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样欣赏唐伯虎的经典相思词《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影视蜃楼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唐寅(即唐伯虎)写相思之情的经典词作。作者以女性视角入笔,用近乎絮叨的口吻,写出了青春女子独守空闺,对远方爱人深深思念而不得的落寞情绪。

一、词作解析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上片中的“孤负”,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辜负,意思是亏负,在这里是指自己对别人的希望落空。后面的“销魂”,也不是指因为乐事感觉到极致的快乐,而意指丢了魂儿,魂不守舍。

唐寅写得微妙,首句并没有直接写人,而是借梨花来暗喻深闺少女,表面上是说清澈的雨滴打在洁白的梨花上,打在紧紧锁住的门扉上,实际上是说梨花正盛放正青春,却没有开在明媚阳光里,开在蜂飞蝶舞中,去拥有正常的热闹,所以后句紧接着来了句: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而“孤”和“虚”两个字,又恰好写出了少女的孤独和空虚。

后半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其中的赏心乐事,让人不免想起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但这里的少女更可怜,她纵然有赏心的乐事,也没有一个知己可以倾诉,可以交流,所以不管是在花下还是月下,都像是丢了魂儿一样,和行尸走肉没有两样。这里的花下和月下,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花和月,还虚指白天和黑夜。

下半片中,作者深入了一些,开始直接写人。颦,是皱眉的意思。宋代的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名句,唐寅在此化用。意思是说:心中的忧愁不自觉地汇聚在眉头上,令人整日愁眉苦脸,甚至还忍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水,在脸庞上划下道道泪痕。由此可见,少女心中的忧愁如水一样四处蔓延,伤心又是那么深。

后半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直白地描写深闺少女一早上起来就看天色,到了晚上,还在独自面对西天即将落山的云彩,其孤独的状态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面前,似乎还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孤单、无聊、寂寞和空虚。后句继续深入写,在这样低沉情绪的支配里,不管是坐着还是行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那个放不下,心心念念的令自己忧伤孤单的远方的他。

二、为何经典?

以相思为主题的词作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又如: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唐寅的这首词之所以比较出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化用旧有词句较多

比如“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句,直接拿来主义,用了北宋词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中的原句。“赏心乐事”化用南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下片首句化用了前文提到的王观的诗句。通过这些化用,唐寅让这阙《一剪梅》更加丰盈和完美,提升了内涵美。

2、词句重复之美

在这首词中,唐寅以近乎絮叨的口气,连续写了四对八句只差一个字不同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字眼,写出了深闺少女内心孤单落寞的情绪如潮涌一般侵扰她的心,也写出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3、词句营造出的清冷意境

雨打、深闭、销魂、啼痕、愁眉等字眼以及词句营造出清冷、孤寂、惆怅、失望的意境。词句和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愁云惨淡、忧伤重重的失落感,把深闺少女的情思描绘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三、关于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曾热心功名,多次考试第一,却因卷入他人舞弊案,受牢狱之灾后被贬为小吏。此后,他丧失进取心,游荡于江湖,醉心于诗画,曾以桃花仙人自居,过着诗酒花画陪伴的生活,并终成为一代名家。

在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型就是唐寅。

四、写在最后

词作中,一些意象的重复,确实能增强词作的效果。比如唐寅的另一篇诗作《桃花庵歌》前四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中,桃花的意象就反复出现,营造出了唐寅潇洒、自在、美好的生活情状。

但这是需要技术的事情,如果技巧不成熟,则会被认为是堆砌词藻,过分追求华丽。


顾南安


唐伯虎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古诗词中写相思的经典诗篇之一。这首词的形式非常绝妙,全词十二句,却有四对八句采用相同的句式,而这四对的每一对仅仅第一个字不同,其余三字完全相同。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首词是以闺怨为题材,写闺中女子空虚寂寞的青春和对心上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雨打”一句:北宋词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唐伯虎直接用李重元成句。

孤负:即辜负。

起三字写女子深居闺中,虚度青春。“雨打梨花深闭门”,意境清丽而哀伤,用李重元成句而了无痕迹。“孤负青春,虚负青春”,两言“负青春”,只第一字不同,写出了对青春虚度的深深哀叹。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赏心乐事: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赏心指欢畅的心情,乐事指快乐的事情。

论[lún]:说。

红花艳丽,明月皎洁,本是世间美景,令人心情愉悦。可是如此美景,竟无人同赏,无人与说,便成了最令人销魂的风景。一切的美好,仿佛都在提醒你,你看你也那么美好,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欣赏你,为什么没有人怜惜你呢?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愁聚眉峰:指心里的愁绪在眉间聚集。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句。

颦[pín],皱眉。

美好的春光无人共赏,美好的青春即将逝去,因此女主人公心中的愁绪涌上眉头,整日皱眉,脸上挂着千万点泪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因为深居闺中,所以女主人公哪里也去不了,心上人又不来,所以她只能不停地看天色,看云彩,行止坐卧,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心上人。

两个“看”字,传达的是女主人公内心的期待,她不停地看,是期望心上人能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然而,无论她怎么看,也看到了心上人的到来。看不到,所以只能思念,于是,四处行走时,也在思念心上人,坐下休息时,也在思念心上人。

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时,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想到她,是你无论做什么,都会想到她。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眼前万物皆是君。

唐伯虎的这首词中,连续出现了四对八句完全相同的句式,每两句只有一字不同,这样不断重复的形式,不断地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痛苦层层加深,将相思之情写得刻骨铭心。


谢小楼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唐寅(即唐伯虎)写相思之情的经典词作。作者以女性视角入笔,用近乎絮叨的口吻,写出了青春女子独守空闺,对远方爱人深深思念而不得的落寞情绪。

一、词作解析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上片中的“孤负”,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辜负,意思是亏负,在这里是指自己对别人的希望落空。后面的“销魂”,也不是指因为乐事感觉到极致的快乐,而意指丢了魂儿,魂不守舍。

唐寅写得微妙,首句并没有直接写人,而是借梨花来暗喻深闺少女,表面上是说清澈的雨滴打在洁白的梨花上,打在紧紧锁住的门扉上,实际上是说梨花正盛放正青春,却没有开在明媚阳光里,开在蜂飞蝶舞中,去拥有正常的热闹,所以后句紧接着来了句: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而“孤”和“虚”两个字,又恰好写出了少女的孤独和空虚。

后半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其中的赏心乐事,让人不免想起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但这里的少女更可怜,她纵然有赏心的乐事,也没有一个知己可以倾诉,可以交流,所以不管是在花下还是月下,都像是丢了魂儿一样,和行尸走肉没有两样。这里的花下和月下,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花和月,还虚指白天和黑夜。

下半片中,作者深入了一些,开始直接写人。颦,是皱眉的意思。宋代的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名句,唐寅在此化用。意思是说:心中的忧愁不自觉地汇聚在眉头上,令人整日愁眉苦脸,甚至还忍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水,在脸庞上划下道道泪痕。由此可见,少女心中的忧愁如水一样四处蔓延,伤心又是那么深。

后半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直白地描写深闺少女一早上起来就看天色,到了晚上,还在独自面对西天即将落山的云彩,其孤独的状态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面前,似乎还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孤单、无聊、寂寞和空虚。后句继续深入写,在这样低沉情绪的支配里,不管是坐着还是行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那个放不下,心心念念的令自己忧伤孤单的远方的他。

二、为何经典?

以相思为主题的词作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又如: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唐寅的这首词之所以比较出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化用旧有词句较多

比如“雨打梨花深闭门”一句,直接拿来主义,用了北宋词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中的原句。“赏心乐事”化用南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下片首句化用了前文提到的王观的诗句。通过这些化用,唐寅让这阙《一剪梅》更加丰盈和完美,提升了内涵美。

2、词句重复之美

在这首词中,唐寅以近乎絮叨的口气,连续写了四对八句只差一个字不同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字眼,写出了深闺少女内心孤单落寞的情绪如潮涌一般侵扰她的心,也写出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3、词句营造出的清冷意境

雨打、深闭、销魂、啼痕、愁眉等字眼以及词句营造出清冷、孤寂、惆怅、失望的意境。词句和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愁云惨淡、忧伤重重的失落感,把深闺少女的情思描绘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三、关于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曾热心功名,多次考试第一,却因卷入他人舞弊案,受牢狱之灾后被贬为小吏。此后,他丧失进取心,游荡于江湖,醉心于诗画,曾以桃花仙人自居,过着诗酒花画陪伴的生活,并终成为一代名家。

在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型就是唐寅。

四、写在最后

词作中,一些意象的重复,确实能增强词作的效果。比如唐寅的另一篇诗作《桃花庵歌》前四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中,桃花的意象就反复出现,营造出了唐寅潇洒、自在、美好的生活情状。

但这是需要技术的事情,如果技巧不成熟,则会被认为是堆砌词藻,过分追求华丽。

顾南安

作家 代表作《青春若有张不老的面孔》 文化领域创作者


用户名凯凯


这首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

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思妇的形象,通过皱眉洒泪、看天看云、行行坐坐几个连续动作,表达其坐卧不安的无边相思。

“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习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这首《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这空间的阻隔,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

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活过之物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愁聚眉峰尽日颦”。

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人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

作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怨的心态。时间在空间中流逝,抒述了唐寅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