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在一节课上做到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教学


现在教育越来越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极为艰巨。

常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到关注优秀生,惦记后进生,从而忽略了对人数居多的中等生。所以,解决了关注不到中等生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做到课上照顾到每个中等生呢?

一、根据中等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品质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这些学生可以分为被动接受型、纠结不前型、思维游离型、信心不足型,眼高手低型。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课堂学习行为,与其内隐的不同的学习心理品质特征相关。经过这样细分,我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很快可以解决中等生被遗忘的问题。例如,针对信心不足型的学生我们在课内外加以鼓励,让他慢慢建立自信心。


二、教师改变课堂评价反馈策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常都会及时做出反馈,这就造成学生完全听取教师讲解,不会积极主动的回答、思考和积极辩论。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延迟评价策略,以激发学生思考。延迟评价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创意时,老师不立刻做判断,而是给学生一些等待自主思考辩论的时间,这让学生可以得出更好的境界。简单地说就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点儿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争论;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自己去攀登,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评价。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通过对学生的分类管理以及在课堂延迟评价等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动力,是尊重学生差异,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同时,淡化了教师评价的甄别功能,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策略,有利于全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山安说


这个基本是很难达到,甚至是达不到的。

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你准备内容简单了,学习好的听课没用,你准备难了,差生感觉听天书,认为你讲课讲的不好。比如说一口炒菜的锅,你想同时炒菜、蒸饭、煮面,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可以,那样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

二、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你的班级不能分层,可以这样去设计课程。

1.讲完内容训练结束后,可以对差生提问一些基础中等的问题,由学习好的进行讲解。

2.或者是,分层授课,这个难度很大,课前要充分设计备课。意思是学生分为两波,内容不同,比如,先讲简单的,由好学生就行补充问题,讲完之后,差生开始训练。差生开始训练,又开始给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讲解。

三、如果可以,最好分层,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差不了很多,这样,针对性更强,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

四、最后,课下有时间多给学生讲下题,交流交流,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准备。



爱思考数学一杨雷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技能,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爱上你的数学课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贫困生谈心,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多与中间层交流,引其思进,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忽略。常与优等生谈谈新的目标,催其奋进。在日常交流中,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2.设计精彩的课堂开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用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谜语,生活的情景,问题的情境等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上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的,要请他们答,给他们机会,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教学中一些略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学困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我就请中等生来回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就让优等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不仅满足了优等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能够让别的同学受到启发。遇到答错的,教师要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这样,使学生觉得会学,自己能学,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2.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但教师不能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分层练习,辅以适当的开放题,安排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基础性练习是每节课必有的。它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较接近于例题。这样的板演可让学困生来完成。综合性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类练习可让中等生来示范完成。拓展性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这种题练中有变,变中求深,使优等生有事可做,其他两类学生也可以积极尝试。3.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在教师如何把握时机,优化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把大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小天地”,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堂提问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人发言时,要培养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其次,学习小组的组建可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也可以按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即,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如统计等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完成的可选择同质分组,因为水平相近,学生心理没有压力,敢于发言,易于讨论,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再如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思考性强的问题可选择异质分组,可以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效果。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组长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三、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不同发展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评价应以《课标》所指出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指导,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对优等生应欣赏他们那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标新式”的评价,对中等生应肯定他们那正确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式”评价,对学困生应以鼓励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传递信息,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让他们各得其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


咪咕教育频道


儿童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由于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化的影响,相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表现出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学生得到了尊重,会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理论的假设,无所顾虑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的决策和实践,才可能创新和超越。没有个性谈不上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和满足,才可以发现新问题,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新性。因此,我们要保护这些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他们的个性多一份尊重,就会为社会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不能将学生作简单的比较,更不能当众指责羞辱。一方面要发现他们的长处,使其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不可降低他们的能力,也不可超越他们的能力。只有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反,如果没有尊重,没有民主,学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一味地看教师的脸色行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与激情被窒息,那么就只能表现出依赖性、奴性,愈来愈笨拙和迟钝。 个性是创新活动的生命,营造一个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发展个性,开发创造力,提高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基础不一样,兴趣不相同,个性有差异,把他们混杂在一起施教,是很难把他们都教好的。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尽管有统一的进度,但教学目标却难以达到。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教师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家庭、社会、历史差异的各种原因。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为此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教师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专业学习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的成长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三、创设条件,优化个性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并且希望得到肯定或赞许。作为学生,这一愿望更是强烈。比赛期望获得胜利,考试期望获得高分,演讲期望获得喝彩。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自信,并产生一种继续成功的需求,故而他们会不断努力,不断争取,并在努力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就应肯定学生的优势,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设置目标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创设机会,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并在这种喜悦之中自我发展,自我奋进。 为此,作为教师应极力创设各种条件。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创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使个人在集体的帮助下取得成功。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无拘无束,将自己的喜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总之,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朝一日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白舟可


回答你的问题:先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层度与个性,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每个孩子做个性化教学,有时候也可以让能力强的孩子做一个分享,因为孩子特别容易模仿同年龄的行为,每节课开始之前做一个关于上一节课知识理解的测试,上课结束后布置下一次测试的内容,学期结束的时候,做一个成果展示。



Madscience


唉,说起来都是泪。

1、一个班五十个学生,总会有不想念的。即使是重点中学的也是如此。

2、学生存在智力、兴趣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想同时满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

3、你布置不同的作业量,看起来可行,到时孩子可能没有意见,但家长呢?没有人知道 还好。

4、到目前为止,理论的书好多好多,但具体实施起来有几个能完全适应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所以就我看来,很多都是理论,根本和实践脱节。


所以我在悟空问答中给的建议都没有理论方面,都是讲几个实际中可以操作的。


高中生活教育


世上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是在尊重学生,认为学生是可以教会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勉励教师,希望教师能上好一节课。当你班上的学生有四五十个学生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听懂,至于那些不能够完全听懂或者说有缺陷的,你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全部集中在他们身上,反而你要把时间在课堂上的时间均衡在每一个同学,至于那些有严重缺陷的,下课之后再去帮助他们辅导


四夕老师成长课


很难同时兼顾,要学会抓重点,也就是这节课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这时候是学生们迁就课堂,试着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相反。


数学滕老师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没错就是分组,每个人按照兴趣学习程度不同分组


狮醒


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