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铁链锁孤身,飞鹅水上浮;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这是惠州县(市)志上描写惠州地势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惠州地势的险要。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1925年,当国民革命军平定广州叛乱的时候,陈炯明从香港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大量的军火和钱,还得到了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30万元军饷及两艘军舰,在第一次被革命军打垮后,又纠集残部卷土重来,占据了东江各地,企图利用惠州的险要地形,与广州的国民革命政府对抗。

国民革命军遂于1925年10月1日举行第二次东征。东征的力量主要是黄埔军校编练的第1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以及由粤军、湘军、滇军等编成的其他各军。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1军长,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国民革命军第1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以该校学生组成教导团,任命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2团,任命王柏龄为团长。1925年2月两个团参加东征。1925年4月13日2个团合编成党军第1旅,旅长何应钦。

1925年4月底第1旅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1925年8月和第2师(由教导4、5团编成)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20日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

所以在第二次东征时,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第2、第3师。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2师师长王懋功,第3师师长谭曙卿,在这三个师中,第1师战斗力最强,第2师次之,第3师因为是军阀改编过来的部队,战斗力较弱。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后进展顺利,然而当攻到陈炯明的老巢惠州时却受到了阻碍,传说自唐代以来,该城固若金汤,之前从未被攻破过,1925年10月11日东征军扫荡了惠州城的外围守敌,但第1军连续对惠州城攻击了2天,伤亡惨重,却始终攻破不进惠州城,国民革命军真正领略到了惠州城的易守难攻。

惠州城分东、西两城,高大坚固,号称东江天险。东城外有一条8米宽、4米深的城壕,西城三面环水,一面壕沟。西门面临西湖,只有一条窄路通到城脚,窄路的两边都是很深的湖水。北门地形比西门好一点,但也要通过北门桥,由桥下徒涉,才能逼近城垣。城墙外侧都以大石块砌成,城门上设有了望塔。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第一次东征时,东征军绕过惠州城,直奔潮汕。当时驻守惠州的杨坤如部曾表示归顺革命政府,但当陈炯明重占东江后又反叛,并修筑防御工事,加紧备战,将城郊的民房和西湖的景物夷为平地,砍光城墙附近的树木,布满竹栅等障碍物,城墙上备足石灰包,架起机枪。晚上,点燃火把,照亮城外。

国民革命军受阻于惠州城,时为东征军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的蒋介亲临前线,在听了前线的情况报告后,认为这一攻坚战已经伤亡过大,要求撤军。其力主退军的理由是惠州城易守难攻,即使能攻下来也会元气大伤,得不偿失。另一方面革命军的炮弹快打光了,如果要进攻,也要推迟五天,等从广州运来炮弹。其实蒋介石力主退军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保存实力,因为第1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如果伤亡过大,那么粤军、湘军和滇军等军阀的势力就会做大。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但是对于蒋介石的主张,周恩来坚决反对,要求必须进攻,周恩来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如果撤军就要动摇军心,而惠州是叛军的老巢,如果不攻占惠州,就等于东征失败了。二是如果等广州运来炮弹,期间叛军必然会增援惠州,那么攻占惠州的难度就会加大。三是惠州城不是不能攻破的,如果改变战术,就会被攻克。

为此周恩来提出:可以使用“围三阙一”战法,“围三阙一”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其中的“阙”,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意思是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蒋介石最后同意了周恩来的建议,对惠州城改四面围攻为三面围攻,在南面、西面和北面攻打,而在东面留一个口子,网开一面,给敌人一个逃跑的路,但在东门外埋伏了部队。等敌人逃出后聚而歼之。周恩来命令蒋先云、陈赓等组织党团员为敢死队骨干,带头登城。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战斗前夕,第一军专门组织了敢死队,第三师各团各选士兵150名,第二师第四团挑选士兵200名,共650名。根据《挑选先锋队攻克惠州城令》记载:

“所有先锋队队员每名犒赏三十元,再先登城者,得头等奖洋一百元”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根据《黄埔东江烈士墓碑》记述:

“十三日令总攻击,炮射惠城皆中要隘。敌以机关枪扫射,先锋迫城者死伤枕藉,第四团长刘尧宸中将,竟中弹亡,士兵抱痛愈奋。十四日,炮向北门及左右侧防御机关猛烈射击,掩护冲锋者前进,众乘势倚梯肉搏以登,前仆后继,而飞鹅岭纵队同时夹攻。敌势不支,纷纷东遁,而海丰、陆丰、河源、紫金、老隆,凡入潮梅要冲,次第悉平……古所称天险惠城,三年攻之,不足一日陷之有余。昔何其难,今何其易欤?”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根据《陈赓传》的记述:

“浴血奋战到第二天傍晚,敌人主力被歼,顺着‘网开一面’的道路逃出城的敌人,也被预伏的革命军歼灭了。”

惠州战役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中最残酷的战役,国民革命军一天就攻占了惠州城,叛军纷纷望风而逃,国民革命军迅速向潮州、梅县等地区开进,最后打垮了叛军,第二次东征圆满完成,惠州战役的成功令蒋介石对周恩来刮目相看。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周恩来从小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从小熟读各类书籍,尤其是《孙子兵法》、《鬼谷子》等兵书,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将《孙子兵法》、《鬼谷子》等活学活用,并深刻把握其精髓。

在惠州战役中,周恩来综合分析了《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等诸多因素,运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能而示之不能”等理念,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沉着应对、冷静思考,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精心谋划,根据地形运用适当的战法来获得胜利。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圣典,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商战等其他方面都非常有价值,尤其是青少年熟读《孙子兵法》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给读者推荐一套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奇书中学生青少年读物,这套书浅显易懂,特别适合青少年看,这套书一共有四本,包括《孙子兵法》、《鬼谷子》、《道德经》、《易经》。

攻坚战伤亡过大,蒋介石要求撤退,周恩来坚持进攻,结果一天攻占

这一套书原价144元,现在只需78元,非常实惠,另外店里还有其他书籍,欢迎选购。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