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5G时代,还需要那么多的屏幕么?


5G时代,还需要那么多的屏幕么?

在电脑刚刚出现的时候,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曾说过,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

他的目标是利用所有的CPU为这五台电脑提供算力,然后五台电脑为所有的终端(也就是屏幕)运算问题。

IBM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同时代的微软采用了PC战略,也就是“一个家庭一台机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其实IBM和微软的想法各有所长,只是在当时传输,运算等技术实力达不到要求,所以历史选择了微软这条路。

虽然微软最初设计的,仅仅是一个家庭一台电脑,但是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不到30年,几乎人人都有一台跟电脑一样的运算设备。

有的人还不止一台,比如我,就有很多台运算设备:家里有一台台式,一台游戏机,自己会带一台笔记本,有两个手机,一个平板。

以上这些运算设备的多样化当然丰富了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每个平台设备间辗转也消耗了不少精力,即便是我这样的科技界人士面对多个平台之间的切换,有时候也会头大。

那么回到文章的最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回到IBM当时的想法,全世界的设备开始做减法。


5G时代,还需要那么多的屏幕么?


历史之所以当初不选择IBM,根本原因还是成本,IBM可以造出足够全世界用的五台电脑和无数连接屏幕,但是遍布全球的通信网络已经超出了IBM的需求,反而PC在经济上更符合大众消费的潮流。

当时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的5G网络已经上线,数年间5G的网络和设备就能同时铺开,这时通过一台手机加上5G加上云端,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吞吐量实现多端操作,无界串流的未来也不再远了。

试想在未来也许office,adobe,CAD乃至各种工业类软件都会放在云端,手机作为一个个人中心和信息枢纽对其进行处理。

当你回家也只需要一块更大的屏幕,就能玩上最新的COD和古墓丽影(3A云游戏正是欧美厂商目前画给玩家的大饼)。

总之一个适合未来的设备一定是价格低廉(无需高成本芯片),高续航(仅有屏幕和通讯耗能),利用服务器进行计算,拥有强大数据吞吐量的一种设备。

也许那时这款设备还是手机,或者是其他可穿戴设备,谁知道呢?


5G时代,还需要那么多的屏幕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