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未来三到五年内,新造车势力有几个存活?

战马童


未来三到五年内,新势力造车品牌应该会陆续消失,新能源去补可以理解为对混乱的新势力品牌进行“回收”,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品牌里【理想汽车】眼光比较独到。

电动汽车最大的制造成本是动力电池,在高补贴时期一组电池能补贴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车企的主要利润在于拿补贴;而在高红利期结束后电池补贴越来越低,最终一定会完全退出,届时谁在“裸泳”也就一清二楚了。

  • 因依靠采购动力电池的车企无法控制整车制造成本,去补后只能提升价格维持合理的利润;而电动汽车的价格本就高于同级燃油车,不降价已经很难有市场,涨价无疑是自掘坟墓。

  • 而且车市逐渐趋于饱和,燃油汽车的价格在大幅的跳水,新能源汽车在排放升级没有完成之前会被挤压到边缘,在这一阶段价格逆势上涨总会交出白卷。

  • 重点:总会有一些车企有独立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的能力,这些品牌可以有效的控制整车制造成本,有能力不提高价格甚至降低价格;对于依靠采购动力电池的新势力品牌而言,这些车企的稳定价格策略才是致命打击。

所以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势力品牌,最大的可能性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按照出现的顺序陆续跌倒,只有比较特殊没有参与这一阵营的品牌有可能存活,比如理想汽车。理想ONE并不是一台纯粹的电动汽车,而是以合理电池容量加增程器的模式打造了一台REEV;增程式汽车是继PHEV之后最有可能被普及的混动类型,将PHEV的模拟行车发电模式独立放大后成为增程式,能体现的优势如下。

①:电池组容量居于普通PHEV与EV之间,超过40kwh的储能可以行驶180KM(NEDC测试值),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时间用车仍可以充电以EV模式驾驶,能耗和PHEV一样低。

②:增程器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与发电机集成后不再需要成本高昂的变速箱,制造成本降低很多;其次作为增程使用的内燃机对性能要求不高,所以理想ONE只用了一台成本很低的1.2T三缸机,制造成本再次拉低。

③:内燃机如参与驱动则油耗会更高,而已低功率输出全时或大部分时间发电,低转速能实现这台发动机最低油耗状态,用车成本可控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

不过理想的只是这种模式,具体到理想ONE还是没有性价比的,毕竟指导价32.8万还是很高,如果理想汽车能够在REEV混动汽车领域丰富产品线,价格下探到轻奢级甚至消费级,其市场占有率才能有快速的增长。

老牌车企同样在布局REEV的转型,新势力品牌如果能提前抓住这次机遇还有可能留存,否则即使是理想汽车可能也会让理想破灭。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新造车势力盛行,造车感觉就跟做玩具一样了,如果真的这么简单中国的汽车估计早就超过了欧美。我敢说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是为了圈钱,那么谁才是在真正造车呢?



在我看来新造车势力中比较踏实靠谱的是威马汽车和小鹏汽车,所以我认为它俩可以存活。



没有利润,只靠输血,再好的车企也只有破产并购的命运

说起跑车、豪华车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911、宾利等一些列耳熟能详的汽车名字。但可曾想过,纵使法拉利、兰博基尼超级跑车如此强悍,宾利极致奢华,最后都因为经营不善被收购了。收购他们的是大众、菲亚特这样的平民品牌,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它们很优秀,都是各个汽车领域的顶尖佼佼者,但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销量太少,没有利润,造车不能靠情怀,汽车是一件商品,要有利润才行。只靠投资人的输血只能风光一段时间,最终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蔚来汽车股价走势,背后原因可想而知。




不比高科技,老百姓买得起的才是能活的最长久

纵观汽车历史,能活到现在并未成为大企业的都是一些平民品牌,如大众、丰田、现代等等,说明普通百姓才是企业的根基用户。威马和小鹏的售价在15-20万之间,续航400-500km之间、配置厚道,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我们直接看新造车势力的销量就知道。


道远说车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造车新势力都面临交车大考。由于很多造车新势力都有资本的参与,而资本过度贪婪的本性必将严重影响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汽车制造本身是高投入、长期积累、回报又慢的行业,这都非常不适于资本市场的本性,因此五年后,造车新势力基本会全部消亡,即便是消亡不了的品牌也会被各大车企收购,资本参与者变现离场,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