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宗慶後終於繃不住要打臉了?

“三十而立”的娃哈哈,似乎要有大動作了。娃哈哈帝國的創造者——年過72歲的宗慶後,在三十週年慶典上一改“不差錢、不上市”的態度,表示對資本市場產生了興趣。在幾家知名的“不上市”企業中,娃哈哈長期佔據著一席之地,如今一反常態,立刻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

中國本土食品飲料巨頭娃哈哈在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在上萬人參與的生日Party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首次對外界披露:娃哈哈在適當的時候會考慮上市,因為“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

“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宗慶後終於繃不住要打臉了?

這完全顛覆了他以往“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的態度。

外界對此卻是早有猜測。今年4月,宗慶後女兒宗馥莉控股的公司向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糖果發出收購要約,就被看做是娃哈哈邁出了借殼上市的第一步。不過,宗馥莉隨後通過微博發佈了“與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現金要約失效”的聲明。

雖然娃哈哈一再表示上述收購行為是宗馥莉個人行為,與娃哈哈集團業務無關。但作為老牌飲料巨頭,因產品創新不足、營銷粗暴老化等原因,這家公司自2012年遇到業績拐點後,改善業績舉措見效甚微,外界更多把振興娃哈哈的希望寄託在宗馥莉身上,後者的一舉一動也往往被直接與娃哈哈關聯。

娃哈哈如今一年銷售各種飲料超過300億瓶,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喝21瓶,雖然年營收已下跌三成,但仍有529億元的規模,員工人數超3萬,累計營收超4600億,納稅526億,仍然是中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飲料企業之一。

“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宗慶後終於繃不住要打臉了?

“不差錢”的哇哈哈為何退出“不上市”聯盟?

中國的A股市場,客觀上講在制度設計上是存在不合理性的。正因如此,A股市場一度被詬病淪為一些企業圈錢之地,一些民企爭先恐後來股市圈錢,形成了A股獨樹一幟的“IPO堰塞湖現象”,作為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老乾媽、娃哈哈、順豐、華為等,都曾明確表示不會上市圈錢,也因此被廣大投資者刮目相看。

為什麼宗慶後以前對上市不感興趣呢?這也許跟娃哈哈早期的經歷有關。娃哈哈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從一家校辦企業做起,在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政府牽線將法國“達能”引入娃哈哈,組建中外合資企業。但是這次合作,最終在不停的官司中結束。

“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宗慶後終於繃不住要打臉了?

達能在聯合香港企業獲得合資企業控股權之後,想要趕走娃哈哈集團的創始人。局面一度十分被動,好在最後在中國商標主管部門幫助下,以商標轉讓沒有經過法定程序為由,仲裁委員會裁決杭州娃哈哈集團勝訴。由於資本經營鬧得如此不愉快,使得宗慶後對杭州娃哈哈集團掛牌上市缺乏興趣。

人生總會有起伏,企業也是如此。1987年創立的娃哈哈,用了4年時間就將產值做到了2.17億元,在2003年實現了100億的突破, 2013年走上巔峰,營收達到了782.8億,樂觀的宗慶後將2014年的目標訂在了千億。

但是事與願違,2013年成為了娃哈哈的轉折點,2014-2016年娃哈哈營收分別為720.43億元、494.74億元、455.92億元,名次從31位跌至104位。娃哈哈業績下滑已然是不爭的事實。

原有明星產品銷售業績的下滑,是娃哈哈業績整體下滑的主因,自家爆款產品“營養快線”在2009年單品就能突破百億,在2014年達到巔峰的153.6億元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115.4億元、84.2億元,幾乎腰斬。而在瓶裝水市場中,娃哈哈的排名已從第四滑落至第六,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6.7%下滑到5.9%。

“堅決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錢!”宗慶後終於繃不住要打臉了?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老對手農夫山泉的年營收已經突破150億元,但娃哈哈近幾年在飲用水和飲料市場上卻基本沒有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娃哈哈的產品沒有跟上消費者的需求,包裝多年來幾乎不變,對年輕人來說,顯得非常“土”,直接導致競爭力的下降。為了走出困境,上市,也就到了提上日程的時候。

關於娃哈哈上市的原因,外界猜測主要有二:一是公司業績連年下滑,需要通過上市提振信心;二是家族企業接班難題,需要通過上市變革管理模式,避免內部震盪。

宗慶後草根出身,做過很多基層工作,在創業初期吃盡苦頭,對當時的消費者比較瞭解。但市場在變,消費者在變,宗慶後的思想卻沒有跟著一起變。目前為了適應這個以年輕、時尚為主題的消費世界,改變是勢在必行。娃哈哈能否衝破昔日陳舊觀念的束縛迎來新的市場局面,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