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年24岁,很怕死怎么办?一想到以后会死去会消失就感到害怕?

帅气多斤陈大胖


害怕有什么用?你的出生是无可选择,你的死亡也是必经之路。因噎废食不可取,杞人忧天也没必要。有道是,黄泉路上无大小。早晚的事而已。


老一686


针对这个问题,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看法:

1

过了年我也就24岁了,和你的年纪差不多。

同时,也和你一样,觉得死亡很可怕,不敢想象自己死了之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会怎样。

就拿现在刚刚发生的新型冠状性病毒来说,我就在想,他们武汉人最好不要出来,而别的人也不要去武汉,不要把病毒扩散到全中国,更不要扩散到我生活的地方。

病毒如果扩散到我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农村的我,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那很有可能就会死亡。想想就有点儿害怕。

我才24岁,这么年轻,还没活够呢。

2

  • 要敢于直面死亡。自古以来绝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可是,又没有任何人能够长生不老。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过客,谁也不能陪谁一辈子,早晚都得走向死亡,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让自己在心灵上去接受这个现实。
  • 珍惜眼前。当我们明白了,人总归有一天都是要死的。同时我们不能左右命运,不知道哪一天会走向死亡。就像这次的新型冠状性病毒传染一样,在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感染上病毒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还是在预防的同时,要准备年货,吃好喝好玩好,开开心心地过年。先要过好当下,过一天算一天,因此你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要等真的来不及再后悔。
  • 立一个小目标。我是在上大学之后,有空闲时间了才想到死亡这件事情的,之前上学就是一心想考大学,没有时间去想这件事。所以,立一个小目标,每天为那个小目标去奋斗努力,让自己的每天过的特别充实,让自己有盼头,有奔头,每一天都过有意义。而且忙起来了,也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死这件事了。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不让自己白白在世上走一遭,也就不那么怕死了,最起码是没有遗憾了。

希望我的经历和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情感表达地


看到这个问题,很惊讶,哈哈,因为我以前也经常这样,我都夸张到,以前念大学的时候一个人突然想到这些,想到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也没有了,身边的一切都没了,然后还要消失,就心里心底,特别特别难受,我就去握住舍友的手,把他吓一跳,现在偶尔想起也会难受,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觉得,我们人类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小一份子,生老病死乃是世间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护保护好自己身边的爱人,亲人,然后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多去这个世界看看。我觉得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学会去享受他。我以前以为我这种只是少数人,原来大家都有呀,[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加油别乱想!!过好这一生!


机大师师哥


我十几岁的时候,知道人固有一死,想到将来自己会死去,当时难过了一段时间。现在29岁的年纪,想起这个事情,会觉得好无知哦。活着,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生活里的甜酸苦辣你都可以尝个遍,你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可以选择怎么活着,或着怎样活得会更有意义。


小黑莉


当年我和你年纪差不多的时候,跟你有一样的困惑,因为你沉浸在幸福里边太久了,没有压力,而且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生怕自己没有办法感知这个世界。多看书哲学类,不要看鸡汤,当你有了10年的生活经历,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没有早恋的老校友


虽然题目问得有点笼统,但还是大概提到了那个具体的点:死亡只是形式,题主真正害怕的是消失。

一、分析原因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劝阻自杀的案例:一位美貌的女子要跳江自杀,警察在劝她时,没有说什么人生道理、家庭责任,而是说如果自杀了,面部就会毁容。显然这个点“戳”中了这位貌美女子的内心,从而劝阻成功。

对于题主也一样,关键是要看题主是如何理解消失的?消失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消失会带来哪些损失?

因为题主没有具体描述,我只能根据我的经验来判断了(这只是可能性之一,请勿贴标签):消失意味着关系的“断裂”。这个关系,可以是和家人的、和自己的,或者是和这个世界的。心理咨询的一种观点认为,【关系】本身(不局限于人际关系)就是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题主其实真正害怕的是关系的断裂而不是死亡,死亡只是导致关系断裂的原因。

二、解决方案

如果我的猜测正确,那么解决方案也应该是围绕关系来制定:

(一)找回信心

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联想到死亡,是身体机能的病变或退化导致这样的想法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应对措施应该是: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技术。不要盲目地去“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要以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嘱为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评估建立在客观、准确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观猜测(主观猜测里会包含大量自己对自己的不良暗示)。减少主观猜测,相信医疗诊断,这样就能找回身体健康的信心。

(二)找回温度

无论是和家人、工作,或者是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本质上绕不开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此想找回关系上的“温度”时,可以试着给予自己温度,以及给予别人(世界)温度。具体做法就是尊重自己、对自己热情、对自己真诚、感受自己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的优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尊重别人(世界)、对别人(世界)热情、对别人(世界)真诚、感受别人的想法、感受别人的情绪、看到别人的优点。

有了温度,就有了载体,有了载体,关系就容易被感知到,感知到了关系,我们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那么害怕消失了。

以上观点,建立在我对问题传递出的少量信息基础上的判断,如有偏颇,请以客观事实为准。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评论,我会对每条评论进行回复。

【心理PM】专注于提供心理层面的解决方案,敬请关注~~


心理PM


我到了35岁出现了类似的焦虑 整整一年多做了各种各玩各样的检查小到x光线 大到核磁 其中有无数次的b超等 怕死谁都怕 总结以下几点 少看百度类似搜索 还有你一定是对自己很缺乏信任的人 一定要自信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身体 才24能这样啊 必要时 看看心理医生但是 不建议一对一除非你经济实力雄厚 看看普通门诊就成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改变自己的认知 面对自己想法脱敏 也许这些你不太懂 最后教你个小方法 在自己手上 套个皮筋 一胡思乱想就使劲弹一下 这样会好一些



京城药香人


人和其它动物一样,怕死是正常现象,但经常为这事而害怕说明心理有问题了,因为每天摆在人面前的是工作、吃饭、家务等等,最迫切的问题不咋关心,无缘无故的却去想遙遙无期的“死”,我想这是没事闲的。我24岁时正处在随时可能死的的战争环境,要说没想到“死”是假的,但是艰苦的环境、繁重的任务、危险的敌情,叫你第一位想的是如何消灭敌人、如何保存自己、如何生活下去,那有时间去想死后如何如何?第一想到的就是如何叫敌人死,自己如何竭力活下去……

24岁正是干大事的时候,建议你到艰苦的环境,找份出大力或动全脑的工作,到大风大浪中拚一拚,可怕是解除你杞人忧天的“良药”。


胡悦695


人人都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后的世界谁也不知道。这是对未知的恐惧,常人都有的心态。

只是人跟人的恐惧程度不同。因为你才24岁,正直大好年华,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很多事很多情还没有体会到,很不甘心,好多事情还没有做,好多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太多好想做的事情啦,太多的牵挂啦,都没有完成。所以害怕死了就完不成啦,做不了了。所以害怕。

当你年过古稀的时候,大部分愿望都实现了,心愿也了了,一切都看开了,你就不害怕死亡啦。当看透红尘,一切都放下的时候,死亡无疑不是一种解脱。好多老人,死去都是面带微笑,一副超然解脱。

人生区区几十年,死亡谁都无法预知,你也不用总是杞人忧天的过,看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谈自己想谈的恋爱,过好当下就好。趁现在年轻该闯就闯,该干就干吧,不要老后留下太多遗憾。






我不是宫里的小李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胆小,从小到大,晚上不敢一个人走路,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我怕鬼。

白天我怕见死人,怕一个人走坟地,怕一个人走在荒无人迹的地方。

说出去人家都说我是怕死才导致的恐惧心理。

其实我知道人这一生就是从生到死在人间走一趟的一个过程,没有不会死去的人,不必恐惧。

但我就是克服不了恐惧,没办法。

你也跟我一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