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古城镇:百姓心中的“家里人”

古城镇:百姓心中的“家里人”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红帅 通讯员 苗玉山 李念源 “第一次见到申书记,看他斯斯文文的样子,大家心里直犯嘀咕:他能扑下身子带领我们脱贫致富?但现在不一样了。看他每月至少在村里住26天,出了这家门走进那家门,大伙都说他就是咱‘家里人’。”莘县古城镇辛庄村一韩姓村民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村民们满口称赞的这位“申书记”,正是省红十字会派驻古城镇辛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申健。2018年11月,申健主动请缨,踏上了扶贫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2019年5月份驻村以来,他时刻牢记第一书记工作职责,情系群众,抓党建、聚人心、谋发展、促脱贫,不断用工作实绩践行着最初的承诺。

  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

  辛庄村共有党员8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的大多外出务工,党支部缺乏活力,干事创业劲头不足。怎么办?“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作为下派的第一书记,申健书记明白,只有让村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强起来,让党员干部这个“火车头”动起来,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成效。

  每个月的主题党日和支部固定工作日成为了党员们商讨村庄发展大计的良好平台。申书记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和村里的党员推心置腹,谈自己的扶贫想法,一块学党章、学政策、谈心得,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消除党员的思想顾虑,增强发家致富的信心,赢得广大党员的信任和支持。

  参观学习开阔了致富路

  莘县古城镇辛庄村是省定重点扶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6人。该村位于古城镇西6公里,全村有56户、224人,全村耕地12.78公顷,人多地少,没有发展思路,没有技术,辛庄村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艰苦。

  想致富必须从土地入手,增加土地利用率、种植经济果木、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铺好路。通过和党员、群众的交流、讨论,申健发现大家总是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路不够开拓。为更好的打开大家的思路,申健决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去胶东海阳市学习参观。海阳市果木局同志与村民座谈,分析了土壤情况,随后带领大家参观学习了奇异果和苹果种植基地,村民第一次领略到科学种植,了解到“水肥一体化”是将来种植发展方向。进一步打开了思路,解放了思想。

  有牛劲没有干不成的事

  亲眼见识了胶东地区和本村发展的巨大差距,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参观学习回来后,经过反复的琢磨商讨,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全村的林地上,申健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开会研究、实地查看、走访了解。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卖树、挖树根、平整土地、一块块适合栽种果木的土地被平整了出来,全村新增土地面积5.6公顷。成立了辛庄村股份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栽种奇异果、苹果和桃,发展合作社经济。

  中等的身材,黝黑的皮肤,说起话来会笑的眼睛……每次见到申健都能给人积极乐观的感觉。申健说:“这一切工作都非常辛苦,但是为了百姓,再辛苦心也甜,能用我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是我践行党的宗旨最好的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