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做不好管理者,那是你不懂空杯管理

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裡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

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裡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

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併為他沏茶。

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但老禪師還在不停地倒。

做不好管理者,那是你不懂空杯管理

他不解地問道:”大師,杯子已經滿了,為什麼還要往裡倒?”

大師說:“是啊,既然已經滿了,幹嘛還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嘛還要到我這裡求教?

來者急忙叩謝悔過。

據說,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

什麼是空杯心態?

就是說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就必須隨需應變。而以變應變,就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

無論是造詣頗深的得道高僧,還是剛入門的小行僧,都需要“空杯心態”,只有把自己掏空以後,才有辦法裝進更多的東西。

企業管理也是一樣,想要做好管理者,就應該學會空杯管理。

作為管理者,無論是你是小組長還是大老闆,都需要時時刻刻維持一個空杯狀態,這樣才能夠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避免自以為是。

所謂空杯管理,其實是學會運用空杯理論以實現自我管理的一種方法。

首先,你知道但你要假裝不知道。

為什麼要假裝不知道?

只有你假裝不知道,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情報。

如果你什麼都知道了,那下屬還跟你講什麼呢?

有這樣的一個總經理,他總是讓下屬很頭疼:

下屬跟他彙報工作,他先把手伸出來,如果下屬講一,他就壓一;下屬講二,他就壓二。

不停地反駁下屬。

做不好管理者,那是你不懂空杯管理

當下屬講第一句話,他說:“這個我在報紙上已經看過了,沒有什麼稀奇。”

下屬再講第二個,他說:“這個我老早就知道了。”

如果你是這個下屬,你還能講下去嗎?

如果你說:“沒了”,他說:“沒了,那你就走吧。”

誰願意跟他講話呢?

儘管他講得都實在,沒有一句話是錯的。

當你的下屬不願意跟你講話的時候,那就叫做上下不通。

上下不通,《易經》裡面叫做“皮卦”。

天地不交就是皮,一皮就出問題。

“皮”就是閉塞的意思。我們要下情上達,上情下達,上下很好溝通,這家公司才有活力,才能更好地發展。

以後你的下屬要跟你講什麼話,你都要裝得好像從來沒有聽過一樣。

只有這樣,他才能越講越起勁。

但是一定要知道,你要有分辨,要有判斷,知道他是亂講還是講真的。

其次,你有能力但要假裝不會做。

你不會做,所有人都會做;

你會做,所有人都讓給你做,你就慘了。

做不好管理者,那是你不懂空杯管理

對管理者來講,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那些下屬能夠做的事情,你一定不要代勞,策劃、指揮、實施、控制、檢查、糾正、觀察員工動態等工作才是你要做的。

如果只是埋頭工作,忽視了安排別人,哪怕事情做得再好,你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充其量只是個骨幹。

如果你把下屬都會的工作都做了,那他們做什麼呢?

管理者只有假裝做不到、不會做,這樣才能讓下面的人多想,才能開啟下面人的智慧,讓下面的人多做,培養他們做事情的能力。

在企業裡,具體事情的操作者,他們應將工作任務或本職工作做好,這種做好是指按時完成,不出差錯。

而管理者則應關注這項任務或這件事情是否該做?應該怎樣去做?何時去做?在哪裡做?由誰去做?

這就是“5W1H”。

管理者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人員,只要他們能做的事,儘量讓他們去做,把自己的時間節約出來去做別人做不了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