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上市4年停牌2年!中國糖果今起退市,曾被宗馥莉要約收購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31日電 (閆淑鑫)2019年的最後一天,中國糖果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資料顯示,中國糖果2015年11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自2017年12月12日起便陷入了漫長的停牌期,至今,其最新財務數據仍停留在2017年三季報。

  據瞭解,中國糖果本是一家不太起眼的糖果製造商,因2017年被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之女宗馥莉要約收購而“名聲大噪”。遺憾的是,該項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

  對於中國糖果從港交所退市,業內人士指出,退市後,中國糖果要想再找“接盤俠”恐怕沒那麼容易,“該公司體量小,不具有誘惑力,很難受到投資者或其他企業的青睞。”上述人士稱。

上市4年停牌2年!中國糖果今起退市,曾被宗馥莉要約收購

  昔日“妖股”退市

  據瞭解,中國糖果全稱“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晉江好來屋食品公司(以下簡稱“好來屋”),成立於2000年4月,擅於生產各類糖果,包括凝膠糖果、充氣糖果、硬質糖果及巧克力製品等。

  資料顯示,中國糖果以OEM業務(俗稱“代工”)為主,同時也以“好來屋”品牌生產及銷售糖果產品。其中,代工所得在其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90%以上。

  2012年6月,好來屋在天津股權交易所(簡稱“天交所”)掛牌,之後公司知名度迅速上升,進入高速擴張期。2014年1月,好來屋從天交所申請摘牌,啟動赴港上市計劃,而上市主體正是“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11日,中國糖果於香港創業板上市,當時發行價為0.2港元/股,上市當日曾衝高至5.51港元/股,單日炒高超過26倍,收市報3.25港元/股,漲幅逾15倍。

  但在2015年11月18日,也就是上市一週後,中國糖果股價大跌超80%,從開盤時的3.7港元/股,一路跌至收盤時的0.7港元/股。次日,中國糖果再度下跌,跌幅達62.86%,最終報收0.25港元/股。之後,中國糖果股價長期在0.2港元/股上下波動,最低下探至0.093港元/股,一度被稱為“妖股”。

上市4年停牌2年!中國糖果今起退市,曾被宗馥莉要約收購

中國糖果上市後的股價走勢。來源:Wind截圖

  2017年12月12日起,中國糖果股票開始停牌,而一停便是兩年,直到退市。

  至於停牌的原因,中國糖果曾於2017年12月14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正在接受監管機構的查詢,須提供有關公司及附屬公司的銀行張數、試算表及銀行分類賬號的資料,但相關會計人員無法確認資料的真實性。為了確保公平披露資料,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及維持有序的市場,公司股票暫停買賣。

  與此同時,中國糖果全體非執行董事還組成了獨立調查委員會,對上述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獨立調查。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3月,香港聯交所就曾向中國糖果列出復牌條件,包括刊發所有尚未刊發的財務業績並解決任何審核保留意見;披露獨立調查的調查結果,並就調查結果採取補救措施;向市場發佈所有重要資料等。

  不過,中國糖果遲遲未達成上述復牌條件,公司最新財務數據也僅停留在2017年三季報。值得一提的是,根據《GEM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若中國糖果未能於2019年7月31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其除牌。

  最終,中國糖果未逃脫退市命運。12月27日,聯交所發佈公告稱,由於中國糖果未能於2019年7月31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將於2019年12月31日上午9時起,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

  此外,聯交所建議,中國糖果股東如對除牌的影響有任何疑問,應徵詢適當的專業意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國糖果持股比例大於5%的股東共有兩位,合計持股26.01%。根據中國糖果公告,退市後,公司股東所持股票仍繼續有效。

  曾被宗馥莉要約收購

  除“妖股”的稱號外,中國糖果令投資者印象深刻的還有宗馥莉的要約收購。

  2017年3月30日,中國糖果發佈公告,稱即將發佈關於收購及合併的內幕消息。2017年5月12日,謎底揭曉,所謂的潛在買家正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之女宗馥莉旗下公司。

  上述消息一出,中國糖果股價一改往日低迷狀,從2017年3月30日的0.188港元/股,一路漲至2017年5月18日的0.94港元/股。

  不過,這項收購併未能順利推進。2017年7月13日,中國糖果一紙公告宣佈要約收購終止,宗馥莉入主失敗,原因是公司僅收到26.03%股份的贊成票,這一數值未達到50%以上。次日,中國糖果股價大跌,跌幅達56.79%,報收0.229港元/股,可謂一夜回到解放前。

  據媒體報道,中國糖果是一家“夫妻店”,創始人許金培和洪蔭治(為夫妻)分別為中國糖果的主席和行政總裁。上市後,二人旗下公司共持有中國糖果51.99%的股份。而2016年,許金培、洪蔭治夫婦旗下公司曾三次減持中國糖果的股份,持股比例從51.99%降至11.19%,套現金額達1.44億港元。

  報道稱,有兩家上市公司——惠生國際和迪臣建設在這次“炒糖”中獲益匪淺。按照惠生國際的公告,該公司購入中國糖果的成本價約為0.159港元/股,2017年4月3日至2017年7月11日期間,惠生國際出售中國糖果的股票獲利約3595.1萬港元。迪臣建設與其類似,成本價約為1.585港元/股,在此期間通過出售中國糖果股票獲利2642.3萬港元。上述兩公司的持股成本價,與許金培、洪蔭治夫婦第三次減持時的0.158港元/股的價格非常接近。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指出,中國糖果股東疑似作為牟利主體,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布好局,再引入宗馥莉作為概念炒作、高位套現。而在套現後,高位接盤的散戶對於相比現價大幅折價的要約收購興趣不大,因此導致宗馥莉收購失敗。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收購失敗後,中國糖果也曾積極地尋找其他優質標的企業。2017年9月,該公司曾計劃收購黃河證券70%股權,但在籌備近3個月後,這筆交易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

  之後,中國糖果進入獨立調查階段,再無相關收購或被收購的消息傳出。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退市後,中國糖果要想再找“接盤俠”恐怕沒那麼容易,“該公司體量小,不具有誘惑力,很難受到投資者或其他企業的青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糖果總資產為1.6億元,2015年、2016年,該公司淨利潤分別虧損488.60萬元、329.10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糖果再度虧損1742.50萬元。

  “對於中國糖果來說,其目前需要做的是確保產品品質,做好代工。從其自身的體量和實力來說,該公司在產品創新、升級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已經很難再做到單品牌的全國化運營以及全渠道拓展。”朱丹蓬表示。(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