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为躲避德军的入侵,苏联工业开始大规模转移,一度在零下40度建厂

1942—1943年,苏联军事上开始复兴,T-34坦克在这场军事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军事上的复兴从根本上讲是与苏联军工经济的复苏息息相关的。

为躲避德军的入侵,苏联工业开始大规模转移,一度在零下40度建厂

苏联T-34坦克

苏联工业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并最终复苏,完全归功于它们在德军进攻前进行的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人力转移行动。在“巴巴罗萨”行动爆发后两天,苏联领导层高瞻远瞩,成立了撤运委员会。随着局势的恶化,像里加和明斯克这些主要的工业中心都沦陷于德军之手,国家防御委员会命令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内森斯基制订计划,在东部建立国防工业第二线,并组织好东部现有工业与转移过来的工业的有机合并。根据计划设想,苏联工业将转移到乌拉尔、伏尔加河、东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并优先转移军工厂。

为躲避德军的入侵,苏联工业开始大规模转移,一度在零下40度建厂

进攻苏联的德军装甲

然而,当描述这场大规模的撤运行动时,首先跳入我们脑海的词汇并不是“协调”。工程师们和工人们拆掉他们的工厂,将机器拖运到中转铁路站,并装入等候在那里的平板货车运走。工人和装备常常被运到不同的地方。尽管如此,大约相当于150万辆货车货运量的工业设备以及大约160万名操纵这些设备所需的苏联工人被转移到了东部。在1941年7—9月,共有1523家企业——位于西部的大批钢铁及工程技术工厂——逃脱了德国入侵者的魔掌。

为躲避德军的入侵,苏联工业开始大规模转移,一度在零下40度建厂

德军装甲部队

为了使转移过来的工厂与东部原有的工厂能有机结合,苏联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有许多工厂不得不建立在落后地区,有些甚至建立在不适于居住的荒凉地区。在零下40℃的气候条件下建立这些工厂,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及涌现出的英雄主义事迹数不胜数,苏联在宣传时也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任何的加工润色。人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那些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