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2019最後一天,曾經打敗亞馬遜、力壓京東的電商巨頭倒下了

2019年12月31日,這是新蛋中國的最後一天。

沒有熱搜,沒有頭條,新蛋中國的消亡,如同枯枝上剝落的最後一片殘葉,只是單純地為死亡劃上一個句號。

如今中國的電商版圖,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分天下,“新蛋”這個名字已經太過遙遠,遙遠地連它一直的“苟延殘喘”都無人問津,更不會有人記得它曾比肩亞馬遜、領跑京東的輝煌。

2019年11月,新蛋中國發布公告: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網站將於2020年1月1日進行關閉重整,完善時間待定。

2019年最後一天,許多人開始憧憬新的開始,新蛋中國開始死亡的倒計時。

2019最後一天,曾經打敗亞馬遜、力壓京東的電商巨頭倒下了

01.

時間回溯至19年前。

2001年,中國電商方興未艾,美國電商如火如荼。出生於臺灣的美籍華裔張法俊,在南加州創立新蛋,加入美國電商創業的浪潮。

與此同時,他沒有忽視中國市場。張法俊在中國佈下小隊人馬,組建新蛋中國,戰略意圖是:集中主力屯兵美國,在中國招募後勤部隊試水市場,併為美國主戰場提供IT技術支持。

新蛋的創業風格踏實穩健,成立伊始就注重基本功的修煉。

首先,堅持正品,對供應商審核極為嚴苛;其次,投入重成本自建物流和倉儲,客戶體驗至上;再次,技術制勝,新蛋的自動派貨系統,從接單到出貨只需要一小時,平均每套系統可同時處理超過兩萬五千種商品,正確率達到99.9%。新蛋的印第安納倉,7小時可揀1萬個包裹,揀貨員僅有4名。

這些基本功凝聚為新蛋的核心競爭力。創立第一年,新蛋美國就實現盈利,並在此後持續增長。相比之下,電商巨頭亞馬遜自1995年創立後,掙扎了6年,才實現盈利。

三年之後,有一位名叫劉強東的年輕人,正面臨一個影響中國電商格局的抉擇:一是繼續專注於擁有12家IT產品門店的傳統零售;二是專注於僅做了一年,利潤只佔10%的電子商務。

分岔路口,劉強東選擇豪賭,做出讓2/3的部下都反對的決定:關掉門店,做3C網商。

而此時的大洋彼岸,新蛋美國威震四方。2001年到2004年,新蛋美國的銷售額以“亞馬遜速度”狂飆,突破10億美元;而在萌芽期的中國市場,新蛋中國仍憑藉6000萬元的年銷售額獨領風騷。

當時的新蛋,是劉強東仰望的存在。只不過隨後新蛋也走上了命運的分叉口,勢如破竹的它面臨三個選擇:

1.中美電商市場同時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舍中取美”,全力進攻美國主戰場,等美國市場地位鞏固,再帶著資金和渠道打回中國;

3.“舍美取中”,把主力放在中國市場,投錢虧損搶佔市場。

與劉強東的冒險相反,新蛋選擇了最保守的一條路——“舍中取美”。

這個選擇雖然在後來廣受詬病,但在當時並非不合理。新蛋美國是大本營,選擇鞏固美國市場無可厚非;而且張法俊自己也沒有料到,中國電商市場發展會如此迅猛。

不過,這個選擇引發的連鎖效應是,新蛋老人卜廣齊辭去新蛋中國總經理的職位,帶走了一批管理人員和產品經理,並在離開之後創辦易迅網,日後成為新蛋中國的強大對手之一。更糟糕的是,這一停滯,給了京東超越新蛋中國的時間差。

2006年,中國網民總數突破1億大關。這一年,淘寶打敗eBay,成為亞洲最大的B2C購物網站。到2007年,京東銷售額突破3.6億元,並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高調進軍新蛋中國總部所在地——上海。

有1000萬美元資金加持,京東開始佈局倉儲物流、擴充產品線、招聘IT人員優化網站支付系統,儼然複製起新蛋美國的崛起模式。豐富的商品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使得銷售效果明顯提升。2007年6月,京東日訂單量已經突破3000單。這一年,京東還建立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為基點的三大物流體系,總物流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相比之下,2007年的新蛋中國銷售額只緩慢增長至1億元,被京東反超。

02.

看到中國電商市場發展如此迅猛,張法俊有些坐不住了。

2008年,同為臺灣人的胡興民進入新蛋。胡興民的履歷很漂亮,曾在IBM、英特爾、eBay都擔任過重要職位,張法俊授意他著手爭奪中國市場。

胡興民深知新蛋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新蛋美國高達20 億美元的銷售額及8%的獲利能力所帶來的資金底氣,要對付正在崛起的京東,“價格戰”一招就足夠。

——“所有商品,一律比京東低4%”。

於是這一年,新蛋中國開始擴充產品線,建立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上海五大銷售區,與京東打了一場猛戰。

當然,京東並非任其攻擊。那段時間,京東員工和新蛋員工的對決,從上午9點戰到下午6點:一臺電腦,京東售價5000元,新蛋就4800元,那麼京東馬上降到4500元。

“價格戰”讓新蛋中國在2009年將銷售額做到了近10億元,然而本來準備了8000萬元備戰,在燒掉4000萬元後,新蛋美國總部的財務總監表態,由於新蛋集團要爭取美國上市,繼續虧損下去會讓公司業績報表很難看,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上市。於是,新蛋斷糧,與京東的較量戛然而止。

這讓胡興民很是惱火。在與京東搶奪資源的一年多里,他從供應商那裡瞭解到,京東出現了資金問題,如果繼續增加炮火,新蛋的命運一定可以得到改寫。然而,急於上市的張法俊卻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像當初拒絕卜廣齊一樣,拒絕了胡興民。

心灰意冷之下,胡興民無奈離去。

作為新蛋美國的“連體附庸”,新蛋中國受美國鉗制的副作用日益凸顯,

在“價格戰”的背後,有一個段子:京東採銷一體,早上8點上班,8:30採購完畢,開始打仗,到晚上9點還在加班;而外企新蛋早上9點下班,下午6點下班,絲毫不帶“殺伐”氣場。

由於新蛋中國難以“獨立”,因此始終保持著新蛋美國的基因——無比堅持高客戶體驗。在美國成熟的市場環境,這是建設口碑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初期野蠻生長的中國市場,卻成為制約速度的牽絆。

就在2008年時,新蛋中國學習新蛋美國推廣過一個活動——發貨兩個星期以上的商品,只要客戶不滿意,都可以退貨。可惜事與願違,最後出現了大量的退換貨,新蛋中國一團亂麻,不僅沒能提供優質的客戶體驗,反而因為退換貨不及時而被大肆抨擊。

“高客戶體驗固然是新蛋的優勢,但面對競爭,它是需要有條件才能堅持的東西。”

2010年,新蛋在美的上市以失敗告終。這一年,亞馬遜全球的增幅達到40%,新蛋集團卻不足9%。而在中國,京東2010年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已然成為一個涵蓋數碼、家電及生活傢俬的電商帝國。反觀新蛋中國,年銷售額僅18億元。

03.

上市未果,張法俊又開始估量新蛋中國的價值,他重新為新蛋中國挑選領頭人。2010年底,顧建興上任。

“電子商務這個行業很赤裸裸,有時候接近無恥。”

顧建興一進來就嗅出空氣裡的殺機。在他看來,新蛋中國已經錯過了2008年“花1元相當於20元”的流量紅利期。

“新蛋如果在2008年至2011年,允許承受的虧損再大一些,它的流量和收入會有大幅度提升。”

上任之後,顧建興理順新蛋中國管理體系,向總部提出:2011年的銷售額可以增長到40億元,但需要集團允許新蛋中國有1000萬美元以上的虧損。

這一提議,遭到了總部的拒絕,總部堅持要求虧損額必須降到1000萬美元以下。理由是,新蛋又要衝刺IPO。

隨後,顧建興又提出了把中蛋和美蛋切分,讓美蛋獨立上市,即使上市不成功,中蛋也可以進行獨立融資。建言依然沒有被採納。

壯志難酬,顧建興最終選擇離開。

其實,即便在中國發展已經有10餘年,總部的高管們依然未能完全看明白中國市場。

“中國的電商為什麼會是這樣,先風風光光地上市,再看這些虧得一塌糊塗的報表,整個營收和廣告投放都不成正比。”

2011年,在新蛋美國工作了8年的池勇信從美國總部調入中國區任首席運營官,他最不能理解的是,中國的電商企業從未把贏利放在第一位。

“這太可怕了。”

他反覆在想,企業沒辦法獲利的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價值觀。

第一個不同體現在盈虧問題上。中國的電商市場,不統計誰虧得多,誰賺得多,只看市場份額。可是,賠錢的公司,做得越多,風險越大。

第二個不同體現在用戶體驗上。新蛋強調基本功,顯得保守,用戶體驗慢慢成長起來;而中國電商的用戶體驗是用錢砸出來的,靠資本把用戶體驗火速拉高。

第三個不同體現在道德保準上。從新蛋美國到新蛋中國的高管都有或多或少的不適應,他們把道德標準拉得很高,任何東西都強調規範,但中國整個市場體系並未完全培育起來。

就是這種商業價值的出入,新蛋總部再一次選擇了放手。為取回美國市場優勢,衝擊IPO,新蛋總部開始召回輸出到中蛋的人才和資源。

04.

緊接著,周昭武上任。

他的觀念與總部不謀而合,不願投入很多成本去做市場推廣。在他看來,保持健康的模式和穩定盈利才是重要的,他並不看好中國電商發展早期的“燒錢圈地”模式,想要保持“外資的冷靜”。

“我們在美國用銷售額1.5%的推廣費用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以美國的經驗,我們用同樣的比例在中國內地一樣可以做好。”

周昭武在2011年時表示,在當時以集團為單位來看,只有亞馬遜和新蛋是盈利的。雖然新蛋中國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佔銷售額2.5%,遠低於行業平均7%的水平。

然而,一手為京東打理營銷業務的180掌門人雷少東卻表示,京東從一家3C電商成長為了阿里之下最大的電商集團,經歷過“三大戰役”,其中的第一場,就是2011年擊敗新蛋。

此後,新蛋中國在沒有任何資金支持下,採取了裁員、遷址等辦法降低資金支出。曾在20多個城市配備自營物流團隊的新蛋奧碩物流,也縮減到10個主要城市。新蛋中國每況愈下,營業額僅能佔其全球營業額的1%。周昭武的離開方式也成為特例:公告解職。

至於新蛋美國,也在2015年發展出現停滯,雖然號稱北美僅次於亞馬遜的第二大電商,但其GMV (成交總額)不足亞馬遜的十分之一。

2016年9月27日,A股上市公司聯絡互動發佈公告,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美國電商新蛋55.70%控股權,資產交易價格為2.6417億美元(約合17.80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後,新蛋將成為聯絡互動的控股子公司。

賣身後的新蛋,前景也並不可觀。聯絡互動在收購新蛋時承諾,2016―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850萬美元、2260萬美元和3900萬美元。然而,實際結果是,虧損成了新蛋的常態,2016―2018年分別虧損9200萬元、4187萬元和2.58億元。

象徵新希望的新蛋,最終被擊碎。

如果新蛋能夠採取曾經三位總經理中哪怕至少一位的建議;如果新蛋能夠割捨掉“以盈利定成敗”的執念;如果新蛋能夠讓中國市場獨立發展……回顧新蛋的發展史,太多可能逆轉的機遇,都被一一錯過。

時代潮流湍急,一旦墜下潮頭,就被迅速湮沒,告別今晚,新蛋破殼,只剩一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