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有次带麦子去逛超市,他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乐高玩具,是他最喜欢星球大战系列的,还剩一个,他二话不说就小跑到商品架子上拿了下来,正巧,远处的一个小男孩也看见了,但是他反应没有麦子快,看样子是也想要拿那个乐高玩具,因为被麦子抢到手了,他本来还想和麦子争执一番,却看到我在旁边,可能是因为发现有大人在,就弱弱地往回走。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这时候他妈妈赶来了,他就突然开始抽泣,哭闹着想要那个乐高玩具,他妈妈看他这样,冷着脸说,“至于吗?一个玩具而已,没了等下次超市拿新的来就有了,你还是男生呢,哭鼻子太丢脸了吧?” 因为妈妈的一通乱骂,孩子哭的更伤心了。

我见状,示意麦子拿出乐高玩具给他们安抚一下他的情绪,可麦子也不乐意了,死死地拽住,他妈妈就直接对我说,你甭理他,给你小孩儿就行,说完也带着哭泣的孩子走了。

事实上,孩子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假如悲伤情绪一直压在心头,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孩子怯懦、自闭、抑郁等。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有心理学家指出,通常爱哭的人比不爱哭的人心理更健康。

因为哭泣是一个发泄口,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有助于维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所以,作为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悲伤的情绪,还要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自我调控方法,带孩子走出悲伤,使孩子重新变得开朗、快乐。

当他们失去了心爱的东西,请允许他们悲伤

记得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蓓蓓四岁时,爸爸给她买了一只仓鼠,不知什么原因,没多久仓鼠就死掉了,为此,蓓蓓哭了很久,面对蓓蓓的哭泣,爸爸的回应是:“没关系,我再给你买一只。” “我就要这一只仓鼠!”“鼠疫现在这么严重,养仓鼠本来就不好!”蓓蓓一边哭,一边尖叫:“我不管,我就是要这只仓鼠!”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爸爸生气地把死了的仓鼠和笼子一起扔到了垃圾桶里。蓓蓓哭的更伤心了,饭也不肯吃,并且半夜还发烧了,爸爸是又气又急:“为了一只仓鼠不吃饭,睡不好觉,心理承受能力那么脆弱,以后可怎么办?”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过渡性客体” 可能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有个柔软的布偶、衣服、枕头或是其他物品不可割舍。这个玩偶是孩子自己“创造”的第一个物品,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过渡性客体”。

要记住,此时此刻,失去心爱的东西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他的悲伤,分担他的哀痛,听他诉说内心的委屈。 而父母,则是化解孩子伤痛的最佳人选。轻轻地抱住孩子,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为他轻轻擦拭脸上的泪水,引导他明白悲伤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悲伤中走出来,孩子才能真正变得坚强起来。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适度宣泄悲伤,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上个月初孩子的曾曾祖母去世了,当时我们连忙回到老家,回去一系列的悼念事宜,根本没注意到麦子的变化,这期间他问过我好多关于死亡的问题,我发现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是告诉她睡着了?还是告诉她永远离开我们了?他只是皱着眉,一副不知道该不该哭的样子。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但“死亡”的确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因此作为父母总是竭力地想在孩子面前避开这一话题。父母应该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悲伤,不要指责他,也不要试图迅速转移他的悲伤。教给他正确的自我调控方法,才是帮助孩子的最好方式。

●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如果是外向型的孩子,可以让他大哭一场;

★如果是内向型的孩子,可以在他默默流泪的时候给予安抚和拥抱;

★如果是脾气急躁的孩子,可以让他通过拍打床垫等软物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这些都是积极的自我调节手段,只有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去了,才有可能迎来正面情绪的生根发芽。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因此,要让孩子把悲伤的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只要不妨碍他人、不伤及自己,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可以。 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宣泄悲伤情绪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严防死守,堵住他们的情绪出口。 充分表达悲伤,才能摆脱悲伤,才能真正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教会孩子正确地宣泄悲伤,才能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让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父母的情绪负责,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当个拥有智慧的好家长,来看看三部关于儿童各个方面管理的书籍,别再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孩子大多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当。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孩子的息怒哀乐不是没有理由的,更不是莫名其妙,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密码,只是你们还没有解密而已。做智慧的父母,读懂孩子的情绪语言。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以柔克刚”,理解包容,安全感,这些都是为人父母需要了解到的育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完完整整地把负面情绪收起来。

孩子哭闹时,比起说“不要哭”,高情商的父母更喜欢做这2件事

除了情绪管理,其他方面依然可施,这一套丛书拥有时间、健康、情绪管理,为你的养育焦虑排忧解难,68元三本全书,一本书不到23元让你获得高效的育儿管理知识,妈妈去买的两杯奶茶,或者爸爸的一包烟钱,也不过是这些钱,这应该对大家来说在划算不过了,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