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元璋打了那么多年仗没听说老朱缺银子。为什么大明万历之后打仗没钱,赈灾也没钱?

看透表面说本质


人家老朱是何许人也?朱元璋是地地道道乞丐出身的“土皇帝”,由老朱一手“培土生金”所创下的大明朝那也是十分悍然的,毕竟明朝绵延276年,总共历经16代皇帝,如果朱元璋是败家子的话,那岂不是要走秦朝和隋朝的老路。再者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历来已久就是名言,用在哪家身上都合适,何况走到万历皇帝之后的三任皇帝已经是第十几位帝王了。总体来说,纵观明朝二百余年,其举国强盛还是彼时首屈一指的!至于万历帝之后时期,且不说打仗、赈灾了,就连皇家的锅都快揭不开了!

作为万历皇帝之后这个时期局外人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一:明虽亡于崇祯,实则毁于万历

万历时期历来都被称为是“明朝最后的安逸时光”,这话说来倒是不错!虽然说万历皇帝在在位期间并不是太出色吧,但是一方面凭借着祖宗们的威慑力,另一方面凭借着“张居正改革”在此两方面作用下的万历明朝不论是从对内还是对外来说,都还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张居正改革”,直接促使明朝出现了“万历中兴”,给万历朝廷积攒下了一笔不下的财富。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万历皇帝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开始变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再加上喜爱发动战争的性格,万历三大征,均无一例外导致大大耗损了明朝的财富。此后的明朝,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二:泰昌天启碌碌无为,崇祯回天乏力

无论古今,历来讲究“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不牢,地动山摇”,先前说到万历皇帝基本上败光了明朝的家底。但是万历之后毕竟明朝还是间接受到了“张居正改革”的好处而又绵延三代的,如果泰昌帝励精图治,一心力改明朝颓废局面的话,不得不说,那还是非常有希望得。但是泰昌帝却是个庸庸碌碌的人,之后的天启帝虽然内在强硬,一直贯穿着祖宗朱元璋和朱棣的严厉政策,但是此时非彼时,这个时候的明朝早已是“破败其外,败絮其中”了。到了崇祯帝上位,国库不足100万两,就算崇祯帝有天大的本事,他也是回天乏力,毕竟此时的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历史课课代表


大明朝到他灭亡的那一刻,他也不缺钱,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已经替大明朝证明过了。

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他还觉得力度不够,于是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 他在追赃索饷中失之过严,杀人不少, 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七千万两银子只是北京一城,辽饷一年只需700万,可以打十年了!

南京呢?扬州呢?西安呢?济南呢?大明朝钱多的是,可以肯定万历时期的天下财富一定要比朱元璋时期的财富要多。

因为人口数量在哪里嘛!

同时期的后金政权也没有缺过钱呀!

怎么可能缺钱呢。

几千万的人民在哪里并手抵足的日夜劳作,创造的财富堆山积海,多少官僚,多少地主过着穷奢极欲的好日子呢!

万历帝的日子也不差呀!万历之后,除了崇祯那一个大明皇帝的日子差了?

他们都很有钱!

问题就在这里,他们都有钱了,打仗就没钱了呗!

万历不敢学刘宗敏那样搞钱呀!于是打仗就没钱了呗!

这是一个财政政策问题,是一个分配蛋糕的问题。

一块大蛋糕就那么大,有人要多吃多占,宁愿拿回家放到长毛也不管别人吃不上,可不就出问题呗!

这个问题在朱元璋打仗的时候是没有的,那时候,凡是种地的必须交赋税,一亩地也逃不掉,一个人也逃不掉。

后来,不用打仗了,朱元璋也死了,实际管理国家的全是些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自然要为自己谋福利呀!规定:“考上秀才就免税”!

利之所在趋之若鹜,天下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去考秀才考进士了。

秀才进士越来越多,这些人都不用交税之外,还要再从税收中领取大份的金钱。

一百年下来,大明朝有钱才会怪了。

钱都跑到读书人手中去了。

大明皇帝们虽然不敢学习刘宗敏那种凶残,但是也养了一只又一只凶狗——太监,一再的去读书人家中抢钱。

所以,大明一朝,读书人和太监们斗的你死我活,残酷无比!

为什么?

因为在抢钱呀!必须豁出性命搏斗!


葭明通半瓶历史


其实这个问题与当时的制度,环境,还有各方面的措施,政策等,都有关系,下面我们探讨一下。

朱元璋创业时期,也免不了抢,夺等不光彩的事情,随着地盘的增大,人员的增加,靠抢,夺就不行,这样也不得民心,占据南京后,这就有了税收,又有大地主,商人们的资助,称帝后,像许多开国明君一样,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等等一系列措施,最主要的是实行了“军田军户制”,这就是朱元璋自豪说的“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话虽然夸张,但是所用军饷确实少之又少。

由于当时战乱,人口流失,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实行军田军户制以后,士兵除了训练,作战外,平时可以种地,自己养活自己,这样不仅大量土地被利用,还可以做到迅速动员,就近调拨粮草,还大大减少了国家财政压力。

万历以后,为什么会缺钱呢?土地兼并严重,权贵们不但兼并百姓的土地,军户的土地也被军官和权贵兼并,随着土地被兼并,军户和百姓一样有家庭子女养啊,土地越来越少,只有逃亡,军官们乐意他们逃亡,这样土地和军饷落如了自己手中,

军田军户制实际上名存实亡,那怎么办,实行“募兵制”都知道明朝军队多啊,实行募兵制,这军饷就得从国家出,这样国家财运支出又剧增。

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导致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万历时期天灾多,战争多,光三大征军费高大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庞大的皇室宗亲不但抢夺土地,垄断地方上挣钱的行业,还有国家给发的俸禄,万历初年财政支出是1854两,而皇室宗亲就占了552两。

以上各种因素造成了,朱元璋打仗不缺钱,万历后打仗,赈灾都缺钱的原因吧


涛哥聊古代历史


导语

朱元璋时期,除了有军屯,还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获得军饷和粮食。万历帝执政初期,国库充裕;但自从他亲政开始,经济进入衰弱,国库空虚,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改变现状。

现就以万历年间为切入点,分析明末经济衰败的原因,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 万历年间收入

与历朝历代一样,在以小农经济下的万历年间,主要税收来源是田赋。它关乎封建统建统治稳固。

朱元璋于吴元年十一月带世子出去视,察民情“汝知农之劳乎?夫农身不离吠亩,手不释来相,终岁勤勤不得休息,……国家经费,皆其所出。”

因此,明朝为了减轻赋税,鼓励农民生产,采用定额纳税的方式。举个例子,假如一亩地,定额交80斤粮食,那么这块地就不用再额外征收。也就说,每年收入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开支增加,自然会导致国库空虚。

在明朝有大量私家田庄,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严重影响田赋收入。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就有田庄的存在,当时是为了战略储备,但事件发展到后来,已脱离了原来的方向。到万历年间时,越来越严重,有皇家田庄,公主田庄,还有宦官田庄等。而重要的是这些私家田庄不用纳税。

万历十一年,神宗一次就赐给其弟潞王庄田两千顷,食盐一千引。

万历三十七年,给寿宁公主庄田顺天属地2590顷。

小结:明朝田赋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明朝后期田庄兼并越来越严重,那么所供纳税的田地就会越来越少。

二、 万历年间开支

1.万年年间三大战役消耗

万历(1573-1620年)年间,万历帝先后发动三次战争。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三次战争造成消耗巨大。

《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3] 。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传》:“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据此可以粗略统计出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三场战争最后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对明朝经济影响巨大。为了填补开支大窟窿,先后多次增加赋税,也大大加深了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的矛盾。

2.万历年间官场腐败

在万历年间,经常发生灾害。但官员不仅不赈灾,还利用救灾期间贪污银两。

文举入境,顾左右曰:如此花锦城,奈何报荒?以欺妄挟制有司。有司惴惴盛供,张伎乐。文举遨游湖山,作长夜饮,每席费数十金,有司疲于奔命。诸绅士进见,日已午,夜酲未解,愍愍不能一语,趋揖欲仆,两竖掖之堂上,糟邱狼籍。歌童环伺门外,置赈事不问,惟令藩司留帑金十一贿当路。

文举的这种表现,并非故意自甘堕落,只不过在他身上体现了主流官员追求和通常做法。

3.明朝藩王政策

朱元璋采取养着藩王的政策,给藩王封地,建造宅地,提供俸禄,但不准藩王与当地官员来往,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随着藩王子嗣繁衍,开支日益增多。

明朝每代都是采取该政策,确实有它的处好,限制各藩王叛乱,但随着开支增加给本来就入不敷出的税收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万历帝搜刮民财和挥霍钱财

自朱元璋撤丞相,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我们知道丞相是百官之长,各个地方的大小事务都是丞相负责,一旦丞相废除,那么各个地方的事务直接汇报皇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没有决策权,除了皇上之外。

也正是因为集权的缘故,脱离张居正约束的万历帝,如脱缰的野马,把张居正提倡节俭开支的措施全部废除。

万历帝开始大肆挥霍,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连支援战争,官吏希望从他私房库里拿钱都不愿意,但在贪图享乐方面的花费,又体现得十分大方。

万历十二年三月,前为张居正制止的修缮李太后住所——慈宁宫工程,又开始兴工。

从万历十三年开始的修建神宗寿宫的工程,则历时五年,耗资八百万两,建成一座豪华壮观的地下宫殿。

骤增辽晌三百万,时内努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楼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四十八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所不加者,哉内八府及贵州而已。

随着万历帝在追究安逸享乐的道路越走越远,在他执政后期,为了搜刮民财,积累自己的私人库房,增加各类税种。

总结

明朝的主要赋税来源是田赋,田赋因受到了土地兼并严重,收入锐减,问题一直到明末都没有解决。

万历执政后期各种内耗很大。它的内耗从官员贪污腐败体现出来,从藩王政策体现出来,从贪图享乐的万历帝体现出来。再加上万历发起的三大战争,让本来处在经济摇摆下的明末,变得更是雪上加霜。

正是因为这样,万历帝扔给后世的烂摊子,导致明末时期,各地战事、赈灾都没钱可用。当李自成攻陷北京时,紫荆城里已搜不出半点银子了。


散步的鱼读历史


这就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区别咯。

老朱革命那会,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对于自己治下的人可以很温柔,用根据地的人去抢对手的钱粮,既然是抢就可以没有底线的做,比如朱元璋打下两江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被清算的人为了活下去,只能把自己的内裤拿出来换成钱保命,两江反对的人,都是敌人。只要把抢来的粮发给自己根据地的人就可以有人替你说好话。

而到了万历那个年月,老朱家已经是执政党了,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你不能为了为了农民要地主的命,也不能为了安徽不管两江人的死活,一碗水要端平,不能紧着一户往死欺负。

封建帝国土地可以买卖,到了万历年月说是三十税一,其实就是地主家里有一万亩田,也交那么多,而农民没地或者少地,也交那么点。说的太遥远怕你不明白,拿今天举例,比如征税,我一年赚钱千亿,交百亿就是良心商人。你赚8000得交1000,也没几块钱,而且还有大量赚3000的只有点消费税,全花了也就交几十块钱,你还得补贴活不下去的。就交这点钱,我还得用你的钱给别的省的人修路,修学校,修医院。

如果是革命呢,敌人地主家的钱,都是我的,用他们的钱养军队。知道我有一千亿,还不是自己人对不起,都给我!不给,拿刀来!头没了钱也还是我的,还会得到很多人支持。这样的人有三百个就不缺钱养军队。

执政党的话,知道你家里有一千亿,但是我只能拿100,因为拿的多就有人生气,有人骂街,有人铤而走险了,会失去很多人支持。

再比如赈灾,长江大水,老朱一听大喜,赶紧把堤坝都扒了,中军大营里听着敌人被淹死大家都发出快活的笑声。执政党万历皇帝呢?就算要笑,你也得回家等没人了偷偷的笑,愿不愿意你也得拿钱出来修堤坝。

这也就是为啥古代打仗的将军都是金山银海,他们的抢劫某种意义上是上面允许的,这是压榨敌人战争能力的一种方法。


名字不让改123


明朝的悲剧是被自己玩出来的,朱元璋时期从来没有缺过银子,缺粮食,而万历皇帝之后是既缺少银子又缺少粮食,只不过这些物资都没有进老朱家,而是进了其他家。

朱元璋在起兵的时候只有一个碗,在后期做到了皇帝也全部都是凭借的本事,不同于后期的朱家皇帝依靠制衡,朱元璋是自己拼杀出来的皇帝。

那么既然是自己拼杀出来的皇帝,对于部下的管控也相对于后期的皇帝也高上不少,甚至在朱元璋时期,官员们就没有一个敢跳出来和朱元璋对着干的。

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对于贪腐官员剥皮实草的规定就让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官员都有所顾忌,并且在朱元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顾忌。

这个顾忌就是朱元璋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在当时的官员中,这个特务机构比起朱元璋的任何政策都有效,国家各种税收都可以正常的征收,也就不存在没钱这样的事情。

而在万历皇帝之后,虽然有变法,但国家的各种机构都开始腐败,并且开始腐化,将大部分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都纳为己有。

并且在万历皇帝之后,国家的平衡也大多是文臣与宦官之间的制衡,皇帝为了稳固也只能依靠其中一方,最终也会将许多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给了其中一方。

同时在明朝万历皇帝时期,朝廷的腐败是最严重的,不仅原先朱元璋时期的屯兵卫所制度变成了将领们的地主制度,文臣的失衡才是最重要的。

在万历皇帝之后,原先严格的剥皮实草制度也被文臣们逐渐的“荒废”,甚至到了后期,官员们都敢于直接顶撞皇帝以博取美名。

这时候的文官是丝毫不惧的,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的去侵占原本属于国家的资源与税收,而后期明朝没钱的原因也在于这一批官员。

后期李自成进京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从在京官员手中获取到的银子也超过了明朝数年的财政总和!


娱乐吃瓜主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的,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当时正处于元末乱世之中。

乱世之中虽然危险重重,但是机遇也很多啊!

诸如问题中朱元璋打仗为什么不缺钱呢,是因为他可以以战养战啊!攻破一个势力,将对方的所有一切,包括钱财什么都据为己有,又扩大了地盘,有着这些收入,朱元璋他会缺银子吗?

万历之后为什么没钱打仗,甚至由此开始征收明末三饷呢?

宋安之个人认为,首先万历以后,就是明末了,首先是以战养战是不行了,因为王朝末期的军队战斗力下滑太严重了,根本没办法以战养战啊,一打仗兵败如山倒,地盘、兵器、物资丢给人家,自己还要维系军队的开支,这样的恶循环,一般的国家根本支撑不起。

更何况明清战争延续了几十年,开支之大可想而知。偏偏内部还遇上小冰河时期,天灾延绵不绝,农民起义是此起彼伏,内部的税收保证不了,这样一来更穷了,所以自然是没钱打仗没钱赈灾了,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直到灭亡。


宋安之


万历时候皇族费用就超过1000万两,洪武时期不到100万。


小虾米29154671


朱元璋当年创业十多年,你说他不缺银子,你这话不对。银子永远都缺,朱元璋创业时跟称帝后都缺银子。

朱元璋创业之前,他家人都怎么死的?饿死的!老百姓穷的铛铛响,他的军队怎么平白就不缺钱粮呢?

朱元璋创业早期,你知道他为什么那么龟?很简单啊,因为他没钱粮,军队养的越多就越养不起。

他在浙江西部安徽东部龟缩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他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啥?缺钱粮。

因为长江南岸有粮食,他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抢粮。

后来占领南京后,他做的最大的事就是广积粮,朱元璋为了粮食,禁止酿酒,大将胡大海的儿子犯禁,被朱元璋亲手杀掉。

南京城的修建,又是没钱,传说朱暗算了大富豪沈万三,史实是怎样咱先不说,朱元璋是真穷是没错的。

天下大定之后,朱元璋往死里发展农业,就是穷怕了。

所以说朱元璋不缺钱粮,胡扯。

就古代的生产力,遇到明君,平时国家还会有积蓄,战时,说花完就花完,朱元璋没穷死是因为龟,万历不龟,所以没钱呗。

再多说万历时期什么土地兼并啊,什么贫富差距大啊,什么腐败啊,都对,唯独别说朱元璋有钱。


microkof


王朝前期和中后期的问题吧。

一、前期没有庞大的政府机构拖后腿

任何一个王朝,在初建时的上升期,开国君主身边跟随的功臣都有限,机构比较精简,往往一个人顶几个人地干活儿,而且还随时都有阵亡可能,一旦阵亡,连这一份工资都可能省了。

而王朝建立后,功臣需要封赏,皇族子孙也繁衍得越来越多,个个都要钱,最后朝廷就没钱了。尤其,在明朝朱家这个问题格外尖锐,网友戏称的朱家养猪场不是闹着玩的,朱家后代已经分走了不少帝国资源。

王朝建立时间越长,需要花钱的地方就越多,享受就越奢侈,钱的缺口也就越大,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二、明朝重农抑商,实施海禁,缺少奖金来源

相比两宋时期,明朝的商品经济简直遭遇灭顶之灾,倒退几百年。

两宋时期,虽然军事实力软弱,但经济实力却是不容小觑,东京当之无愧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

两宋时期的老百姓,尤其是城市里的市民,生活方式与今天已经很接近,各种行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每天送进东京城的生猪就有几万头,可想而知,当时市民的消费能力。

而且,两宋也积极同外国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各种 造船技术,总体来说,商业带动了社会活力,国家和百姓都比较有钱。

明朝则正好相反,朱元璋将农民都牢牢禁锢在土地上,打击商业活动,更禁止片帆出海,而且即使是农业活动,明朝也做得很一般,农税几乎没有增长过。

明朝的主张财政收入就是农税,而且是定额的,按土地面积核定税收,所以终明一朝,即使物价飞涨,税收几乎还是没涨,那就难道政府没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