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救急解難!湖南這項工作專門為困難群眾“雪中送炭”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通訊員 伍先芳 長沙報道

“既不能漏救,也不能錯救。”

“建議在加大救助的同時,嚴厲打擊騙救騙助騙保的現象。”

“‘後脫貧’時代社會救助工作,要從解決‘吃、穿’等最基本的生存難題,逐步轉換到讓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上來。”

……

社會救助牽動委員們的心。日前,在分組審議《省人民政府關於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你一言我一語,圍繞如何進一步做好對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困難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總能擊中人們心底的最柔軟處。人這一輩子,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陷於困難中。而社會救助,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困難者渡過難關。

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社會救助的陽光雨露。近年來,湖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救急解难!湖南这项工作专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日前,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於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

意料外的幫扶增添城市溫度

去年,為了給兒子湊齊60萬元的骨髓移植手術費,益陽安化縣小淹鎮丁海軍賣掉了老家房子,花光了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一大筆錢,家裡幾乎山窮水盡。

可兒子在手術之後,還需要錢做後續恢復治療,這可咋辦?在想盡一切辦法之後,命運依然不肯收回它的爪牙,已經是強弩之末的丁海軍一家到了崩潰邊緣,丁海軍本人一年整整瘦了40斤。

為了償還債務,將生活撐下去,丁海軍帶著一家老小來長沙打工,他和老婆起早貪黑外出工作,孩子則由老人照看。

這樣的家庭雖然很困難,但在既定政策下,作為外來務工人員享受不了城市的救助政策。但在今年8月,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街道勝利社區的一次上門摸底調查後,給了出人意料的幫助。

社區不但送上了2000元的臨時救助金,還為丁海軍兒子聯繫了家庭醫生,每月定期上門進行常規復查,並對其妻子進行了崗位技能培訓方便就業。

丁海軍作為外來務工人員,能享受省會長沙的救助政策,源於今年長沙市開展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活動。

活動按照重點保障吃、穿、住、醫的原則,採取急難幫扶、醫療幫扶、住房幫扶、就業幫扶、基本生活幫扶等5幫扶措施,對以前政策覆蓋不了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扶。

開福區民政局局長張檢介紹,該區在市裡實施的“5幫扶”基礎上,還拓展了“教育幫扶、重度殘疾人幫扶和低保戶再幫扶”等舉措,進行“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為星城長沙增添城市溫度。

截至12月2日,全區共幫扶2905戶,發放幫扶資金807.6萬元,崗位安置38個,住房實物配租46戶。

救急解难!湖南这项工作专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享受了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政策後,丁海軍(左)一家正慢慢走出困境。

園林式養老讓老人樂不思蜀

一個城市的溫度,不僅體現對困難人員的救助,還要看如何供養老年群體,讓他們在美好的夕陽紅中有尊嚴地度過晚年。

在長沙縣黃花鎮敬老院寄養了3年的周金蓮,今年已經80歲。她並不是無兒無女,也不是請不起保姆,純粹是因為在敬老院的生活讓她已“樂不思蜀”。

用她的話說,在這裡吃得好、住得好,還有同齡老人一起聊天打牌解悶,自己舒心,兒女放心,何不繼續住下去?這樣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周金蓮每月花費不到1500元。而屬於特困供養的五保、三無老人,則全部免費。

生活著100多名老人的黃花鎮敬老院,佔地面積40畝,亭臺樓榭、綠樹紅花等園林景觀隨處可見。該院不僅只供養黃花鎮的特困老人,還輻射到了附近的長龍、榔梨等街道,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氣質初顯。

該院院長馬珍表示,敬老院優先供養當地特困老人,同時接收符合條件的老人在此寄養。為了給老人更好的生活條件,該院目前正在提質改造,下一步將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讓老人能在健康快樂中安享晚年。

長沙縣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近15萬人,佔戶籍人口18.8%,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該縣十年磨一劍,敬老院建設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縣現有養老機構26家,其中公辦敬老院16家,基本覆蓋全縣鎮街。

在長沙縣民政局局長王志國看來,老人在敬老院的幸福指數高不高,可以對老人進行“三看”。一看壽命高不高,二看笑容多不多,三看膚色好不好。他表示,該縣目前正對養老基礎設施進行提質升級,打造更多的“標準院”和“精品院”,使敬老院成為老人的幸福家園。

救急解难!湖南这项工作专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探索園林式養老的黃花鎮敬老院,成了老人們的幸福家園。

3700多萬人次救助兜牢民生底線

不管是開福區針對城市特困群體的幫扶活動,還是長沙縣十年磨一劍的敬老院建設,都體現了長沙在社會救助方面的“省會擔當”,帶動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向前發展。

受省政府委託,省民政廳廳長唐白玉,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情況時表示,2017年以來,各級政府財政累計投入各類社會救助資金560多億元,救助各類困難對象3700多萬人次,“8+1”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省城市低保全省平均標準達到510元/月/人,較2017年增幅14.86%,救助水平為358元/月/人,增幅20.54%;農村低保全省平均標準達到4385元/年/人,增幅18.87%,救助水平為216元/月/人,增幅41.18%。

同時,創新提出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管理思路。從2018年開始,按每所300-900萬元的標準,資助建設區域性中心敬老院。近兩年,省級共投入建設資金約2.5億元,建設照料護理床位1.47萬張,強化照料服務能力。

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新需求新期盼相比,社會救助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

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調研發現,目前還存在供給水平總體偏低,困難群眾難以通過救助完全擺脫困境,救助工作不夠精細,對困難群體簡單用低保一“兜”了之,“一戶一策”“一人一策”救助幫扶少等問題。

該委員會建議,著力整合救助資源,使不同類型困難群眾都能“應幫盡幫”“應保盡保”,實現救助效果最大化;積極探索應用“區塊鏈+社會救助”,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救助保障;充實縣鄉兩級社會救助工作機構,通過內部調劑或購買服務等方式配足人員,確保“有人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