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大家好,我是康康那个吃货,今天康康想和大家分享山东名菜——胶东四大拌。山东是鲁菜的故乡,在鲁菜之中别有风味的就是胶东菜。胶东为半岛,三面环海,小海鲜种类非常丰富,而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四大拌”。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胶东四大拌,最为常见和经典的是温拌海参、温拌海螺、温拌海蜇、温拌海肠。先不管主料,都有同样一个词——“温拌”。温拌是凉菜烹饪技法里很特殊的一种,是把原料氽烫熟,趁着温热即要拌入调料,也是趁着温热就要食用,才能品尝出温拌的好来。为什么要温拌?一般使用温拌技法的菜品原料都是加热放凉后会散发腥臊气的,聪明的中国厨师们就发明了温拌的技法。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先说海参。海参挺有意思的,在中国,比较看中它的保健养生功效,海参可以大补益气,功同人参,又生长在海洋之中,故名“海参”。而西方人虽然精确的验证出海参胆固醇为零,而且确实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是他们仍然不能接受海参丑陋怪异的外表,不仅不吃海参,而且看到海参表面小的肉刺突起,有点像黄瓜,给海参起了个比较形象但是跌份的名字——“海黄瓜”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温拌的海参,肯定就是鲜的辽参了,切成小段,口感不像干参发制后那么黏糯,而是带着脆嫩,有着温热刺激葱姜和酱油散发的温和香气。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还有海螺。海螺其实种类很多,但对于我这个山西人来说不太认得,对海螺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小时候家人告诉我用空的螺壳罩在耳朵上面,听到类似潮汐回旋冲刷的声音,说那就是海的声音。后来我信奉了藏传佛教,其实学佛法是假的,倒是对藏文化很感兴趣,发现

藏传佛教的八宝之一就是美丽的白海螺。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藏传佛教尤其崇拜世间稀少的右旋海螺(螺口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用它代表佛法在世间的妙音。我却爱吃海螺肉,确实有点焚琴煮鹤啊。温拌海螺口感脆嫩细腻,咸鲜适口,带着海螺肉待有

的鲜甜,既是非常不错的下酒菜,又老少皆宜,怪不得被称为“盘中明珠”。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神奇的还有海蜇。在宁波,我曾听当地的老人讲过一段关于海蜇的海上传奇。说有一年海上有大风暴,风暴过后,大家看到海面上逐渐浮起大大小小的海蜇,大的直径有一两米。人们都为这大海的恩赐感到高兴,捕捞得不亦乐乎。突然海水一阵翻滚,又出现了一只大海蜇,直径有六七米,大家都惊呆了,老人们都惊呼“海蜇王”。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海蜇王带着剩下的大大小小的海蜇开始向远方游去,有不知厉害的渔家试图把海蜇王捕获,海蜇王射出几根毒刺,被射中的渔家浑身肿胀,不久就死去了。这段传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我从那十分难懂的宁波普通话中拼凑出这个故事,已经头晕脑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海蜇的热爱,因为它实在是太好吃了。当海蜇变成一盘菜后,海蜇的身体部分称之为海蜇皮,而它的触须称之为蛰头,蛰头的味道和质感更佳。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温拌海蜇一般用的都是蛰头,调味料除了酱油、醋、盐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黄芥末。中国黄芥末一定要用开水拌,还要再在一定的温度下捂几个小时,这样黄芥末才够冲、够劲。拌好的海蜇,脆韧爕口,芥末味道浓郁,开胃而过瘾。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不能忘的是海肠。百度上说海肠就是沙虫,其实是两回事。海肠是胶东海域的特产。据古书中记载,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食用海肠子,据说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常把海肠子晒干,磨成粉末,做菜的时候就放点进去,会使菜肴更加鲜美,这可比今天的味精安全和美味多了。温拌海肠突出的是海肠的鲜、脆、嫩,葱香和蒜香交织,在口腔里萦绕不绝。海肠除了是一道美味,还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特别受男士的青睐。

山东美食:胶东四大拌都说好吃难做,到底怎么做好吃,可以学一下

好了,今天的康康就和大家分享到这了,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起来,这道胶东四大拌绝对不会让大家感到失望的哦!欢迎大家积极踊跃的和康康互动哦!谢谢大家!记得关注康康那个吃货哦,康康会每天为大家分享不同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