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導讀:文化皆有其一脈相承之處,中華文化也不例外。儒家文化常有道統的觀念,其中核心部分當屬“心傳”,即以心悟道、一脈相承之心法。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中國流傳的道統文化,就是這十六字心傳……這個道統路線,與世界其他各國民族文化,是不同的。

中國道統,是人道與形而上的天道合一,叫做天人合一,是入世與出世的合一,政教的合一,不能分開。

出世是內聖之道,入世是外用,能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具體的事功貢獻於社會人類,這就是聖人之用。

現在我們討論《孟子》最後一章《盡心》,這是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孔孟心傳,是構成中國文化中心思想之一。

這一貫的中心思想,絕對是中國的,是遠從五千年前,一直流傳到現在的,沒有絲毫外來的學說思想成份。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所以後世特別提出,中國聖人之道就是“內聖外王”之道的心傳。

歷史上有根據的記載,是在《尚書·大禹謨》上,其中有舜傳給大禹的十六個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在一兩千年之後,到了唐宋的階段,就有所謂的“傳心法要”;

這是佛學進入中國之前的一千多年,儒道兩家還沒有分開時的思想。

當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因為得道;那時所謂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人心惟危”的“惟”字,在這裡是一個介詞,它的作用,只是把“人心”與“危”上下兩個詞連接起來,而本身這個惟字,並不含其他意義。

例如我們平時說話:“青的嗯……山脈”,這個拖長的“嗯……”並不具意義。

至於下面的“危”字,是“危險”的意思,也有“正”的意思,如常說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就是端正。

而危險與端正,看起來好像相反,其實是一樣的,端端正正地站在高處,是相當危險的。……

《尚書》裡說“人心惟危”,就是說人的心思變化多端,往往惡念多於善念,非常可怕。

那麼如何把惡念變成善念,把邪念轉成正念,把壞的念頭轉成好的念頭呢?怎麼樣使“人心”變成“道心”呢?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這一步學問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難自我反省觀察清楚。

如果能夠觀察清楚,就是聖賢學問之道,也就是真正夠得上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所以道家稱這種人為真人。

《莊子》裡經常用到真人這個名詞;換言之,未得道的人,只是一個人的空架子而已。

人心轉過來就是“道心”。“道心”又是什麼樣子呢?“道心惟微”,微妙得很,看不見,摸不著,無形象,在在處處都是。

舜傳給大禹修養道心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只有專精。

堯舜所說的這個心法,一直流傳下來,但並不像現在人說的要打坐;或佛家說修戒、定、慧,以及道家說煉氣、煉丹修道那個樣子。

什麼叫做“惟精惟一”?發揮起來就夠多了。

古人為了解釋這幾個字,就有十幾萬字的一本著作。

簡單說來,就是專一,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或“一心不亂”,乃至所說的戒、定、慧。這些都是專一來的,也都是修養的基本功夫。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後來道家常用“精一”兩個字,不帶宗教的色彩。

“精”、“一”就是修道的境界,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人心”,轉化為“道心”;達到了精一的極點時,就可以體會到“道心”是什麼,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

而這個“天”,是指形而上的本體與形而下的萬有本能。

得了道以後,不能沒有“用”。倘使得了道,只是兩腿一盤,坐在那裡打坐,紋風不動,那就是“惟坐惟腿”了。

所以得道以後,還要起用,能夠作人做事,而在作人做事上,就要“允執厥中”,取其中道。

怎麼樣才算是“中道”呢?就是不著空不著有。

這是一個大問題,在這裡無法詳細說明,只能做一個初步的簡略介紹。

中國流傳的道統文化,就是這十六字心傳,堯傳給舜,舜傳給禹。

後世所說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到孔子的學生曾子、孔子的孫子子思,再到孟子,都是走這個道統的路線。

以後講思想學說,也都是這一方面。但不要忘記,這個道統路線,與世界其他各國民族文化,是不同的。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中國道統,是人道與形而上的天道合一,叫做天人合一,是入世與出世的合一,政教的合一,不能分開。

出世是內聖之道,入世是外用,能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具體的事功貢獻於社會人類,這就是聖人之用。

所以上古的聖人伏羲、神農、黃帝,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祖,他們一路下來,都是走的“內聖外王”之道。

——本章源自:南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篇》

再讀,千古流傳下來的道統《心法》,讀一次身心蛻變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