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近读大地老师的一篇文章,做笔记如下

行草是“连笔字”吗?

是,也不是?

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连笔字”

就是硬笔的潦草书写

为什么说毛笔行书是“连笔字”?

因为,行书的笔画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连起来的

笔顺

对,先说笔顺

笔顺是书法风格差异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书家即使写同一个字

因为笔顺不同,决定了起、行、收笔的不同

决定了笔法,结字的差异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如上图

赵孟頫写“隹”部

与黄庭坚的笔顺差别挺大的

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笔法

字的外形也是迥异的

赵孟頫的末笔收笔出锋

顺势而下

下一字自然就是露峰入笔

黄庭坚则在末端收住笔了

自然就会有短暂的停顿

下一笔就重起一笔

看原帖还真是这样的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虚线标注了

字和字之间的运笔路线

我们简称“笔路”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书法功课曾在

《这样入门,是弯路!》一文中说到

入门选帖的几大原则

其中一条就是不选刻本

要选墨迹

为什么呢?

就因为笔路看不清啊!

选墨迹,像《兰亭序》

路径在纸上看得很清楚

运笔的“细枝末节”几乎都画出来了

完美展示了运笔路径

尤其小字行草

几乎是笔锋最长的那根笔毫

入纸、顶纸,收拢的

大家写行草书应该都知道

行草书最大的要求是

要保持连贯书写

笔锋是锥状,是软的

一个关键的技术要求是

收笔要将笔毫恢复到锥状

才能“连笔”写下一个字

收笔如何将笔毫恢复到锥状呢?

其一,保持中锋

其二,让笔毫站起来(而不是躺下)

那么拐弯的时候怎么办?

办法一:换面转弯

办法二:绞转转弯

还是看图容易明白: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五个指头代表无数笔毫

图一为铺毫的形状

图二行笔,和纸接触的是手背

到了拐弯处

让毛笔站起来

换成(手心)笔的另一面

这个是换面转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上图是“绞转转弯”演示

这种用笔最大区别是

毛笔在纸上处在翻滚状态

最后笔会“绞”起来

故名,如下图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用笔方法与篆书中的弧线类似

只是在书写时加上了提按变化。

“毒”字思考题:

行草书的技法要点,学会就成功了一半

①单字的笔顺怎么看清?

②第一横是怎么入笔的,转入?第二横切笔?第三笔圆折?......

③最粗的是哪个笔画?最细的是哪个笔画?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规律?和笔路,笔顺是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