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機油越貴越好嗎?全合成機油是不是偽命題?

德約科維奇Novak


機油不一定越貴越好,但全合成機油在三種類型裡價格確實最高,而且絕不是偽命題。

合成機油為利用化學方式合成製造的潤滑油,通過對各種天然物質進行提純和分解,在以不同的成分混合成新的物質,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後才得出合成機油(配方是絕密、一般人無從得知)。

以這種方式製造潤滑油已經有90年的歷史,初期合成機油並不是用在汽車上,而是針對運行工況非常嚴苛的飛機發動機針對性打造,這種機油具有潤滑性能強、運動阻力小等特點,重要的是這種機油沒有一點礦物機油成分,潤滑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後期隨著汽車發動機性能的逐漸提升,機械對潤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苛,所以這種機油也被汽車採納。

但合成機油的製造的工藝比較複雜也就決定了製造成本高昂,所以全合成機油的價格確實很高;不過也不能排除一些所謂高端品牌的高溢價,或者是一些級別很高針對賽車使用的機油,對於普通代步車而言大部分發動機不需要這麼高等級的合成機油,知名度較高、市場佔有率最大、價格適中的合成機油已經可以滿足了,所以選擇合成機油也要理性一些。


合成機油代表了發動機潤滑油的最高等級,對應的最低等級則是礦物機油。

礦物機油指以石油通過蒸餾法得出的各種油料之一,在蒸餾過程中會出現的有汽油、柴油、沒有以及潤滑油,因為使用石油作為原料且級別最低,所以礦物機油也叫做基礎油。

而利用石油提煉的潤滑油純度不會非常高,這種油料中有一定雜質是無法徹底分離的,所以礦物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往往比較差,合成機油能做到【0W(-35℃)】,礦物機油則很難達到同樣的等級,即使參數相同實際效果也會略有差異。

不過礦物機油作為石油副產品其製造成本很低,作為最便宜的機油在環境溫度不會很低的地區,針對代步型小排量相對低溫低壓自吸發動機還是可以勝任的,5000公里更換一次也不一定比全合成一萬公里更換一次的費用高。


對於性能有一定提升、發動機運行環境稍微惡劣一些的發動機,礦物機油已經不能滿足,於是出現了半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本質是就是合成機油,而加上【全】的定義是為與半合成區別開來;半合成機油是利用40%的基礎油與60%的合成油混合調製,有了一大部分合成油性能自然會比礦物油高的多,但匹配的發動機又不需要過剩的性能的,所以加入礦物機油又能拉低製造成本,所以這種油是適合量產車最多的類型。

從2.0~2.5L到1.5~2.0T,稍微有些性能但級別不高調教保守的發動機實際可以使用半合成,更換里程可以控制在7500公里左右,相比全合成油性價比也不低。

不過應該使用哪種機油還是要按照汽車說明書的建議選擇,如最低級別為半合成則正常使用,如未提及半合成那就是默認全合成了,出於對發動機的保護不建議降低等級。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天和Auto


關於機油,可以寫一本書,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概述清楚的,一類,礦物,二類,加氫礦物,三類,加氫異構化蠟,三類半GTL,四類,PAO,五類,酯類。

其中一二類為礦物機油,三類為半合成,嚴格意義上來說,GTL也屬於全合成,四類和五類為全合成。

全合成的優勢在於化學結構的抗氧化能力,潤滑能力都較前三類好,是二戰以後直至70年代後化學工業大發展後的產品,在此之前,人類只有礦物機油可以選擇,合成機油需要石油原料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合成,類似生產聚乙烯塑料,比如GTL合成機油,其名稱叫做異構化烷烴,也就是天然氣(烷烴)在高溫高壓下合成,而PAO,也就是聚阿爾法烯烴,是烯烴氣體在高溫下合成,酯類不在此之列。

在五類機油中,PAO的抗氧化能力最強,酯類潤滑能力最強,GTL性價比最高,至於礦物和半合成,相對來說性價比也可以,但清洗和溶解積碳的能力較弱,在高溫下也容易氧化形成積碳。


用戶3205804053239021


選機油一定要看廠家指導書!機油的粘稠度很重要。德系車最好全合成,因為德系車是靠燒機油來維持發動機壽命的,自動擋尤其雙離合的也要全合成。還有買機油時要看機油認證。有好幾個標準的。比如有個某某牌的的1.5T雙離合的SUV,廠家要求使用C3/40W的機油。但是很多4S店都不一定有。另外告訴你們用C3/40W的機油後。千萬不能加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揮發會和這個機油反應降低這個機油原有的耐磨性。切記!!!


忘記時間67379340


在機油的選用中不一定要選用價格高的,要根據車的檔次高低選擇不同的機油,檔次高的車要選用好的機油來使用,因為高檔次的車他的發動機各個部件的配合都比較的精密,工作條件要求較高,需要好的機油來製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而相對於低檔次的車輛來說不需要如此好的條件,所以說低檔次的車輛不需要高檔次的機油,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選用高檔次的機油,這樣能更好的保護髮動機,使發動機壽命延長!

合成油相對於半合成和礦物質油是較好的機油!


汽車玩轉家


合成機油絕對不是偽命題!

當然機油也不是越貴越好!

選擇機油要謹慎,對於普通代步車而言大部分發動機不需要高等級的合成機油。

本人的觀點就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什麼等級的機油說明書上都有,照著說明書來就行。對於很多低端車型使用全合成機油不光沒好處,甚至有很多壞處:因為發動機加工精度相對比較低,汽缸和活塞環之間的間隙密封性並不是最精細的,這種發動機經常出現在車價成本較低的車型上,要比較粘稠的機油來起到汽缸和活塞環之間的密封作用,如果使用了比較稀的全合成機油,這種發動機的密封就會存在些許小問題,開起來反而會覺得沒有力量。另外停車之後,全合成會大部分流回到油底殼,發動機的潤滑和密封受到了破壞,所以清晨起床啟動後,發動機會受到較大磨損,如果是較為粘稠的中檔(SG/SJ/SJ級別)機油潤滑油在這種發動機內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所以全合成機油潤滑油是好潤滑油,但是並不適合低成本的經濟性車發動機。


Myautotime


各位客官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當我們購買了愛車之後,面對不大不小的養車費用,這些年我們越來越在意,力求越少越好,恨不得帶著機油去保養。但是和別人的保養心得對比之後,發現都是全合成機油,別人都是一萬公里一保養,我的卻要5000公里,這到底是何道理?是否裡面另有貓膩?

其實,車輛是由上萬個部件組成的特殊商品,根據里程更換的部件也較多,既有外部部件又有內部部件,包括輪胎、機油三濾、養護件、密封條、變速箱油、剎車油等等。而且具體每臺車出廠的時候,都有一個保養週期表,都有一個建議保養更換日期,機油作為最尋常的部件都是按照建議保養更換日期來的!只不過原來大家都沒有在意,按照首保的日期一輪輪下來的。

但是面對全合成機油和半合成機油,雖然都是機油配置,但是差的還是很多的,全合成機油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用了100%的PAO也就是(聚a-烯烴)或人工合成的酯類的品質高的機油產品,在機油的包裝上標註synthetic的標識。簡單來說,全合成機油質量更純,穩定性更好,持久性好,並且不添加礦物質油來勾兌的,都可以叫做全合成機油。

具體全合成機油有幾個優勢:

第一、全合成機油使用區間更廣,也是因為其內部的質量更純,所以適用於更為廣闊的環境中使用;

第二、所用的車型更為豪華,發動機更為精貴!一般而言半合成機油多用於經濟型汽車,全合成機油多用於豪車;

第三、全合成機油抗衰穩定性更好,在保養的時候週期要比半合成機油更長;

第四、因為其結構的原因,所以全合成機油的造價比半合成機油的價格更高;

所以通過以上的結論,大家就能看到為何別人一萬公里而我們則要5000公里就更換。具體也無非幾點原因:

1、機油加錯了車型,比如經濟車本來加半合成機油的即可,結果卻加了全合成機油,華而不實自然按照半合成機油進行更換。

2、機油要根據不同的週期表進行更換,如果在行駛過程中就發現了問題,發動機本身就有燒機油的問題,自然要5000公里就進行更換。

3、店裡面的運營成本的考慮,要是一萬公里一保養,估計很多車主一年至少少做一次保養,單店肯定不願意看到,自然建議大家多開車多保養。

最後,給一些客官些許建議,說了半天全合成機油,那麼半合成機油也不是就不好用,而是要加註什麼樣的機油,還是要根據車型而定。如果是經濟性汽車,而且每年駕駛的里程不是很多,半合成機油完全夠用了。另外,如果是年頭比較久遠的老車,也建議使用半合成機油,畢竟老車的發動機部件間的密封性不好,全合成機油粘度比較低,而且流動性好這樣很容易造成漏油燒機油的現象。


長城汽車金融


選用油品時,不要低於原廠要求。

高於太多也沒用啊。大排量,渦輪,駕駛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適合全合成油。

全合成油也是懶人神器,換油不需要太勤。如果開車頻率不高、低溫高溼環境,同樣建議用全合成油。

對於中低端的車型都可以用:10萬到30的家用車都適用,如果覺得全合成太貴,又想給愛車油品升級,那麼可以選擇性價比高的半合成油。


老車主說車


錯了全合成不是偽命題,沒有積碳油泥,使用壽命長,潤滑效果好。而合成油、半合成、合成技術這幾個才是偽命題。打文字概念,實際還是礦物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