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理?

角落裡的關注者


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理?

身體內水火是不斷交替運行,中間不能堵塞。多思多慮,用腦過度,思慮過重傷脾胃,必定中路會出現隔斷,而且熱氣藉著腦補過度氣血消耗上衝,水火不能正常運行,腿腳一定是涼的。

長期的思慮過度,不運動,久坐人群,就很容易出現上熱下寒這樣的體質,或者是上實下虛。氣血不斷地往上走,維持思路,下面就顯得相對不足,容易感到沒精神,不愛走路,頭暈,失眠等。

身體溫度分配不均勻,一定要堅持練習金雞獨立,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讓我們身體的寒熱分配均勻,而且不花一分錢。

同時上熱下寒,心腎不交出現睡不著覺,入睡困難,那麼在晚上睡覺之前,平躺,去掉枕頭,然後將我們的腳架高,腿與床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間,媒體拿堅持十幾分鍾,不僅可以調理心腎不交,還能預防靜脈曲張。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上熱下寒體質者,雖然下焦寒涼,冬天怕冷,手足冰涼。但由於上焦虛火旺,往往吃些熱性的食品或補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種體質者對如何調理一籌莫展。接下來,棘海生物科技小編和大家說說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上熱下寒的具體表現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下述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症狀:


上面出現上火:皮膚油膩、毛孔粗大、青春痘、口瘡口臭、牙疼、咽痛、目赤紅腫、眼乾眼澀、甲狀腺類問題、心煩不安、焦躁、易怒症狀主要出現在上焦及中焦。


下面出現寒氣:手腳冰冷,特別怕冷、腰膝痠軟、尿頻、小便清冷、便溏腹瀉、腹冷胃痛、女性出現白帶清稀、宮寒不孕等,男性出現精冷不育、飲食耐溫不耐寒、膚色暗沉,長黑斑,甚至有水腫等。


1、日常飲食



通過調整飲食來緩解,平時要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像辣椒、酒精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補過頭,也不能總是吃羊肉這類滋補的食物,日常飲食最好以平性為主,飲食多清淡,常吃些時令蔬菜與果蔬,儘量選擇比較溫補的食物,既能補陽又不會傷陰,像香蕉、蓮藕、白菜、山藥、南瓜、燕麥米等。


2、生活起居



平時也要規律作息,不要總是熬夜,一個規律的作息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髮,身體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是能幫你改善上熱下寒的現象的。


要注意少熬夜,堅持每晚11點進入熟睡狀態。肝膽負責機體的代謝解毒功能,此時人體進入熟睡狀態,有利於肝膽經氣暢行。


慎吃西藥、打點滴、喝飲料,以免加重肝腎的代謝負擔、造成毒素累積。


3、泡腳



上熱下寒的人手腳常常會發涼,而泡腳就可以很好的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和代謝,寒從腳起,腳不冷了,體內的熱氣也能得到平衡,有助促進陽氣的生髮,泡腳時還可以多按摩按摩腳底,疏通經絡,不過要注意控制時間,泡20-30分鐘,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由此看來,經常上火但又怕冷,多是上熱下寒這種體質惹的禍,而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也比較常見,不妨對照著看看以上的幾個身體表現,你有沒有,若有的話,或需及時調理了,以上幾點若能做到,或能將你的陽氣調回來。


青島棘海生物科技


1、 第一、通過生活起居來進行調理上熱下寒體質者更應該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要儘量少熬夜,最好每晚11點前就可以進入睡眠狀態,因為這時進入熟睡狀態中,肝膽可以得到修復,而肝膽是代謝解毒的功能器官,充分休息更有利於肝膽經氣暢行。

2、 第二、通過合理飲食進行調理上熱下寒體質者更應該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避免經常吃一些生冷、堅硬、煎炸、燒烤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不利於消化,對身體也會造成損害,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並要保持營養的平衡,可以多吃茄子、西紅柿、南瓜、麵食、銀耳等食物。

3、 第三、通過體育運動進行調理上熱下寒體質者更應該經常運動,經常運動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還具有排毒的作用,因為一些上熱下寒體質者,由於不愛運動,經常上身出汗,而下身出汗較少,這樣會導致身體的失衡,而多做運動有助於全身的協調,從而緩解上熱下寒的情況。

注意事項:

綜上所述,我們瞭解了上熱下寒體質者可以通過安排好日常起居、合理進行飲食、多進行體育運動等來進行調理,而且在每晚臨睡前可用熱水來泡腳,這樣可以溫養五臟六腑,更有助於陽氣的生髮,對於緩解上熱下寒的症狀有很好的幫助。


女王朱瓊


上熱下寒,最主要的是中焦不通。拔罐法:疏通三焦。艾灸法:引火歸元艾灸湧泉穴,注意陰虛的人不能艾灸湧泉穴。拍打法:拍打屁股,上下拍打5分鐘。拍打八髎或揉搓八髎,揉搓到皮膚微微發熱即可。拍打衝門穴,衝門穴位於腹股溝處,左右各拍打5到10分鐘即可。


樣樣紅136819


清上而暖下,宮寒用艾葉三克,不可久服,三劑足矣。少腹寒用烏藥。上熱肺熱黃芩,胃心熱用竹茹,重者用竹瀝。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上熱下寒這不是體質問題,這是症狀。導致上熱下寒的原因很多,不去列舉解釋了。上熱下寒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很大,主症會有頭面發熱,下肢冰冷,脾胃不和,肝火較盛,昏昏沉沉等不舒服。中醫裡叫厥陰症,這是六經中最深的一經,絕非短時期形成。所以治起來也略顯麻煩一些。

有很多辦法,可以去除表症。如上面各位所答覆的方法,分人分情而論,有的適合您有的可能效果一般。

病者不同醫者不同,治法時間都會隨之改變。講一下我的理解,供您參考。厥陰症若可以確認,不妨試試烏梅丸。組方中君藥烏梅,酸斂之性可以調肝經,肝木收斂後,可使脾土得以復原。脾土復原,中氣迴轉,使五行得調和,此為治本。方中附子,乾薑,細辛為熱藥,附子尤善引火下行,溫暖腎水,腎經主下肢。可解膝下冰寒之象。乾薑同時暖中焦脾土,配合中氣運轉。另以黃連,黃柏平抑心火,防心火之上炎。該方以烏梅斂肝為主,配以引火封髓之方,對厥陰症治療有奇效。服藥後三天之內,必有熱氣在中焦運轉,可解上熱下寒之處,肝氣平和,人心不苦。若三日未解,恐不對症,還以另尋良方為上。

該方雖有辛附,但服用不超量,可不必懼怕。若有眩暈,片刻自解,為藥性所致,說明中的。病患各有不同,或伴有其它病症,若有其他不適可停藥觀察,或去醫院解決。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早日康復!


易眼看世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調理,首先要注重全身氣機的調理。要看引起上熱下寒證的主要病機,如果是因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脾寒氣滯導致中焦宣通氣機的功能失調,使人體上下陽氣不能交通形成的上熱下寒證。調理上可以選擇交通上下陽氣,疏通氣機,協調上下之寒熱的方藥,如黃連湯,方中黃連清上,乾薑、甘草溫下;半夏配黃連,黃連清胃熱,半夏降胃氣之逆,乾薑甘草相配,散脾寒,腹痛,以溫下;人參、大棗、甘草相配,補中焦之虛,用桂枝調暢中焦氣機的不暢。全方配伍交通上下之陽氣,協調上下之寒熱,以達到清上溫下,和胃降逆的功效。其次,三個瀉心湯,也可治上熱下寒的症狀,具體的應該在專業醫生的辯證下明確病機選擇方案。


桃清堂中醫


每天注意敲打三焦脛100次,可改善肢體上熱下冷的病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