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山東省的3所211工程院校介紹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其醫學學科起源於1864年,為近代中國高等教育歷史之最。其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從誕生起,學校先後歷經了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的新山東大學等幾個歷史發展時期。百餘年間,山東大學秉承“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踐行“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校訓,踔厲奮發,薪火相傳,形成了“崇實求新”的校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40餘萬各類人才,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山東大學是我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學之一,素以治學嚴謹、學風淳樸和人才輩出享譽海內外,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屢創輝煌。山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首批設置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學校之一,首批自主劃線的高校之一。山東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01年2月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支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高校之一(當時全國共21所)。

山東大學歷經幾個歷史發展時期,遷徙分合、春華秋實,成為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發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鎮。著名文學家聞一多、老舍、梁實秋,生物學家童第周,物理學家王淦昌,國學大師季羨林,著名詩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學界泰斗、棟樑之才都曾在此執掌教鞭或蒙沐教澤。一百多年來,山東大學汲取齊魯文化營養,秉承學術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文化底蘊,奠定了“文史見長”的學術特色,數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績,躋身於中國著名學府的行列,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被《大英百科全書》列為中國著名大學之一。

學校規模宏大,實力雄厚。總佔地面積8000餘畝(含青島校區約3000畝), 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八個校園(濟南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件園校區、興隆山校區及青島校區、威海校區)的辦學格局。現有4所附屬醫院,3所非隸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實習醫院。擁有在職教職工7782人(不含附屬醫院)。各類全日制學生達6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103人,研究生16607人,留學生1813人。

在教育部公佈的“雙一流”名單中,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山東大學卻更屬於後一類。

在“一流學科”爭奪中的全面落敗,讓這所百年名校未來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山東省的3所211工程院校介紹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海大,原名青島海洋大學,位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海洋大學創建於1924年,歷經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等辦學時期,於1959年發展成為山東海洋學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校名為鄧小平同志題寫。2002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海納百川”意指:海之大,能容納一切河流之水。形容度量、氣度、胸懷之寬廣。喻指海大培育之人應虛懷若谷,有大海般的胸襟;海大園應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能容納各種學術思想;海大能容納包括大師級人才在內的各路群英,能採納來自各界的有益之言行、有益之成果。“取則行遠”意指:海大人既能夠遵循科學精神,又能夠眼界高遠、目標遠大,且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體現了海大人志存高遠、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

學校現轄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設有17個院,1個基礎教學中心,1個社會科學部,68個本科專業。學校擁有一支結構相對合理、學科領域覆蓋較全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60餘人,博士生導師360餘人。其中6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85%,教師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學習和研究經歷的佔教師總數的70%,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中國海大就是那所擁有中國高校界獨一無二的船隊的大學。3500噸級“東方紅2”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650噸“海大號”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280噸的“天使1”科考交通補給船……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她,面朝大海、依山而居,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因油而強。她是特色鮮明的“211工程”高等學府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也是高喊“我為祖國獻石油”,不斷“為中國加油”的“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她的名字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1953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石油資源,石油工業發展急需專業人才。在這種形勢下,以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為基礎,匯聚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等著名高校的相關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組建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1969年,學校遷至勝利油田所在地——山東東營,更名為華東石油學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學院原校址內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學校更名為石油大學,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格局。1997年,石油大學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學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劃歸教育部。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

學校現有青島、東營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4751畝,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72萬冊。青島校區地處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濱之城,享有極高美譽的青島。東營校區地處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態之城、石油之城——山東東營。兩校區均位於“藍黃”兩大國家戰略重點區域,青島校區所在地同時也屬於2014年新設立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業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學校現有教師16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32人,博士生導師167人。專任教師中有兩院院士7人,“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

學校教育體系完備,以本科生教育為主,各類教育層次結構合理,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餘人、研究生5500餘人,留學生近千人,函授網絡在籍生5.4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連續21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入選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建校以來,為石油石化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輸送了20多萬名各類畢業生,培養出了大批傑出校友,走出了20多位兩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業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骨幹。

學校是石油、石化行業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較強實力,在10多個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現有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油氣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4個國家及省部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學校重視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企業山東石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石大勝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石油石化行業重要的科研中試及工業試驗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