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重振虎威 久久为功

1月19日,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对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作动员部署、推动落实,以“五年定百年”的迫切感,号召全市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精神奋斗。会议提出,重振中山虎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承载着中山人的梦想与荣光,绝非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就能轻松实现,必须要有足够的虎识、虎胆、虎气和虎劲!

文本:朱紫强 廖冰莹 曾艳春 罗丽娟

虎识

直面挑战的勇气

土地紧缺 土地开发强度高;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大量用地“三规”不符,影响集中开发、连片开发。

产业升级 工业投资持续下降;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较惠州、东莞、佛山低,今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一镇一品产业集群竞争力弱化;承载产业发展的平台支撑不足。

交通瓶颈 对外通道少,通达能力不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珠三角排第8,与核心城市联系不强;对内交通网络不完善,公交化轨道交通缺失。

队伍建设 干部梯队“断层”现象明显,专业干部配备滞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抢抓机遇的信心

有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

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

有亲商爱商、护商扶商的重商传统。

有愈挫愈奋、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虎胆

攻守有度的方法

在攻防两手的娴熟运用中努力把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把有利的内部因素做到最大。

保持发展定力,提高“稳”的责任感,增强“进”的紧迫感。

以更有力的“进”打牢“稳”的基础,从“掉队者”变“并跑者”“领跑者”。

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对标最好最优最先进,敢于在城市竞合发展中唱主角、抢头彩、挑大梁。

提出新发展目标

聚力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

以大格局谋划大发展、大平台引育大产业、大交通构建大枢纽。

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

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虎气

突出三大建设

狠抓大产业大项目

做实深圳一中山产业拓展走廊。

打造企业“星月同辉”新格局。

到2024年,力争形成1个5000亿(智能家居)、1个3000亿(电子信息)、1个2000亿(装备制造)、1个1000亿(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建设大平台大园区

努力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 到2024年,起步区城市雏形初现,翠亨新区争取上升为国家级平台。

努力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发展主引擎 到2024年,力争高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跻身国家高新区25强。

努力把岐江城打造成城市未来的新客厅 切实形成“一盘棋”开发局面。加快石岐总部经济区招商行政管理中心、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和欢乐海岸等项目的动工建设,尽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实施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工程 到2022年底,统筹处置闲置土地不少于2万亩、批而未供用地1.8万亩;确保未来五年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超过45平方公里。

打造大交通大枢纽

打造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主动对接广州、深圳等湾区核心城市,形成“四纵五横”高速路网,实现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

积极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加快谋划和推动广州地铁18号线、深圳地铁33号线等延伸至中山核心区;

加快建设快捷通畅的市域交通体系

确保到2021年底全市38条“瓶颈路”全部打通。

优化三大环境

优化城市宜居环境 对标最好最优,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三规合一”为重点集中整理全市土地,最终实现“多规合一”。

完善稳企安商环境 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研究推动与深圳、广州等地政务跨城通办。以“店小二”精神服务好现有企业。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鼓励公职人员大胆为企业“站台”。

建设美丽乡村 创建“美丽家园”,打造“美丽田园”,建设“美丽园区”,推进“美丽河湖”,构建“美丽廊道”。

强化三大动力

以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到2024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3.0%,全市高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

以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围绕激发镇区活力,全面推开镇区机构改革,塑造镇区之间比学赶超的竞相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制度,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

推动开放再出发 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重点开拓和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擦亮三大品牌

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到2023年增加义务教育学校47所,学位9.4万个,增加高中学校6所、学位1.7万个;谋划建设珠江口西岸医疗卫生事业高地;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兜牢民生底线。

建设更高质量文明城市 实施文明创建提质工程,做好杨殷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等革命资源保护传承。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实施岭南文化促进工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携手共建人文湾区。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山法治中山 深化“智慧政法”“智慧公安”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赢三大攻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工作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扫尾各项工作,确保不漏一项、不落一人。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现PM2.5浓度接近世卫组织二级标准。做好全市1041条河涌监测,加快推进15个流域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力争到2021年底全面消除中心城区黑臭水体。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行为。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最大限度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虎劲

提振干部人才队伍精气神

坚持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

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计划。

实施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工程,配齐一批、消化一批、退出一批。

强化全市“一盘棋”,打通干部横向纵向交流轮岗渠道;

大力实施“859”(80后、85后、90后)年轻干部培养工程。

实施“333”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引育和专业干部选调计划。

开展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回头看”行动。

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和“雏鹰归巢”计划。

■精彩语录

必须有登高望远、行稳致远的虎识。

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充分运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坚定信念、增强本领、磨炼心智、正视困难挑战、保持发展定力,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上谋划和推进中山发展。

必须有对标一流、革故鼎新的虎胆。

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对标最好最优最先进,敢于在城市竞合发展中唱主角、抢头彩、挑大梁。在发展目标上要树立高标杆,在政策措施上要实行超常规举措,在工作方法上要有创造性,在工作落实上要坚持脚踏实地。

必须有勇当先锋、舍我其谁的虎气。

要提振昂扬向上的士气,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决心、“从头做起”的勇气、“二次改革”的力度、“二次创业”的激情,重整行装、背水一战、把开局当决战,坚决打好打赢每一场硬仗、大仗、翻身仗。

必须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虎劲。

要以“猛虎下山”的雷厉风行,见事早、行动快、做事实;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发扬南泥湾精神、拼命三郎精神、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我们既不能因往日荣光而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孤芳自赏,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不能面对当下困难而妄自菲薄、顾影自怜、碌碌无为。

我们已经见到了前海惊涛拍岸的发展潮,我们也感受到了南沙一飞冲天的凌云志,我们也领略到了横琴开放之门拥抱未来世界的气魄,我们也体会到了东莞滨海蓝图参与全球竞争的雄心,我们也聆听到了佛山向三旧改造要空间的改革强音,我们也看到了惠州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恢弘手笔,我们也听到了江门发力大平台大交通的铿锵脚步,我们中山猛虎该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