廁所味、方便麵味、人的汗味混雜在一起,讓人不適;如今,這些味道全沒有了。”這是因為車站的“廁所革命”大有成果,站內19個廁所全面進行了升級改造,其中6個廁所還首次試用“森林之魂”微生物除臭系統這一國際領先技術。

服務:

“路地一體”更加緊密

除了硬件設施,廣州站的重點旅客服務也更加溫馨。站內服務檯形成了以一窗(售票木棉之窗)、兩隊(038服務隊、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三中心(票廳U彩服務中心、站內志願者服務中心、候車大廳U彩服務中心)為平臺的重點旅客服務網絡。服務人員看到有需要的老年旅客和殘疾人旅客,會立刻伸出援手。昨日有一對老年旅客就享受了車站的優質服務,車站人員將他們送上車後,老人感慨地說:“兒女都出去玩了,我們自己回老家,幸好有你們的幫助!”

車站的貼心服務還包括“四區一室”——商務座候車專區、重點旅客候車區、兒童候車娛樂區、軍人候車區以及哺乳室,還設立了“廣鐵U彩”優先通道,供老、幼、病、殘、孕、軍、消防人員重點旅客、急客、商旅旅客優先快速進站。

此外,改造後的廣州火車站還有一大特色——“路地一體”更加緊密。廣鐵集團調度分所和廣州市春運指揮部在這裡合署辦公,充分運用大數據信息平臺,在行車組織、客流監測、資源共享、信息聯動等方面進行高度融合,對車站周邊客流聚集、來源方向、駐留時長、列車運行秩序等進行實時全方位感知,根據客流情況進行動態分析預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